惜
xī①爱惜;
珍惜。
《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之,亦不甚~。
”②吝惜;
舍不得。
《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不得。
”③痛惜;
惋惜。
《论积贮疏》:“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之。
”
惠
huì①仁爱;
仁慈。
《赤壁之战》:“孙讨虏聪明仁~,敬贤礼士。
”②恩惠;
恩赐。
《曹刿论战》:“小~未偏,民弗从也。
”《谏太宗十思疏》:“仁者播其~,信者效其忠。
”③表示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是施加恩惠。
无实在意义。
《左传•僖公四年》:“君~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④柔和。
《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风和畅。
”⑤通“慧”,聪明。
《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
”《送李愿归盘谷序》......更多
愎
bì固执;任性。
《后汉书•袁绍传》:“而性矜~自高。
”【愎过】坚持错误。
《吕氏春秋传•诬徒》:“失之在己,不肯自非,~自用。
”【愎谏】不听劝谏。
《韩非子•亡征》:“很刚而不和,~而好胜。
”
意
yì①心意;
意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偿赵城。
”②意义。
《马巴黎油画记》:“则其~深长矣。
”③心情;
神态。
《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同宦游人。
”《狼》:“目似螟,~暇甚。
”④情趣。
《醉翁亭记》:“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⑤料想;
估计。
《鸿门宴》:“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促织》:“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其至此哉!
”⑥怀疑。
《列子•论符》:“人有亡铁者,~其邻......更多
感
gǎn①感动。
《愚公移山》:“帝~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窦娥冤》:“定要~的六出冰花滚似锦,免我尸骸现。
”②感触;
感慨。
《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于斯文。
” 《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极而悲者矣。
”③感叹。
《归来去辞》:“善万物之得时,~吾生之行休。
”《琵琶行》:“~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④感伤。
《秋声赋》:“百忧~其心,万事劳其形。
”《春望》:“~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愠
yùn恼怒。
《论语》:“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
”
愧
kuì①羞愧;
感到惭愧。
《孔雀东南飞》:“本自无教训,兼~贵家子。
”②愧对;
对不起。
《左忠毅公逸事》:“吾上恐负朝廷,下恐~吾师也。
”【愧惕】因有愧而提心吊胆。
慎
shèn①谨慎;
慎重。
《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始而敬终。
”②表示告诫,用在否定句,意思是“千万”、“一定”。
《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勿忘。
”【慎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懦
nuò①怯弱;
软弱。
《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而不能强谏。
”【懦孱】软弱畏怯。
【懦品】怯懦的人。
或
huò①有的;
有的人;
有的事。
《寡人之于国也》:“~百步而后止。
”②有时。
《归去来兮辞》:“~命巾车,~棹孤舟。
”③又。
《诗经•宾之初筵》:“既立之监,~佐之史。
”④或者;
或许。
《冯婉贞》:“猱进鸷击,~能免乎?
”⑤通“惑”,迷惑。
《汉书•霍去病传》:“别从东道,~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