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家
顾仲彝(1903-1965)
拼音:ɡù zhònɡ yí (1903-1965)首字母大写:GZY(1903-1965)五笔:dbd wkhh xoxa (1903-1965) 顾仲彝(1903-1965)的同义词反义词
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浙江余姚人。192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历任商务印书馆编辑,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校长。建国后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有剧作《孤岛男女》、《梁红玉》,论著《编剧理论与技巧》等。
巴人(1901-1972)
拼音:bā rén (1901-1972)首字母大写:BR(1901-1972)五笔:cnh w (1901-1972) 巴人(1901-1972)的同义词反义词
文艺理论家、作家。原名王任叔,浙江奉化人。早年参加文学研究会。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从事革命文化活动,并一度在南洋从事华侨爱国民主活动。建国后任中国驻印度尼西亚首任大使、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著有《文学论稿》,长篇小说《某夫人》、《莽秀才造反记》,杂文集《边鼓集》等。
阿英(1900-1977)
拼音:ā yīnɡ (1900-1977)首字母大写:AY(1900-1977)五笔:bs amd (1900-1977) 阿英(1900-1977)的同义词反义词
作家、文学理论家。原名钱德富,笔名钱杏fe66。安徽芜湖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组织太阳社。1930年参加左联。抗战期间主编《救亡日报》等,后在新四军工作。建国后曾任天津市文化局长、中国文联副秘书长。著有诗歌、小说、散文,尤以戏剧成就最高,有历史剧《李闯王》、《碧血花》等。有《阿英文集》。
包世臣(1775-1855)
拼音:bāo shì chén (1775-1855)首字母大写:BSC(1775-1855)五笔:qn anv ahn (1775-1855) 包世臣(1775-1855)的同义词反义词
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号倦翁,泾县(今属安徽)人。嘉庆举人。官新喻知县。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对政治腐败亦多所抨击。工书,提倡北碑,著《艺舟双楫》阐述其观点。
陈鲤庭(1910- )
拼音:chén lǐ tínɡ (1910- )首字母大写:CLT(1910- )五笔:ba qgjf ot (1910- ) 陈鲤庭(1910- )的同义词反义词
电影、戏剧导演,理论家。上海市人。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1932年加入左翼剧联。1940年从影,先后任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编导委员,昆仑影业公司艺委会主任。建国后曾任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影协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影片有《遥远的爱》、《丽人行》、《人民的巨掌》等。
二葛
姚一苇(1922- )
拼音:yáo yì wěi (1922- )首字母大写:YYW(1922- )五笔:vqi g afn (1922- ) 姚一苇(1922- )的同义词反义词
剧作家、文艺理论家。江西南昌人。厦门大学毕业后在台湾银行任职,后任中国文化大学、国立艺术学院教授。剧作有《来自凤凰镇的人》、《碾玉观音》、《红鼻子》等;论著有《艺术的奥秘》、《戏剧论集》等。
造型艺术
拼音:zào xínɡ yì shù 首字母大写:ZXYS五笔:tfkp gajf an sy 造型艺术的同义词反义词
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以一定的表现技法,创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等。与听觉艺术相对,是一种静态艺术。这一名词源于德语,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最早使用。也称“美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
张庚(1911- )
拼音:zhānɡ ɡēnɡ (1911- )首字母大写:ZG(1911- )五笔:xta ovw (1911- ) 张庚(1911- )的同义词反义词
戏剧理论家、教育家。原名姚禹玄,湖南长沙人。30年代在上海参加左翼戏剧运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到延安。历任鲁迅艺术文学院戏剧系主任,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研究院、文化部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著有《戏曲艺术论》、《张庚戏剧论文集》等,另与郭汉城共同主编《中国戏曲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