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貌
拼音:tuán mào 首字母大写:TM五笔:lf er 团貌的同义词反义词
1.唐代每三年编造户籍一次,地方则要每年把人口实况编造成册,注明人丁的形貌特点,作为掌握劳动力和赋税的根据。叫做团貌。参阅《通典.食货七》﹑宋王溥《唐会要.团貌》。
五都
拼音:wǔ dōu 首字母大写:WD五笔:gg ftjb 五都的同义词反义词
1.战国齐所设的五个行政区划。约当于其他各国的郡。
2.古代的五大城市。所指不一。(1)汉以洛阳﹑邯郸﹑临菑﹑宛﹑成都为五都。《汉书.食货志下》:"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甾﹑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2)三国魏以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改许县为许昌县"裴松之注引《魏略》:"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
3.五方都会。泛指繁盛的都市。
一方
迎吠
拼音:yínɡ fèi 首字母大写:YF五笔:qb kdy 迎吠的同义词反义词
1.犬迎人而吠。《楚辞·九辩》:"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王逸注:"谗佞歡呼而在侧也……迎吠,拒贤人使不得进也。"《隋书·食货志》:"人愁不堪,离弃室宇,长吏叩扉而达曙,猛犬迎吠而终夕。"后以"迎吠"指奸邪。
元宝
拼音:yuán bǎo 首字母大写:YB五笔:fqb pgy 元宝的同义词反义词
1.大宝。喻不可多得的贤才。
2.我国古钱币的一种名称。"元宝"二字前常冠以年号﹑朝代等,铸于币面。因唐朝"开元通宝"误读作"开通元宝"而得名。《旧唐书·食货志上》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会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
3.我国旧时铸成马蹄形的银锭。常作货币流通。
4.特指用锡箔纸折成﹑供祭祀时焚化的元宝形冥币。
余一余三
拼音:yú yi yú sān 首字母大写:YYYS五笔:wgs g wgs dg 余一余三的同义词反义词
1.《礼记.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孔颖达疏:"每年之率,入物分为四分,一分拟为储积,三分而当年所用。二年又留一分,三年又留一分。是三年揔得三分,为一年之蓄。三十年之率,当有十年之蓄。"又《汉书.食货志上》:"民三年耕,则余一年之畜……三考黜陟,余三年食。"后遂以"余一余三"谓连年丰收,家有储粮,国库充盈。
永业田
拼音:yǒnɡ yè tián 首字母大写:YYT五笔:yni oh ll 永业田的同义词反义词
1.田制名。也称世业田。北魏行均田制,每男夫授桑田二十亩,身没不还,世代承耕,故称永业田。北齐﹑隋﹑唐沿用此制,但授田多少不等。唐中叶以后,土地兼并激烈,此制名存实亡。宋太平兴国以后,凡人民所垦田即为永业田,不复有亩数的限制。
2.田制名。也称世业田。隋唐两代,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或散官五品以上,按等级分授永业田,子孙世袭,皆免课役。参阅《魏书.食货志》﹑《通典.食货志》﹑《隋书.食货志》﹑《新......更多
总制钱
拼音:zǒnɡ zhì qián 首字母大写:ZZQ五笔:ukn tgm qg 总制钱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宋代附加税之一种。宣和中,军政费支出浩繁,总揽东南地区财赋的发运兼经制使,建议增收卖酒钱﹑印契钱﹑头子钱等以充经费。因系经制使建议,故称"经制钱"。后一度废除。绍兴五年总制使又仿照上法征收,于是又称"总制钱"。参阅《宋史.食货志一﹑二》。
差布
堆垛场
拼音:duī duǒ chǎnɡ 首字母大写:DDC五笔:fwy fws fnrt 堆垛场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又称垛场。宋代指储存商货的库场。寄存商货者,对官办堆垛场支付垛地官钱,民营堆垛场支付垛地户钱。参阅《文献通考.征榷六》﹑《宋史.食货志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