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兵

六部兵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bù bīng1.东汉光武帝兄刘伯升所置的军队。

六部

六部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 bù从隋唐开始,中国封建王朝的中央行政机构一般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统称六部。

丞郎

丞郎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éng láng1.唐尚书省的左右丞和六部侍郎的总称。尚书在左右丞之上,也称丞郎。

七卿

七卿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 qīng1.明代以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为七卿。见《明史.七卿年表》。

二十四司

二十四司的同义词反义词
èr shí sì sī1.对古代中央六部每部分设四司的统称。其制始于隋,统辖于尚书省,唐因之,各司名称不尽相同。 2.对隋炀帝时宫中六局每局各设四司的统称。分掌宫中诸事。

古韵

古韵的同义词反义词
gǔ yùn1.指先秦汉语音韵。东汉时郑玄言古今音异。北周沉重作《毛诗音义》,书佚,仅见于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诗.邶风下》。宋吴棫发明叶韵之说,元戴侗﹑明焦竑陈第等人力辨其非。宋郑庠辨析古韵为六部,嗣后研究不断深入,分部日趋精密。如章炳麟分古韵为二十三部,黄侃分为二十八部。王力考定《诗经》时代古韵为二十九部《楚辞》时代为三十部。参阅王力《汉语音韵学》和《音韵学初步》。 2.泛指古汉语(上古﹑中古)音韵。

唐太宗(599-649)

唐太宗(599-649)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ng tài zōng (599-649)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李渊次子。随父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封为秦王。后镇压农民起义军,消灭各割据势力,羽翼渐丰。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继帝位。在位时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纳谏,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制订《唐律》。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史称“贞观之治”。

星湖

星湖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ng hú在广东省肇庆市北。面积6平方千米,湖中长堤将湖分成波海湖、中心湖、东湖、湖光湖、青莲湖和里湖等六部分。湖滨有著名的七星岩(阆风、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岩)。风景如画,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主事

主事的同义词反义词
zhǔ shì1.主持事务。 2.官名。汉代光禄勋属官有主事。北魏置尚书主事令史,为令史中的首领。隋以后但称主事,本为雇员性质,非正规官职。金代始列为正官,职务以文牍杂务为主,也分管郎中﹑员外郎之职。明代于各部司官中置主事,官阶从七品升为从六品。清代又升为正六品,与郎中﹑员外郎并列为六部司官。其他官署如内务府﹑理藩院及各部亦有主事。民国初,于国务院秘书厅﹑各部及驻外使馆中,设主事,在佥事下,相当后之科员。

八座尚书

八座尚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 zuò shàng shū1.《文选.任昉》:"八座初启﹐以公补尚书令。"李善注:"陈寿《魏志》评曰:'八座尚书﹐即古六卿之任也。'《晋百官名》曰:'尚书令﹐尚书仆射﹐六尚书﹐古为八座尚书。'"隋唐时以左右仆射和六部尚书为"八座尚书"。参见"八座"。
12345 共5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