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

曲目的同义词反义词
qū/qǔ mù1.剧本或歌曲目录。亦指歌曲和其他音乐作品等的名目。

四川扬琴

四川扬琴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chuān yáng qín曲艺曲种。流行于四川成都、重庆等地。相传清乾隆年间形成。原为坐唱,分生、旦、净、丑等脚色,开头、结尾和段落间穿插第三人称的唱词交代情节。现有一人站唱和表演唱等形式。传统曲目多取戏曲故事。

三笑

三笑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xiào又名《三笑姻缘》。戏曲、曲艺传统剧目、曲目。写明代苏州才子唐伯虎在虎丘邂逅华相府婢女秋香,秋香无意中对唐三笑,唐误以为秋香有意,旋卖身华府为书童。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等帮助下,终与秋香结为夫妇。

分档

分档的同义词反义词
fēn/fèn dàng1. 分开档次。如:“民歌新风”音乐会打破了按人分档自选曲目的传统办法…——《文汇报》。

嘎锦

嘎锦的同义词反义词
gā/gá/gǎ jǐn1.侗族曲艺曲种。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侗族居住地区。"嘎锦"侗语意为"叙事歌"。唱调具有民歌特色。传统曲目有《珠郎娘美》﹑《山伯英台》等。

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的同义词反义词
tiān jīn kuài bǎn1.曲艺的一种。是解放后在天津时调的大数子调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新曲种。在群众业余曲艺演唱的实践中﹐对原有曲调加以改革﹐形成较为自由活泼﹐又有韵律节奏的朗诵体曲艺。句式通常为五字句和七字句。演员自击竹板﹑节子演唱﹐伴奏乐器有三弦﹑二胡等。曲目都为短篇。

常宝堃(1922-1951)

常宝堃(1922-1951)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áng bǎo{?}(1922-1951)相声演员。北京人。艺名小蘑菇。满族。1931年拜张寿臣为师,1937年起演出于北京、天津。擅演各种类型的曲目,以说、逗见长。抗战时期曾因编演《牙粉袋》、《过桥票》讽刺日伪而遭到迫害。1951年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在朝鲜战场演出时牺牲。有《常宝堃相声选》。

戏折子

戏折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xì/hū zhē/zhé/shé zǐ1.开列戏曲目录的折子。

折子书

折子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ē/zhé/shé zǐ shū1.曲艺名词。指从评语﹑弹词等的长篇曲目中,选择一回或一段,经过一定的整理加工,成为一个可以独立演出的曲目。一般要求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有头有尾。现在苏州评话﹑弹词的一出折子书,大多在四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内演完。

数来宝

数来宝的同义词反义词
shǔ lái bǎo曲艺曲种。流行于北方。一人或两人说唱。各地又有顺口溜、练子嘴等不同称谓。相传明代已盛行,原为艺人以竹板或牛髀骨打拍,沿街向店铺索钱的演唱,即兴编词。常用句式为可以断开的"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两句﹑四句或六句即可换韵。清末民初进入戏棚演出。后演唱有故事情节的曲目,唱词句式和表演形式也有所突破,形成“快板书”。
1234 共3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