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
水经注的同义词反义词
shuǐ jīng zhù北魏郦道元著。是一部记述河流水道的地理名著。全书以河川为纲,记述河流达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内容涉及流域的地貌、植物、水文、水利、经济开发、城市、古迹、典故传说、风土人情、民族等。既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巨著,又是一部优美的文学著作。
昭余祁
昭余祁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o yú qí1.古泽薮名。在今山西省祁县西南﹑介休县东北。是《周礼.夏官.职方氏》的并州薮,《尔雅.释地》的十薮之一。《吕氏春秋》作大昭,《淮南子.墬形训》作昭馀,都是九薮之一。《汉书.地理志》改称"九泽",《水经注.汾水》称近邬县(今介休县东北)者为邬泽,俗名邬城泊,近祁县者为祁薮。唐宋时只有邬城泊见于记载,并日渐涸塞。元初在祁县东南浚得细水溉田,称为昭馀池,此后时塞时溢。
点额
点额的同义词反义词
diǎn é1.谓跳龙门的鲤鱼头额触撞石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鳣﹐鲔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后因以"点额"指仕途失意或应试落第。 2.以笔点头额,吉祥之兆。事本《北齐书.文宣帝纪》:"既为王,梦人以笔点己额。旦以告馆客王昙哲曰:'吾其退乎?'昙哲再拜贺曰:'王上加点,便成主字,乃当进也。'"
仲都
仲都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òng dū/dōu1.方士王仲都,相传为汉元帝时汉中道士,能忍寒暑。《水经注.渭水》引汉桓谭《新论》:"乃以隆冬盛寒日,令袒载驷马,于上林昆明池上环冰而驰。御者厚衣狐裘寒战,而仲都独无变色,卧于池台上,曛然自若。夏大暑日,使曝坐,环以十炉火,不言热,又身不汗。"后用以为典故。
蟾蜍
赤壁
赤壁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ì bì1.山名。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处。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与汉阳南纱帽山隔江相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江水左径百人山(今纱帽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宋黄庭坚《次韵文潜》:"武昌赤壁吊周郎,寒溪西山?漫浪。"一说,谓湖北蒲圻西之赤壁山。 2.即赤鼻矶。
郦元经
郦元经的同义词反义词
lì/zhí yuán jīng1.指《水经注》一书。郦道元注释《水经》,注优于经,故称《水经注》为"郦元经"。
三江
五丁
五丁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dīng/zhēng1.神话传说中的五个力士。《艺文类聚》卷七引汉扬雄《蜀王本纪》:"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献山,秦王(秦惠王)献美女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蛇,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为石。"一说"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 2.泛指力士。
五大夫城
五大夫城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dà/dài/tài fū/fú chéng1.古地名。在今河北易县境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易水》:"易水出西山宽中谷,东径五大夫城南。昔北平侯王谭不从王莽之政,子兴生五子,并避时乱,隐居此山,故其旧居,世以为五大夫城。"又名五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