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

画家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à jiā/gū/jie擅长绘画的人。

安藤广重(1797-1858)

安藤广重(1797-1858)的同义词反义词
ān téng guǎng zhòng (1797-1858)日本浮世绘画家。作品多描绘风景名胜。与喜多川歌磨、葛饰北斋合称浮世绘三大家。代表作有《东海道五十三景》、《近江八景》等。

葛饰北斋(1760-1849)

葛饰北斋(1760-1849)的同义词反义词
gé/gě shì běi/bèi zhāi (1760-1849)日本浮世绘画家。作品多反映日本人民的风俗人情。擅长工笔人物和描绘自然景色。继承传统绘画技法而有所革新,形成北斋流派。与喜多川歌麿、安藤广重合称浮世绘三大家。代表作有《富岳三十六景》等。

原济(约1642-约1718)

原济(约1642-约1718)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án jì/jǐ (yuē/yāo 1642-yuē/yāo 1718)清代画家。僧人。俗姓朱,名若极,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号石涛、大涤子、苦瓜和尚等,全州(今属广西)人。明代宗室。擅画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构图多变,笔墨奇肆,意境苍莽,富有独创性。与弘仁、髡残、朱耷并称“清初四僧”。亦工书善诗。有《淮扬洁秋图》等存世。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

四王

四王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wáng1.指古代四位帝王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 2.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的合称。他们在艺术思想和风格上,直接或间接受董其昌影响。技法方面功力较深,但崇尚古人,意境很少创新,不少作品趋于程式化,对清代山水画有深远影响。康熙至乾隆间有王昱﹑王愫﹑王玖﹑王宸;其后又有王三锡﹑王廷元﹑王廷周﹑王鸣韶,俱画山水,宗法"四王"。前者称为"小四王",后者称为"后四王"。

铃木春信(1725-1770)

铃木春信(1725-1770)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ng mù chūn xìn(1725-1770)日本浮世绘画家。致力于锦绘(即彩色木版画)创作,多描绘茶女、歌舞伎等。受中国明清拱花印法影响,拓印时压出浮雕式的印痕,别具风格,称为“春信式”。代表作有《座敷八景》、《夜雨美人图》、《雪中相合伞》等。

阿城

阿城的同义词反义词
ā chéng原名钟阿城(1949~ ),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人,出生于1949年清明节。十二三岁时就已遍览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文学名著。中学未读完,“文化大革命”开始,去山西农村插队,此时开始习画。为到草原写生,转往内蒙,而后去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在云南时,与著名画家范曾结识,两人超过“代沟”而成莫逆之交。“文革”后,经范曾推荐,《世界图书》编辑......更多

展子虔

展子虔的同义词反义词
zhǎn zǐ qián隋代画家。历北齐、北周,入隋官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曾在长安、洛阳、江都等地作佛寺壁画。擅画人物、车马。写江山远近,具咫尺千里之势。有《游春图》存世,为今存最古卷轴画,一说系唐人摹本。

巨然

巨然的同义词反义词
jù rán五代、宋初画家,僧人。江宁(今江苏南京)人,一说钟陵(今江西南昌)人。南唐时住开元寺。入宋,随李后主至汴京。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善于表现江南烟峦气象,喜用大披麻皴法,笔墨清润。与董源并称“董巨”,为五代、宋初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有《秋山问道》等画存世。

张择端

张择端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ng zé/zhái duān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翰林图画院画师。专工界画宫室,擅画街市、舟车、桥梁、城郭、房舍。有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存世。
12345 共22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