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鳣
三鳣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zhān/shàn1.东汉杨震明经博览,屡召不应,有鹳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人谓蛇鳣为卿大夫服之象;数三,为三台之兆。后果位至太尉。事见《后汉书.杨震传》。后每用以为典,指登公卿高位的吉兆。
不孝
不孝的同义词反义词
bù xiào1.不孝敬父母。 2.父母死,子于丧中自称不肖子。清初士大夫改称不孝。亦用作往来书信中的自称。
两街
主君
主君的同义词反义词
zhǔ jūn1.对一国之主的称呼。 2.指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 3.对卿大夫的称呼。 4.对一家之主的称呼。 5.对人的敬称。 6.道家谓根本。
乡老
乡老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ng lǎo1.《周礼》官名。地官之属。掌六乡教化,每二乡由三公一人兼任。在朝谓之"三公",在乡谓之"乡老"。《周礼.地官.序官》:"乡老,二乡则公一人。"郑玄注:"老,敬称也。王置六乡,则公有三人也。三公者,内与王论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乡之教,其要为民,是以属之乡焉。"一说,乡老为致仕之尊官,或乡党重望,故尊之曰公,非朝廷公卿。既无职掌,其人亦不必备。参阅清李惇《群经识小.乡老乡大夫》。 2.指乡里年高德劭的人。
乡良人
乡良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ng liáng rén1.春秋齐掌一乡的官吏。相当于乡大夫。
乡遂
乡遂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ng suì/suí1.周制,王畿郊内置六乡,郊外置六遂。诸侯各国亦有乡﹑遂,其数因国之大小而有不同。后亦泛指都城之外的地区。 2.指乡大夫。
五服
五服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fú/fù1.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孔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又周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见《书.康诰》。 2.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 3.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 4.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五株
五株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zhū1.指秦始皇所封泰山五大夫松。五大夫为秦官名,第九爵,后人误以为封五株松树,遂有此称。
五羖皮
五羖皮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gǔ pí1.五张公羊的皮。《孟子.万章上》:"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史记.秦本纪》:"﹝秦缪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与之。"两说有所不同。后因以"五羖皮"比喻出身低贱之士或微贱之物。 2.借指五羖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