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腔

乐平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lè/yuè píng qiāng1.戏曲剧种。弋阳腔的一个支派,明末同青阳腔齐名。流行于江西东北部。清代逐渐衰亡。

买卖婚姻

买卖婚姻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i mài hūn yīn以收取一定钱财作为女儿出嫁条件的婚姻形式。起源于父权制氏族出现时,随着私有制的确立而流行。

伦理社会主义

伦理社会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lún lǐ shè huì/kuài zhǔ yì把唯心主义伦理思想当作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学说。19世纪末流行于德、意、俄等国。代表人物有柯亨等。他们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抽象的道德观念,认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一种脱离阶级和现实的“道德完美”。

佳构剧

佳构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jiā gòu jù一译“巧凑剧”。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戏剧样式。特点是运用雕琢的布局,离奇的情节和紧张的场面,以激起观众的兴奋情绪,偏重追求剧场效果而忽视思想内容。代表作家有法国的斯克里布等。

侗戏

侗戏的同义词反义词
dòng/tóng/tǒng xì/hū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地侗族聚居地区。清嘉庆、道光年间已有演出。基本唱腔吟诵调由“嘎锦”(侗族叙事歌)发展而来。剧目有《珠郎娘美》、《美道》、《芒遂》等。

俗字

俗字的同义词反义词
sú zì1.即俗体字。旧时指通俗流行而字形不合规范的汉字,别于正体字而言。 2.习用而无新意之字或不高雅之字。

六面印

六面印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miàn yìn1.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一种私印。流行于南北朝。呈"凸"字形﹐印鼻端刻有一小印﹐其馀五面也刻有印文。因专用于书信﹐故在姓名下常附加"印信"﹑"启事"﹑"白笺"等字样。明清后﹐正方或长方印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也称"六面印"。

南乐

南乐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lè/yuè1.指《诗经》中的二《南》(《周南》《召南》)。 2.即福建南曲。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流行于福建省闽南方言地区﹑台湾省以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区,与古代的歌舞音乐﹑词曲音乐﹑戏曲音乐都有密切关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

印子钱

印子钱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n zǐ qián又叫“打印子钱”。中国旧时的高利贷。清初已流行。还本付息办法各有不同,在抗战前的上海,一般是借钱十元,放债人先扣鞋袜费一元,六十天还清,连本带利每天拔还两角。因每次还款,都由债主在折子上盖印,故名。

印象画派

印象画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n xiàng huà pài19世纪末期流行于法国。名称源于1874年评论家路易·勒鲁瓦对莫奈所作《日出印象》一画的嘲笑而来。该派把光和色看作画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强调画家应该走出画室,面对真实的自然物象进行写生。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德加等。
12345 共58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