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三观
(名数)观三谛之理之观心,有三种之别,次第有圆融之义:一、别相三观,于别途观三谛也。
二、通相三观,于一观之中圆解三谛也。
三、一心三观,于一念之心观三谛也。
宗镜录三十五曰:“一、别相三观者,历别观三谛。
若从假入空但得观真,尚不得观俗,岂得观中道也?
若从空入假,但得观俗,尚未得观中道。
若入中道正观,方得双照二谛。
二、通相三观者,则异于此。
从假入空,非但知俗假是空,真谛中道亦通是空也。
若从空入假,非但知俗假是假,真空中道亦通是假。
(中略)但以一观当名,解心无不通也。
三、一心三观者,知一念心不可得,不可说,而能圆观三谛也。
(中略)在境为一谛而三谛,在心为一观而三观,在果为一智而三智。
(中略)观一念心为所缘境,返观此心,从何处来?
去至何所?
毕竟无有净。
若虚空名空观,观境历历分明名假观,虽历历分明,而性常自空,而境观历然名中观,即三而一,即一而三。
”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foxue/1/130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