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出佛性
(术语)三佛性之一。
【参见: 三佛性】
引发因
(术语)十因之一。
【参见: 十因】
引声
(术语)由声明法,而附节引声也。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六曰:“苾刍不应歌咏引声。
”
引接悲愿
(术语)引接众生之本愿也。
指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愿。
愿曰:“十方众生,发菩提心。
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
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见无量寿经上。
查询
引摄句
(术语)【参见: 摄召句】
引果
(术语)对满果之语。
一有情之果报分为总别二者。
果报之主成分为引果,果报之局部为满果。
例如第八识是引果,五根五境等好丑美恶是满果。
第八识为总报之果体,于反现吾等人界五根五境等之总体上,更就彼总体变成美恶上下贫富等之差别,是第八识中具有满业之种子使然。
故因此可知同一人间,果报上有种种之上下差别者,是满果也。
引果总为同一。
见唯识论二,同述记二末。
引磬
(物名)用于佛事之乐器。
鸣之引大众之注意者,故名。
碗状之小钟,于隆起之顶点贯纽,附之以木柄,便于携取者,故亦名手磬。
引饭大师
(譬喻)喻禅家引饭之槌也。
清异录上曰:“禅家未粥饭,先鸣槌,维那掌之。
丛林目净槌为引饭大师,维那为栾槌都督。
”查询
引驾大师
(人名)唐朝四大师之一。
引迎天子车驾之役。
太宗贞观中。
封智威为引驾大师。
佛祖统纪七曰:“师在太宗朝,名德升闻,召补朝散大夫,封四大师。
”,“耆老相传云:唐有四大师:谓引驾大师,护国大师,余二阙闻。
今详考隋唐传,但有引驾之名,其员有四。
”僧史略下曰:“为引驾大德者,唯端甫称之(唐宪宗时僧)。
此必敕补,傥自号私署,安可称之?
此命近亦不闻矣。
然则车驾巡幸还京,僧道必具幡幢螺钹远迎,僧录道录,骑马引驾,而......更多
弗于毗婆提诃
(杂名)Pu%rva-videha,洲名。
【参见: 毗提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