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刺法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

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

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刺法,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写盛蠲余,令除斯苦。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期凶也。

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

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荧。

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更多

素问·至真要大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

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

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

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

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

少阴司天,其化以热;

太阴司天,其化以湿;

少阳司天,其化以火;

阳明司天,其化以燥;

阳司天,其化以寒。

以所临藏位,命其病者也。

帝曰:地化奈何?

岐伯曰:司天同......更多

素问·徵四失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在明堂,雷公侍坐,黄帝曰:夫子所通书受事众多矣,试言得失之意,所以得之,所以失之。

雷公对曰:循经受业,皆言十全,其时有过失者,请闻其事解也。

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将言以杂合耶?

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

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

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矣。

受师不卒,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后遗身咎,此治之......更多

水部·浆水

作者: 李时珍 本草纲目

释名亦名酸浆。

粟米煮熟后,放在冷水里,浸五、六天,味变酸,面上生白花,取水作药用。

但浸至败坏,则水有害。

气味甘酸、微温、无毒。

主治上吐下泻(浆水煎干姜饮用),过食腊肉,致筋痛肚闷(浆水煎粥吃,加少量老鹰屎,效果更好),手指肿痛(浆水加盐泡患处,水冷应换热),脸上黑痣(每夜用热的浆水洗脸,再用布揩红,以白檀香磨汁涂擦),骨鲠在咽(慈石经火煅醋淬后,加焙过的陈橘红和多年浆水脚,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更多

水部·铜壶滴漏水

作者: 李时珍 本草纲目

考释 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转引前人虞抟(生卒年为公元1438~1517年)曰:“性滑,上可至颠,下可至泉,宜煎四末之药。

”据考,我国古代常用铜壶装水滴漏计时。

这种经过铜壶滴漏出的水就是铜壶滴漏水。

可见此水在李时珍(生卒年为公元1518~1593年)之前的虞抟有关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谐讔

作者: 刘勰 文心雕龙

芮良夫之诗云∶“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夫心险如山,口壅若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

昔华元弃甲,城者发睅目之讴;

臧纥丧师,国人造侏儒之歌;

并嗤戏形貌,内怨为俳也。

又蚕蟹鄙谚,狸首淫哇,苟可箴戒,载于礼典,故知谐辞讔言,亦无弃矣。

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

昔齐威酣乐,而淳于说甘酒;

楚襄宴集,而宋玉赋好色。

意在微讽,有足观者。

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

是以子长编史......更多

定势

作者: 刘勰 文心雕龙

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

势者,乘利而为制也。

如机发矢直,涧曲湍回,自然之趣也。

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

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文章体势,如斯而已。

是以模经为式者,自入典雅之懿;

效《骚》命篇者,必归艳逸之华;

综意浅切者,类乏酝藉;

断辞辨约者,率乖繁缛:譬激水不漪,槁木无阴,自然之势也。

是以绘事图色,文辞尽情,色糅而犬马殊形,情交而雅俗异势。

熔范所拟,各有司匠,虽无严郛,难得逾......更多

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作者: 司马迁 史记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

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

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

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更多

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作者: 司马迁 史记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更多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 「李」源出有四。

一;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出自「嬴」姓。

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

二;据「北史」所载,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之后,李左车其先也。

三;据「魏书」所载,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四;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

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更多

1617181920 共7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