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尧叟赴广西漕 朝代: 宋 作者: 宋湜 怜君将命拜新恩,送别都门亦断魂。雨歇佳林秋更暖,瘴连梅岭日多昏。诏颁海徼征徭薄,兵罢蛮州市井繁。愧我不才居禁近,前春洒扫待回辕。 送陈章甫 朝代: 唐 作者: 李颀 体裁: 七古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客昨日今如何。注释注释:郑国:诗人曾住颖阳,当时又任新乡尉,春秋时都属郑国范围。简析:这是一首差别诗。时陈章甫正被免职回乡。诗......更多 送韦司马别诗 朝代: 南北朝 作者: 何逊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 朝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七律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释这首七律,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深秋,其时杜甫在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史朝义逆势正炽。江东(长江下游)一带虽未遭受兵祸,但九月间江淮大饥,再加上统治者严加盘剥,于是暴动四起,饿殍塞途。此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在深沉的别情......更多 送顾倅之钱塘 朝代: 明 作者: 高启 之官即胜游,送别漫多愁。草色荒宫燕,槐阴远驿驺。湖通朝汲井,潮动夜眠楼。早向临平过,荷花已欲秋。出处钱谦益《列朝诗集》甲集第四之中 送高三十五书记 朝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古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注释按《旧书》:......更多 送魏万之京 朝代: 唐 作者: 李颀 体裁: 七律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释注解:1、之:往;到……去。2、关城:函谷关。3、御苑:君王居住的宫室,这里指京城。4、蹉跎: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韵译: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更多 送魏二 朝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体裁: 七绝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注释潇湘月:一作湘江上。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方留恋处......更多 送魏大从军 朝代: 唐 作者: 陈子昂 体裁: 五律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边,言追六郡雄。雁山横化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注释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震撼人心。借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更多 送鱼课司使霍思诚赴京师 朝代: 明 作者: 程本立 三年官守滞蛮荒,万里羁魂度太行。居有马鞯留客坐,食无鱼鲊寄亲尝。晴天梅树常含雾,腊月山花不受霜。辞满得归人共乐,将诗送别意茫茫。出处钱谦益《列朝诗集》甲集第二十二 7677787980 共9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