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书

朝代:作者: 孙仅

儒家无外事,招客勘青编。

笔墨东西置,朱黄次第研。

频忧伤点竄,细恐误流传。

改易文辞正,增加字数全。

目因繁处倦,心向注中专。

端坐穷今古,披襟见圣贤。

疲劳时举白,游息或谈玄。

得兴忘昏旭,题名记岁年。

栖毫思确论,废卷恨忘篇。

鱼鲁皆刊定,谁人敢间然。

新秋

朝代:作者: 孙仅 体裁: 七绝 类别:记时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注释[注释](1)欹枕:斜靠在枕头上。

(2)砧杵:砧是捣衣的石头,杵是捣衣的木棒。

(3)萤焰:萤火虫尾上的光。

(4)赋就:指写好备献的文章。

金门:汉宫的金马门。

(5)飞蓬:是说头发像杂乱的蓬草。

[译文]夏日火一般的红云,像变化的奇峰,一点没有收敛的样子,我斜靠在枕头上,初次惊觉一阵风后竟飘来一片落叶。

有几处园林已呈现出萧瑟的秋景,寂寥......更多

朝代:作者: 孙仅

江路北来通汉水,土风南去接荆蛮。

春来何事谪蓬瀛。

汾水冷光摇画戟,蒙山秋色锁层楼。

煎点径须烦绿珠。

黄公山下官悰冷,应有新吟续七哀。

一茎青竹初出水,数个黄蜂占作窠。

谁分菱花影,还看蓬鬓秋。

出处全唐诗:卷733-13

朝代:作者: 孙仅

僧寺聚观刊石处,人家传写挂牌时。

江路北来通汉水,土风南去接荆蛮。

春来何事谪蓬瀛。

汾水冷光摇画戟,蒙山秋色锁层楼。

煎点径须烦绿珠。

黄公山下官悰冷,应有新吟续七哀。

一茎青竹初出水,数个黄蜂占作窠。

谁分菱花影,还看蓬鬓秋。

出处全唐诗:卷733-13

朝代:作者: 孙仅

刑人一旦起幽深,功业煌煌照古今。

僧寺聚观刊石处,人家传写挂牌时。

江路北来通汉水,土风南去接荆蛮。

春来何事谪蓬瀛。

汾水冷光摇画戟,蒙山秋色锁层楼。

煎点径须烦绿珠。

黄公山下官悰冷,应有新吟续七哀。

一茎青竹初出水,数个黄蜂占作窠。

谁分菱花影,还看蓬鬓秋。

出处全唐诗:卷733-13

朝代:作者: 孙仅

朱衣吏引上骊山。

刑人一旦起幽深,功业煌煌照古今。

僧寺聚观刊石处,人家传写挂牌时。

江路北来通汉水,土风南去接荆蛮。

春来何事谪蓬瀛。

汾水冷光摇画戟,蒙山秋色锁层楼。

煎点径须烦绿珠。

黄公山下官悰冷,应有新吟续七哀。

一茎青竹初出水,数个黄蜂占作窠。

谁分菱花影,还看蓬鬓秋。

出处全唐诗:卷733-13

朝代:作者: 孙仅

巴陵山水冠南中。

朱衣吏引上骊山。

刑人一旦起幽深,功业煌煌照古今。

僧寺聚观刊石处,人家传写挂牌时。

江路北来通汉水,土风南去接荆蛮。

春来何事谪蓬瀛。

汾水冷光摇画戟,蒙山秋色锁层楼。

煎点径须烦绿珠。

黄公山下官悰冷,应有新吟续七哀。

一茎青竹初出水,数个黄蜂占作窠。

谁分菱花影,还看蓬鬓秋。

出处全唐诗:卷733-13

朝代:作者: 孙仅

庭梧影薄晨霜落,篱菊香寒晚吹生。

巴陵山水冠南中。

朱衣吏引上骊山。

刑人一旦起幽深,功业煌煌照古今。

僧寺聚观刊石处,人家传写挂牌时。

江路北来通汉水,土风南去接荆蛮。

春来何事谪蓬瀛。

汾水冷光摇画戟,蒙山秋色锁层楼。

煎点径须烦绿珠。

黄公山下官悰冷,应有新吟续七哀。

一茎青竹初出水,数个黄蜂占作窠。

谁分菱花影,还看蓬鬓秋。

出处全唐诗:卷733-13

朝代:作者: 孙仅

转战风骚如甲胄,平分才学过权衡。

庭梧影薄晨霜落,篱菊香寒晚吹生。

巴陵山水冠南中。

朱衣吏引上骊山。

刑人一旦起幽深,功业煌煌照古今。

僧寺聚观刊石处,人家传写挂牌时。

江路北来通汉水,土风南去接荆蛮。

春来何事谪蓬瀛。

汾水冷光摇画戟,蒙山秋色锁层楼。

煎点径须烦绿珠。

黄公山下官悰冷,应有新吟续七哀。

一茎青竹初出水,数个黄蜂占作窠。

谁分菱花影,还看蓬鬓秋。

出处全唐诗:卷733-13

朝代:作者: 孙仅

秦帝墓成陈胜起,明皇宫就禄山来。

转战风骚如甲胄,平分才学过权衡。

庭梧影薄晨霜落,篱菊香寒晚吹生。

巴陵山水冠南中。

朱衣吏引上骊山。

刑人一旦起幽深,功业煌煌照古今。

僧寺聚观刊石处,人家传写挂牌时。

江路北来通汉水,土风南去接荆蛮。

春来何事谪蓬瀛。

汾水冷光摇画戟,蒙山秋色锁层楼。

煎点径须烦绿珠。

黄公山下官悰冷,应有新吟续七哀。

一茎青竹初出水,数个黄蜂占作窠。

谁分菱花影,还看蓬鬓秋。

出处全唐诗:卷733-13

12 共1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