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朝代:作者: 郑燮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咏雪

朝代:作者: 郑燮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山中雪后

朝代:作者: 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峭壁兰

朝代:作者: 郑燮 体裁: 五绝

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念奴娇 周瑜宅

朝代:作者: 郑燮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注释注释公瑾伯符:周瑜和孙策的字。

炎刘:指汉家朝廷。

汉尚火德,故称炎。

老魅:指曹操。

道情

朝代:作者: 郑燮

老书生,白屋中;

说黄虞,道古风。

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注释注释:郑板桥作《道情》之时,还是一文不名的穷秀才。

创作时间一说在雍正三年(1725)“予落拓京师,不得志而归,因作《道情》十首以遣兴”(据裴景福藏《道情》卷跋语);

而传世的《板桥集》中说作于雍正七年(1729)。

这两种说法都出自郑板桥本人,孰是孰非,已不可知了。

板桥本......更多

道情

朝代:作者: 郑燮

老渔翁,一钓竿。

靠山崖,傍水湾。

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潇潇白昼寒。

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山水

朝代:作者: 郑燮

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注释注释:①屈翁山--屈大均(1629-1696),字翁山,禺(今属广东省)人。

明亡后曾从桂王朱由榔武装抗清,失败后在杭州做了和尚。

能诗文,是“岭南三大家”之一。

石涛--原名朱若极(1641-约1718),明皇族后裔,入清后为僧,号苦瓜和尚,著名画家,善画山水兰竹,并工书法和诗。

郑燮和他交往很深。

石溪--本姓刘(1612-?

),著名山......更多

朝代:作者: 郑燮 体裁: 七绝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念奴娇 台城

朝代:作者: 郑燮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

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

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

有人牧马,城头吹起觱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

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

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

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注释注释再曰荷荷:梁武帝晚年信佛吃素,侯景兵乱,宫内食尽,武帝索蜜不得,曰“荷荷”〔此处为怨恨声〕而卒。

跏趺:结跏趺坐的简称,僧人修禅时把脚掌搭在大腿上的坐法。

12345 共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