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发热反应)


拼音:shu

症状: 症状 主要表现为怕冷或寒战,继以发热,体温可升至38-40度。于输血后15分钟开始或1-2小时内发生,伴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反应持续1-2小时逐渐好转。在全麻下发热常不明显。

治疗: 防治 应减慢输血速度。如症状继续发展应中止输血,口服或肌注解热镇痛药,必要时给异丙嗪或杜冷丁25-50毫克,肌注。发热因免疫因素所致者可予氢化可的松50-100毫克,静滴,或每200毫升血中加地塞米松5毫克,可防止发热反应或减轻症状。

相关信息:

输血是常用的重要治疗方法。

随着近代血液免疫学、血液检验技术及血液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进展,输血治疗较前更为安全,但少数患者仍可发生不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严重者可以危及生命。

输血反应往往与技术误差或操作不严有关,所以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

一、发热反应 (一)病因 细菌的代谢产物是致热原,保存液配制不当、采血或输血器具消毒不严是产生致热原的主要原因。

多次接受输血者的血......更多

输血反应(过敏反应)


拼音:shu

症状: 症状-输血反应 表现以皮肤瘙痒、荨麻疹为多,严重者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治疗: 防治 应视症状轻重选用苯海拉明、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出现哮喘、呼吸困难,应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毫克。会厌水肿致呼吸困难应立即插管或气管切开防止窒息。不采用有过敏史的供血者,在供血前四小时应禁食。过敏体质的受血者,在输血前半小时给苯海拉明50毫克,或异丙嗪25毫克,口服或肌注。体内有IgA抗体时,应选用洗涤红细胞以防止过敏反应。

相关信息:

约占输血反应的1%~3%。

(一)病因 为供血者血中含有致敏原,如受血者体内有相应的抗体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过敏。

近年来发现,缺乏IgA患者接受多次输血后可有抗IgA抗体引起过敏反应。

输血反应(溶血反应)


拼音:shu

症状: 症状 症状轻重不一,有缓有急,也可能是延迟在4~14天后发生。轻者与发热反应相似而不易鉴别。重者病情凶险,早期即出现显著的寒战与高热,随后有全身骨痛及腰痛,恶心、呕吐,腹痛十分剧烈,表情紧张,焦虑、烦躁,胸闷、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很快发生休克,还可引起心、肺、血管功能和凝血功能障碍,最严重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输入ABO血型不合的溶血,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及黄疽。 (三)诊断 当怀疑患者有溶血反应时,应立即核对患者及供血者各种记录,特别是检查血型配血试验单及血瓶号码等有无错误;用输血前后标本重复ABO型和Rh型鉴定和交叉配合试验;用受血者红细胞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查明是否受血者血浆内含稀有血型抗体。还应立即测定受血者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清胆红素测定;每1次尿液的检查和每小时尿量。

治疗: 防治 严格遵照血型检验及交叉配血等制度,严防输血前溶血及污染。当发觉有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尿色、尿量和出血倾向。当出现休克时,可立即皮下注射或肌注肾上腺素0.5-1克。低血压如无血容量不足时,可酌情使用升压药物,首选多巴胺(3-羟酪胺)20-60毫克,静滴;也可用苄胺唑啉。预防肾功能衰竭可选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其他药物如利尿合剂、速尿、利尿酸钠等也可应用。加用碱性溶液如5%碳酸氢钠静滴,防止加重肾功能衰竭。糖皮质激素在休克时可短期内应用。若已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应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必要时可进行透析治疗。

血型不合,配血或输血错误,误将不合型血输入,导致输入红细胞在循环中迅速产生溶血。

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病人对输入的红细胞或血浆中裂解素很敏感,可发生溶血。

血液保存不当如血液保存过期,在室温中放置过久,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造成红细胞大量溶解。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拼音:ju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巨人症身材高大,成年男性身高大于2米,女性大于1.85米。肢端肥大症者面容粗陋,似类人猿,手足粗大,内脏器官增大,皮肤粗糙增厚。多有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蝶鞍区压迫症候群。具有内分泌代谢紊乱征象,约70%患者的基础代谢率高达+20%-+30%,1/3患有糖尿病,早期性欲多旺盛,晚期则减退,常有阳瘘、闭经及生殖器萎缩,男女患者均可有溢乳。 二、辅助检查 X线、CT或MRI检查可助诊断,必要时应行血清生长激素测定。口服葡萄糖抑制剂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血浆生长激素介质C、血清无机磷测定。

治疗: [治疗] 一、药物治疗 溴隐亭初始剂量每次1.25毫克,每日1次,于1-2周内增至每次5-10毫克,每日2-3次,有效剂量为每次10~20毫克,每日2-3次。赛庚啶每次4-8毫克,每日2-3次。生长抑素八肽或善得定初始剂量每次50微克,餐前皮下注射,每8-12小时1次,之后增加到每次100毫克,每日2-3次。疗效不显著时可与溴隐亭同用。其他药物如甲地孕酮、氯丙嗪、酚妥拉明、左旋多巴等也可应用。 二、放射治疗 有内照射和外照射。多采用深部x线钴60治疗,有效率约80%。近年来已采用放射外科手术,即7-刀,但效果较慢。肿瘤切除加放射治疗效果较佳。 三、手术治疗 多采用显微外科经蝶手术。

相关信息: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是指腺垂体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引起软组织、骨骼、内脏增生肥大及内分泌代谢紊乱症候群。

发病在青春期前骨骺未闭合者为巨人症,发病在青春期后骨骺已闭合者为肢端肥大症。

[病因] 主要由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常见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或增生所致。

垂体性侏儒症


拼音:chui

症状: [诊断] 一、分类 垂体性侏儒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二、症状 主要表现为躯体生长迟缓,平均每年增长小于3厘米,成年期身高小于130厘米。四肢与躯干的比例相称,但都短小,面容幼稚等但智力与年龄相称。骨骼发育不全,长骨短小,骨骺不闭合,骨龄延迟4年以上,蝶鞍小或不存在。性器官不发育,第二性征缺乏。继发性侏儒症可伴有原发病的表现特点。 三、辅助检查 血清基础GH水平测定,GH兴奋试验,激发试验如运动试验、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精氨酸兴奋试验对诊断本病有帮助。血清生长介素C、FSH和LH水平均降低。

治疗: [治疗] 人生长激素(hsH)每次0.1U/千克,肌注,隔日1次,维持治疗1年。苯丙酸诺龙每次1-1.5毫克/千克,肌注,每周1-2次,半年为一个疗程,停药半年后再治,总疗程为1年;年幼者不宜应用,以防骨骺早期闭合、影响生长。绒促性素适用于接近青春期者,每次500-1000U,肌注,每周2次,半年为一个疗程。甲状腺片每次10-20毫克,每日2次,可与苯丙酸诺龙或绒促性素合用。硫酸锌每次40毫克,或醋酸锌每次15毫克,每日3次。

相关信息:

垂体性侏儒症是指儿童期起病的腺垂体功能减退,是生长激素(CH)分泌不足、缺乏或对GH不敏感而导致的生长发育障碍。

可能为单独GH分泌不足,也可伴垂体其他激素分泌减少。

[病因] 原发性者原因未明,可能与先天性脑发育异常、家族遗传、GH和/或SM(生长介素)代谢或分泌缺陷有关。

继发性者系由于下丘脑、垂体部位及其周围的肿瘤、炎症、外伤、出血及坏死等导致生长发育障。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


拼音:kang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有原发疾病或用药史。 二、症状 表现特点为低钠血症,但无低血压、脱水等低血容量症状,限制饮水可使低血钠减轻。水潴留一般不大于3-4升,且部分转移至细胞内,故无浮肿、腹水,少数严重者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如延髓麻痹、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三、辅助检查 尿钠、尿渗透压增高,血浆ADH值升高,必要时行酒精或苯妥英钠验。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限制摄水量,每日800-1000毫升。 二、药物治疗 去甲金霉素每次200-400毫克,每日3次,肝病者宜减量。严重低血钠及水潴留者可用5%氯化钠溶液100毫升于1小时内静滴,同时应用速尿排水。 [预后] 预后取决于基础疾病,因药物、肺部感染、脑脊髓可逆性疾病所致者常为一过性,预后良好;由恶性肿瘤如肺癌、胰腺癌等所致者预后较差。

相关信息: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是在无肾脏及肾上腺疾病情况下,ADH分泌增多,导致体内水潴留、低血钠及尿钠增多。

[病因] 常见的原因有恶性肿瘤,以肺燕麦细胞癌为多见,其次为十二指肠癌、淋巴瘤、胰腺癌等组织产生ADH样的物质;

肺部疾患如重症肺炎、肺结核、肺真菌病等;

脑脊髓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病、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

药物如巴比妥、鸦片、氯磺丙脲、长春新碱、抗抑郁症药物等;

其他如甲状......更多

单纯性甲状腺肿


拼音:dan

症状: [诊断] 一、分类 可分为地方性或散发性甲状腺肿。 二、症状 (一)散发性甲状腺肿 常在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及绝经期发生,甲状腺呈轻中度弥漫性肿大,质地软,晚期可有多发性结节。 (二)地方性甲状腺肿 有甲状腺肿大的地区流行史。发病年龄较早,巨大和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病年龄提前,可有压迫症状或向纵膈内发展。结节可有囊性变或腺癌变,内出血时突然增大并疼痛。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常可伴甲亢。严重流行区小儿甲状腺肿可伴呆小病。 三、辅助检查 甲状腺功能,血TSH、T,、T3测定,甲状腺摄碘率测定,人抑制试验,甲状腺扫描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青春期甲状腺肿可自行消退,成人每日需碘量为1-3微克/千克,故应多食海产品或含碘丰富的食物。 二、替代治疗 甲状腺片每日60-180毫克,疗程为3-6个月,以维持基础代谢率在正常范围、甲状腺摄碘率24小时约10%,而甲状腺缩小为准,调整剂量。 三、补充碘剂 地方性者碘化钾每日10-15毫克;或复方碘液(卢戈氏碘)每日2-3滴,服一个月后间隔10日再服;或碘糖丸每日2-6丸;或碘油10毫升,每2年1次。结节性者补碘量宜小,以防诱发甲亢,多发结节者及中老年患者不主张补碘。 四、手术治疗 压迫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而引起症状;胸骨后甲状腺肿;巨大甲状腺肿影响生活、工作;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功能亢进;结节性甲状腺肿疑有恶变者,应及时手术治疗。施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宜长期服用甲状腺片,以防止甲状腺肿大和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相关信息:

单纯性甲状腺肿是代偿性甲状腺肿大,一般不伴有甲状腺功能的改变。

[病因] 本病多因缺碘、致甲状腺肿物质或先天性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等所致。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拼音:jia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代谢率增高如烦热、多汗、消瘦、乏力、易饥食亢、大便次数增多。神经过敏如烦躁、多虑、易于激动。多言多动等,常有心动过速。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两叶上、下极有震颤伴血管杂音。突眼有浸润性(恶性)和非浸润性(良性)突眼两型。良性突眼只有眼征而无自觉症状,突眼度小于18毫米;恶性突眼有眼球胀痛、畏光流泪,重者角膜穿孔失明,眼球突出度大于19毫米。局限性粘液性水肿,胫前或手足背面、踝部对称出现皮肤增厚,大小不等的棕红色、红褐色或暗紫红色。突起不平的斑块状结节,后期可呈橡皮腿。 二、辅助检查 甲状腺摄碘131率测定,T3抑制试验,血总T3、总T4、游离T3、游离T4测清定,TRH兴奋试验有助于诊断。 三、甲亢危象 系本病的严重表现,主要诱因为精神刺激、感染、甲状腺手术前准备不充分、甲亢未愈突然停药及碘131治疗后等。原有甲亢的症状恶化,伴高热,体温大于39度、心率大于每分钟160次,大汗,腹痛、腹泻,甚至谵妄、昏迷,T3明显增高。可发生急性甲亢性肌病,可见延髓麻痹,以第九对颅神经麻痹为主,伴说话和吞咽困难,可出现小脑功能障碍,神志不清、躁动、昏迷,故又称甲亢性脑病。慢性甲亢性肌病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以肩部、骨盆肌无力最为显著、手大小鱼际肌萎缩。

治疗: 治疗 一、抗甲状腺药物 适用于20岁以下、病情轻、病程短,甲状腺轻、中度肿大,孕妇、年迈体弱或合并心、肝、肾等病不宜手术者,术后复发而不宜用碘131治疗者,碘131治疗后的辅助治疗。丙基或甲基硫氧嘧啶每次100-150毫克,每日3次;或他巴唑、甲亢平每次10毫克,每曰3次。症状缓解,T3、T4恢复正常时减量,渐减至最小维持量,前二者50-100毫克,后二者为5-10毫克,维持1年半~2年。 二、131碘治疗 适用于30岁以上;对抗甲状腺药过敏或长期服用无效或治疗后复发;合并心、肝、肾等疾病不宜手术;某些结节性高功能性甲亢。禁忌症有:孕妇、哺乳期妇女;年龄20岁以下;有重度心、肝、肾功能衰竭或活动性肺结核;白细胞小于3.0X109/升,或中性粒细胞小于1.5X109/升;重度浸润性突眼;甲状腺危象者。治疗后2-4周症状减轻,甲状腺缩小,3-4个月后约60%完全缓解。主要并发症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其次为甲状腺炎,偶可诱发危象。 三、手术治疗 适用于中度以上的原发甲亢和任何继发性甲亢及高功能腺瘤;腺体肿大明显有呼吸道压迫症状;胸骨后甲状腺肿;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妊娠中期或哺乳期甲亢。浸润性突眼,有较重心、肝、肾、肺等合并症,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和妊娠早期及晚期及轻症患者忌行手术。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是治疗甲亢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疗法,治愈率为90%-95%,死亡率小于1%,缺点是有一定的并发症,4%-5%术后复发。主要并发症有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喉返、喉上神经损伤,手足抽搐及甲亢危象等。 四、甲亢危象的治疗 去除诱因。降温、吸氧,纠正水及电解质功能紊乱。首选丙基硫氧嘧啶600毫克,口服或胃管灌人,也可用等量甲基硫氧嘧啶,或他巴唑、甲亢平60毫克,以后前二者每次200毫克,后二者20毫克,每日3次,症状减轻后改用一般剂量。复方碘溶液首剂30-60滴,以后每6、8小时6-10滴,或碘化钠0.5-1克静滴,维持12-24小时,病情好转后减量。心功能不全者可用心得安,每次40-80毫克,每6-8小时1次,视病情需要可间歇给予几次。可给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滴。必要时用腹膜透析或血浆置换疗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指甲状腺呈高功能状态,其特征有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率增高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失常。

[病因] 本病可分为,甲状腺性甲亢如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自主性高功能甲状腺结节或腺瘤、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碘源性甲亢、甲状腺滤泡性癌肿;

垂体性甲亢;

异源性TSH综合症;

卵巢甲状腺肿;

仅有高代谢症(甲状腺毒症),甲状腺功能实际上并不亢进者,包括甲状腺炎性甲亢、药源性甲状......更多

急性甲状腺炎


拼音:ji

症状: 急性甲状腺炎又称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有外伤、感染病史。甲状腺局部红肿、剧痛,伴吞咽困难、高热、白细胞增高,可导致喉头水肿,形成脓肿后局部有波动感。

治疗: 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如经保守治疗无效,脓肿已形成时应行甲状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如为甲状腺腺瘤继发感染,则在炎症控制后行甲状腺叶部分切除术。

相关信息:

肾上腺疾病(皮质醇增多症)


拼音:shen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典型外貌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紫纹、体毛增多,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肌肉萎缩、皮肤菲薄、紫斑、骨质疏松、高血糖、高脂蛋白血症、血钠增高,血钾减低及高血压。 二、辅助检查 尿17-羟、17-酮、游离皮 质醇增高,血浆皮质醇测定,地 塞米松抑制试验、ACTH兴奋试 验,蝶鞍拍片、腹膜后充气造影、 超声断层扫描、CT扫描、19-碘 胆固醇肾上腺同位素扫描及闪 烁γ照相摄影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手术和放射治疗 皮质腺瘤或癌均应尽早切 除。皮质增生的治疗,无明显垂 体肿瘤可采用'肾上腺次全切除 术,即一侧全切,一侧切除90%,术后加用垂体照射(60钴或深部X线),双侧肾上腺切除并加肾上腺自体缝匠肌移植。垂体有微腺瘤者可采用经蝶显微手术切除。 二、药物治疗 轻症尚不需手术,或重症不宜手术及癌瘤转移不能手术者可用药物治疗。双氯苯三氯乙烷开始用量每日2-6克,疗效欠佳者1个月后增至每日8-10克,分次口服,直至症状缓解。甲吡酮每日1-2克,分次口服,可根据病情增加至4-6克。氨基导B民官旨每日0.75-1克,分3-4次口眼。赛庚啶每次4毫克,每日3次。溴隐亭每日7.5-10毫克,分3次口服。酮康唑开始每日800-1000毫克,待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后改为每日600-800毫克,分次口服。

相关信息: [预后] 取决于病因,腺瘤早期切除后预后良好,癌症则差,增生者疗效不一。有效治疗后可好转,病程较长者则有不可逆性损害。

皮质醇增多症又称库欣综合症,是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皮质激素所致。

[病因] 包括如下,下丘脑合成释放过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使垂体前叶合成释放ACTH过多,或垂体ACTH瘤,均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增生,又称库欣病,占库欣综合症的70%;

肾上腺腺瘤或腺癌;

异位ACTH综合症;

医源性皮质醇增多症。

2122232425 共29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