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药物性胃炎)


拼音:ji

症状: 由药物导致,能引起胃粘膜损伤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如阿斯匹林、保泰松、消炎痛,激素类,抗生素类,抗组胺类,咖啡因,卤素类等。有恶心、呕吐、上腹痛等症状。一经发现与这些因素相关的胃炎应即停药,投以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如施维舒、麦滋林-s及思嘧哒等药物。

相关信息:

重症肌无力


拼音:zhong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受累肌肉易疲劳,眼外肌最常受累,其次为咀嚼肌、延髓支配的肌肉、肩胛肌群面部肌群。症状晨轻暮重,活动后加重,稍休息后好转。早期可见症状自发缓解和。 二、分型 可分为下列类型。 (一)眼肌型 局限于一侧或双侧眼外肌。表现为眼睑下垂、斜视、复视,双侧常不对称。 (二)轻或中度全身型 有颅神经支配肌群、肢体和躯干肌无力,不累及呼吸肌群。 (三)暴发型 常突然发病,迅速进展,早期出现呼吸肌麻痹,伴严重的延髓肌、四肢肌和躯干肌受累,极易发生肌无力危象,死亡率高,胸腺瘤的并发率高。 (四)晚期严重全身型 常为眼肌型、轻或中度全身型发展的结果,有严重的全身无力,并发胸腺瘤的机率较高。 三、危象 呼吸肌严重无力,以致不能维持换气功能,称危象。重症肌无力危象为疾病发展所致,多见于暴发型或晚期严重全身型,常以感染、精神刺激、分娩或某些药物促发。胆碱能危象是由于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所致,常伴瞳孔缩小、出汗及唾液增多。反拗性危象见于严重全身型患者,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无效。 四、辅助检查 疲劳试验、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肌电图、血清AchR抗体、胸片或胸部CT、甲状腺功能检查可助诊断。 五、合并症 可合并甲亢、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天疱疮、胸腺瘤等。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避免过度疲劳,忌用妨碍神经一肌肉传递的药物如氨基甙类抗生素、奎宁、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心得安、氯丙嗪及各种肌肉松弛剂等。 二、药物治疗 抗胆碱酯酶药物宜从小剂量递增。溴化新斯的明每次7.5-60毫克,口服,或针剂一毫克,肌注,每3小时1次。吡啶斯的明每次30-240毫克,每4小时2次,可面罩喷雾给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两种方法,用大剂量者隔日给强的松100毫克,持续几日-10余日,多在1个月内症状改善,数月后疗效达峰点。可缓慢减量,直至每次10-30毫克,隔日1次维持;用小剂量者隔日给强的松20毫克,每周递增10毫克,直至取得明显疗效,此后同大剂量治疗处理。若上述疗法无效,全身情况许可,可选用环磷酰胺,每次200毫升,静滴,隔日1次;或硫唑嘌呤每日150-200毫克,口服。 三、血浆交换疗法 适用于暴发型病例和其他治疗无效者。 四、手术治疗 伴有胸腺瘤;严重肌无力者经内科积极治疗,病情仍继续恶化者可行胸腺切除术。 五、危象的处理 发生危象时必须紧急抢救。首先要维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和辅助呼吸,勤吸痰液。肌无力危象可肌注新斯的明1毫克,然后在腾喜龙试验监护下,每隔半小时注射0.5毫克,好转后改为口服。胆碱能危象应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用阿托品1-2毫克,静注,必要时每小时重复1次。反拗性危象宜暂时停用有关药物,给予人工呼吸和静脉输液,用青霉素、红霉素及氯霉素类药物防治感染。

相关信息: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导动能障碍性疾病。

主要特征是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经休息或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症状部分缓解。

[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

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疾。

大肠癌


拼音:da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长,从40岁开始上升,而于60-75岁时达到峰值。凡中年以上有排便习惯改变或腹部不适感,尤其患有多发性结肠息肉或慢性肠炎患者应警惕大肠癌的可能。 二、症状 粪便性状改变,常以血便为突出表现或痢疾样脓血便。直肠及肛管癌时伴有里急后重,大便变细,也可有腹胀、便秘、腹泻与糊状便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痛,右侧结肠癌表现为右腹钝痛,左侧结肠癌常有腹绞痛,晚期常有腰骶部疼痛。腹部肿块多见于右侧结肠的肿瘤,肿瘤由肠周局部转移或息肉型癌肿时,腹部常可触及肿块,肿块坚硬,大小不等,表面有结节感,一般可以推动,晚期则固定。直肠和肛管癌时肛诊检查可触及肿块,肠腔狭窄。可出现贫血、低热,晚期可有消瘦、黄疸和腹水。 三、辅助检查 血清癌胚抗原测定、钡灌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取活检病理检查可帮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也是唯一的根治方法。凡患者无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肿瘤无广泛转移,都应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选用合适的手术治疗。 二、药物治疗 适用于手术后癌肿复发,不宜再次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癌肿大,切除有困难需先化疗,癌肿缩小后再手术。作为手术的一种辅助治疗,姑息切除后全身治疗,晚期癌肿有远处转移或局部浸润不能手术者。5-氟脲嘧啶为首选,给药途径有静注、动脉灌注、腹腔和肠腔灌注。每次15毫克/千克,静滴,每周1次,10-20克为一疗程。呋喃氟脲嘧啶每次200-300毫克,每日4次,口服;或每次15-20毫克/千克,静滴,总量20-40克为一疗程。MOF方案为5-氟脲嘧啶加长春新碱加甲基亚硝脲静滴。

相关信息:[预后] 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与手术根治。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分化程度差者预后不良;青年大肠癌的预后一般较差;早期大肠癌、无淋巴结转移者经手术治疗预后良好,中晚期大肠癌预后较差;大肠癌周围广泛受累已有肠梗阻者5年存活率一般只有无梗阻者的50%,出现肠出血、穿孔、化脓性腹膜炎者,预后不良。 [预防] 应积极防治大肠癌的前期病变。对结肠腺瘤性息肉,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须及早切除病灶。积极治疗炎症性肠病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结肠炎。应避免高脂肪饮食,多进食富有纤维的食物,注意保持排便通畅。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部胃肠道癌的第1-2位。

[病因] 还不完全清楚,发病的有关因素如下: 一、饮食因素 发病与环境、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方式有关。

高脂肪食谱与食物纤维不足是主要的原因。

二、结肠息肉 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有结肠息肉者高出无结肠息肉者约五倍。

肠息肉主要为管状腺瘤与乳头状腺瘤,后者的癌变率高,可达40%......更多

肝硬化


拼音:gan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有营养障碍、慢性肠道感染、血吸虫病、酗酒、尤其有较长时间病毒性肝炎史,发病高峰年龄在35-48岁。 二、症状 肝、脾肿大,质硬,伴食管静脉、腹壁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征象。多有黄疸、肝掌、蜘蛛痣。 三、辅助检查 肝功能检查、血清蛋白电泳、乙肝或丙肝标志物、肝活检组织病理检查、B型超声、CT、磁共振检查可助诊断。 四、并发症 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功能性肾衰竭、原发性肝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肝功能不良有并发症者宜卧床体息。给予高蛋白、低脂肪、富于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有腹水者应予少盐或无盐饮食,并忌酒。 二、药物治疗 (一)维生素类和其他 一般给予复合维生素B,每次2片,每日3次;维生素C每次0.1-0.2克,每日3次;肝泰乐每次0.2克,每日3次。益肝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 (二)有转氨酶升高者 每次2-3片,每日3次。维生素C3-5克加10%葡萄糖500毫升,静滴,连续12-16次为一疗程。肝炎草9克,水煎服。 (三)腹水的治疗 补充人体白蛋白或血浆,提高血浆蛋白。利尿剂如氨苯喋啶每次0.1克,每日3次,或安体舒通每次40毫克,每日3次,加双氢克尿噻每次25-50毫克,每日3次。一般腹水给中药胃茶汤加味。对顽固性腹水无腹腔感染者可用自身腹水(或浓缩)回输术。 三、手术治疗 肝移植术是近代对晚期肝硬化的治疗新进展,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关信息: [预后] 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瘀血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如未进展至失代偿期在消除病因及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后,病变可趋静止,相对地较肝炎后肝硬化预后为好。有一部分小结节性或再生结节不明显性肝硬化病例,病变进展缓慢,甚至可终身处于代偿期,但大结节性或混合性肝硬化,常因进行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失代偿期患者、黄疸持续不退或重度黄疸、难治性腹水、凝血酶原时间持续或显著延长、出现并发症等,预后均较差。死亡原因常为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与继发感染等。晚期病人如经肝移植术而避免术后并发症与排异过程,则可改善预后。

肝硬化是由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引起的肝实质损害,最终导致致门脉高压的慢性肝脏病变。

本病相当常见,全世界人群平均发病率为17.1/100000人,如以慢性肝病肝活检为诊断基础,发病率高达30.8%,在尸检中的发病率为2%-9%。

导致肝硬化的原因很多,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主,国外则以酒精中毒多见。

一、病毒性肝炎 主要为乙型、丙型或乙型加丁型重叠感染,常经过慢性肝炎尤其是慢......更多

肝性脑病


拼音:gan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存在原发性肝病,但隐匿型肝硬化易被忽视。 二、症状 有黄疸、腹水、出血、转氨酶增高等明显肝功能损害现象。神经精神改变,一般按其轻重分为以下四期。前驱期仅有轻度性格改变和举止反常;昏迷前期出现精神错乱、意识模糊、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昏睡期和昏迷期有扑翼样震颤或肝臭。 三、辅助检查 血氨增高,脑电图异常。

治疗: [治疗] 一、去除诱因 积极控制上消化道出血,防治感染,慎用利尿剂、镇静剂,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二、维持重要器官功能 吸氧,可行高压氧治疗。积极防治脑水肿,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护肾功能。应用细胞活性药物如三磷酸腺苷、辅酶A,门冬酸钾镁、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 三、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昏迷时应限制蛋白摄人量,清醒后可酌情缓慢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口服新霉素,每次1克,每日4次;或甲硝唑0.2克每日4次。用乳酸生,每次3-4克,每日3-4次。给予60%-70%乳果糖糖浆每次30毫升,每日3次;或用食醋50毫升加水至100-200毫升,保留灌肠。对合并存上消化道出血者可清洁灌肠或导泻。 四、降血氨药 谷氨酸钾每日12.6-25.2克,静滴;或精氨酸每次10-20克,静滴;或乙酰谷氨酰胺每次0.6-0.9克,静滴。对血氨不高者可逐渐给左旋多巴0.5-2克,静滴。 五、对症治疗 复方支链氨基酸如六合氨基酸每次250毫升,每日1-2次,静滴。安宫牛黄注射液一号和二号常用于治疗肝性脑病,各40毫升分别静滴。必要时酌情选用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肝细胞生长因子等。

相关信息: [预后] 诱因明确且容易消除如出血。缺钾等所致者,肝功能较好者,分流手术后因进食高蛋白而引起门体分流性脑病者预后较好。有腹水、黄疸、出血倾向的患者提示肝功能很差,预后也差。暴发性肝衰竭所致的肝性脑病预后最差。 [预防] 积极防治肝病。肝病患者应避免一切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严密观察,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前驱期和昏迷前期的表现,并进行适当治疗。

肝性脑病是指严重肝病引起的以脑脊髓功能失调为主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综合征,也称肝性昏迷。

[病因] 常发生于下述三种情况。

原无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于病后八周内发生昏迷,昏迷发生急骤,称急性肝功能衰竭;

.慢性肝脏疾病肝功能衰竭期,昏迷发生缓慢;

门体静脉分流性脑病,昏迷易恢复,高蛋白饮食或消化道出血后易于发生。

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感染、高蛋白饮食、利尿剂、镇静剂......更多

上消化道出血


拼音:shang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有呕血或排黑便,在出血量较大或肠蠕动亢进时可排出暗红色便。表现因出血量而有不同。轻度,出血量小于500毫升,仅有头晕、不适、血压脉搏多正常,血红蛋白大于100克/升;中度,出血量500-1000毫升,有头晕、冷汗,脉搏稍快,血压稍有下降,血红蛋白80克/升;重度,出血量大于1000毫升,晕厥、冷汗,脉搏增快,甚至休克,血红蛋白小于60克/升。 二、常见疾病的特点 消化性溃疡出血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尤其是出血前疼痛加重,出血后疼痛缓解。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有肝炎或门脉高压症病史,表现为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肝功能损伤等,大多数为突然大量出血。急性胃粘膜糜烂出血常有饮酒、服用阿斯匹林、保泰松、激素或手术。烧伤、呼吸衰竭等应激因素,多为小量、多次出血,常有上腹痛。胃癌出血多见于40岁以上,常为反复、少量出血,少数可大出血,可触及上腹部肿块,淋巴结肿大及贫血。胆道出血常有黄疸、右上腹痛,并向右肩放射。 三、检查 大便隐血检查、急诊内镜检查。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停用阿斯匹林等损伤胃粘膜的药物,纠正呼吸衰竭等诱因。及时输血、补液抢救出血性休克。 二、止血 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性胃炎。贲门粘膜撕裂症患者,可选择使用去甲肾上腺素8-16毫克,人液由胃管向胃内注入,每次给30-50毫克。西咪替丁每次0.2克,每日3次,睡前给0.4克;或洛赛克20毫克,每日1次,早晨服用。也可静脉应用洛赛克或西咪替丁。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下双囊三腔管气囊压迫止血。或脑垂体后叶素20-30万U,静滴。或凝血酶每日2000~8000U或善得定首次100微克,静滴,并每两小时给50毫克维持,也可以500微克静滴。

相关信息:

上消化道出血十分常见,是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内的失血量超过1000毫升或循环血容量的20%。

[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食管或/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急性胃粘膜糜烂、胃癌或胆道疾患,贲门粘膜撕裂症也不少见,其他原因还有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出血性十二指肠炎、胰腺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更多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拼音:man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多见于老年人,常无症状,可有疲乏、消瘦、低热、贫血或出血、浅表淋巴结、肝、脾肿大。 二、辅助检查 血常规、骨髓象、细胞化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诊断。 三、分期 一般分期如下:零期,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大于或等于15X109/升,骨髓淋巴细胞大于或等于40%。I期,零期加淋巴结肿大。Ⅱ期,零期加肝或和脾大。Ⅲ期,零期加贫血。Ⅳ期,零期加血小板数减少。 四、慢淋变异 较少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高,肝、脾、淋巴结进行性增大;贫血、出血加重等。

治疗: [治疗] 一、药物治疗 零期、I期患者可密切观察,暂不治疗,一旦病情进展时可治疗。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应治疗,以烷化剂为主,首选瘤可宁每日0.1~0.2毫克/千克,每日3次,直至病情控制,I期患者仍可单用瘤可宁治疗,但Ⅲ、Ⅳ期患者需同时加用强的松,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环磷酰胺每次50毫克,每日3次。晚期患者可用M2方案(见多发性骨髓瘤一节)。 二、放射治疗 其对象主要为Ⅲ期、Ⅳ期以脾脏肿大为主者。脾区照射部分患者可达完全缓解。 三、慢淋变异后治疗 可分别按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治疗方案。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病程长短不一,存活期确诊后短者1-2年,也有长达10余年者,平均为3-4年。主要死亡原因是骨髓功能衰竭引起的严重贫血、出血或感染。

见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拼音:gu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呈暗红色,尤以两颊、口唇、眼结膜、鼻尖、舌、手掌等处为著。脾肿大,可有出血及血栓栓塞,出血以鼻、牙龈及皮肤为最多。血栓形成可发生在肺、肠系膜、门静脉而有相应表现。 二、辅助检查 血常规、骨髓象检查有助于诊断。 三、并发症 以出血、血栓形成和栓塞最多见,也可有痛风、肾结石和肾功能损害。

治疗: [治疗] 一、红细胞单采术 方法简便,安全,疗效迅速。每隔2-3日放血200-430毫升,放血1次可维持疗效1个月以上。反复放血者需及时补充铁剂。 二、放射治疗 放射性核素32p的p射线口服或静脉注射。 三、药物治疗。 马利兰每次2毫克,每日3次,缓解后每周用1-2毫克维持,用药4周,间歇4周;或苯丁酸氮芥每次2毫克,每日4次,缓解后逐渐减量,以小剂量维持;或环磷酰胺每次60毫克,每日3次,缓解后逐渐减量;或高三尖杉酯碱2-4毫克,静滴,每日1次。

相关信息: [预后] 若无严重并发症,病程进展缓慢,病人可生存10-15年以上。如发展到贫血期,大多在2-3年内死亡,个别病例可演变为急性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起病缓慢,以红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病因] 病因尚不明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拼音:te

症状: [诊断] 一、分型 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病前1-3周常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病程常为自限性;慢性型主要见于成人,青年女性多见,甚少自行缓解。 二、症状 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脾脏不增大,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有轻度脾脏肿大。 (一)急性型 起病急骤,可有发热、畏寒,突然发生广泛、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皮肤瘀点、瘀斑及齿龈出血,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较常见,颅内出血可威胁生命。 (二)慢性型 起病缓慢,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以皮肤瘀点和瘀斑为主。可有鼻衄、齿龈出血,女性患者有月经过多。 三、辅助检查 血小板计数、骨髓检查、血小板相关抗体LsG检查、血小板相关补体检查、放射核素铬51或镭111测定血小板寿命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药物治疗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强的松每日40~60毫克,分次口服或早晨顿服,出现疗效后逐渐减量,维持量每日5-10毫克,维持期4-6个月。或氢化可的松每次200-300毫克,静滴,每日四次,出血症状控制后改为强的松口服。 (二)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激素疗效不佳,不能切脾或切脾疗效不佳者。长春新碱每次0.5毫克,静滴,每日1次,每周1次,4周为一疗程;或环磷酰胺每日110-1000毫克分次口服,与皮质激素合用可提高疗效;或硫唑嘌呤每日100-110毫克,分次口服,获得缓解后改维持量,每日50-100毫克,持续用药3个月-半年,与强的松合用有协同作用。 (三)其他药物 达那唑每日400~600毫克,分次口服,可与皮质激素合用。丙种球蛋白每日0.4克/千克,静滴。 二、脾切除术 是慢性型治疗一种重要方法,其完全缓解率达70%-80%。慢性的成年患者病程在6个月以上,经内科治疗无效而症状严重;对激素治疗无效,或停药或减量后复发,或需要较大剂量才能控制出血;对皮质激素应用有禁忌;有颅内出血倾向,并经内科积极治疗无效;怀孕6个月以内,有严重出血者是该手术的适应证。切除的相对禁忌症为儿童,尤其两岁以下患儿及患心脏病等严重疾病者。 三、血浆置换 适用于急性型,目的在于短期内减少大量的抗血小板抗体。 四、输血及输血小板悬液 主要适用于病情急需时抢救重危患者,也适于手术需要或有严重并发症者。

相关信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症,为出血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

[病因] 病因不明。

可能为病毒抗原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

输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


拼音:shu

症状: 症状 突然发生寒战、高热、头痛、头胀、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甚至休克。严重者出现尿少、尿闭、酸中毒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治疗: 防治 疑有此项异常反应者可取剩余血样作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治疗以抗休克、抗感染为主,及早静滴大量抗生素。在细菌种类未明确前可先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同时保护心、肺、肾功能。

相关信息:

是少见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3%,但死亡率高达60%-。

70%。

(一)病因 输入有大量细菌繁殖的血。

2627282930 共29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