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
sī①蚕丝。
《乐羊子妻》:“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而累,以至于寸。
”②丝织品。
《训俭示康》:“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履。
”③像丝的西。
《黄生借书说》:“素蟫灰~时蒙卷轴。
”④古代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之一,即弦乐。
《琵琶行》:“终岁不闻~竹声。
”⑤旧时的长度和重量的微小单位,为千分之一分。
如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
凿
zāo①凿子;
木工穿孔挖槽用的工具。
《庄子•天道》:“释椎~而上。
”②开凿;
挖掘。
《冯谖客孟尝君》:“请为君复~二窟。
”《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发民~十二渠。
”【又】水流冲刷。
《雁荡山》:“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之穴。
”③孔;
窍。
《周礼•考工记•轮人》:“量其~深,以为轮广。
”④洞穴。
《汉书•刘向传》:“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
”⑤穿凿附会。
《孟子•离娄下》:“所恶于智者,为其也......更多
存
cún①存在,与“亡”相对。
《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
”《捕蛇者说》:“视其缶,而吾蛇尚~。
”《师说》:“道之所~,师之所~也。
”②生存,活着。
《冯谖客孟尝君》:“齐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
”《石壕吏》:“~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③关心,想念。
《屈原列传》:“其~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订鬼》:“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想之所致也。
”④慰问,抚恤......更多
寻
xún①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铁琐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②寻找。
《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壑,亦崎岖而经丘。
”③探求。
《与陈伯之书》:“~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
”④顺着。
《桃花源记》:“~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随即;
不久。
《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病终。
”【寻常】⒈八尺一寻,两寻一常。
古代常用的长度单位。
⒉平常。
【寻思......更多
尖
jiān①(物体的末端)细小而尖锐。
杜甫《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
”②物体末端细小而尖锐的部分。
罗隐《咏峰》:“不论平地与山~,无限风光尽被占。
”③尖刻。
姚合《和座主相公面亭秋日即事》:“诗冷语多~。
”④声音尖而细。
贾岛《客思》:“促织声~~针似,更深刺著旅人心。
”⑤拔尖的;
出色的。
《红楼梦》:“留的~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⑥打尖,中途休息略进饮食。
《儿......更多
带
dài①腰带;
衣带;
带子。
《公输》:“子墨子解~为城,以牒为械。
”②偑带;
带着。
《涉江》:“~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鸿门宴》:“哙即~剑拥盾入军门。
”③围绕;
环绕。
《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左右。
”④附着;
含着;
夹杂着。
孔稚珪《北山移文》:“风云凄其~愤,石泉咽而下怆。
”⑤兼任;
兼带。
《梁书•曹景宗传》:“复以为征虏中兵参军,~冯翊太守。
”⑥指附近相连的地区。
《宋史•李纲传》:......更多
策
cè①竹制的马鞭子。
《过秦论》:“振长~而御宇内。
”《马说》:“执~而临之。
”②鞭打;
鞭策。
《马说》:“~之不以其道。
”《中山狼传》:“~蹇驴,囊图书。
”③竹杖;
拐杖。
《淮南子•夸父逐日》:“夸父弃其~。
”④拄着(拐杖)。
《归去来兮辞》:“~扶老以流憩。
”⑤写字的竹简;
书册。
也写作“册”。
《王冕读书》:“执~映长明灯读之。
”⑥记录;
登记。
《木兰诗》:“~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⑦帝王对臣下封土、授......更多
道
dào①路;
道路。
《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行~之人弗受。
”《陈涉世家》:“会天大雨,~不通。
”【又】取道;
道经。
《鸿门宴》:“从郦山下,~芷阳间行。
”《后序》:“~海安,如皋,凡三百里。
”②途径;
方法;
措施。
《六国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也。
”③规律;
法则。
《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也,进乎技矣。
”④道理;
事理。
《师说》:“闻~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⑤道德;
道义。
《陈涉世家》:“伐无~......更多
九
jiǔ①九。
②泛指多数或多次。
《齐桓晋文之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
”【九泉】⒈深渊。
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迷信指阴间。
【九天】⒈指天的中央和八方。
⒉指天的最高处。
⒊道家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九原】⒈山名,在今山西省新绛县北,为晋代卿大夫的墓地。
⒉指死后埋葬的地方;
阴间。
【九州】⒈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具体说法不一。
《尚书•禹贡》中为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
⒉泛指中国。
【九族】九代......更多
垞
chá①土丘。
王维《南垞》诗:“轻舟南~去,北~淼难即。
”②古邑名。
故址在今江苏徐州北。
《水经注•泗水》:“泗水又径留县而南~,径~城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