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自古不新鲜
“胎教”似乎是件新鲜事,是个新名词,然而,我国古代就有非常完整的胎教理论,并且“胎教”这个名词也是古人创造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胎教的国家。
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胎病”的论述。
《大戴礼记·保傅》对于胎教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
太史持铜而御户左,太宰持斗而御户右。
比及三月者,王后所求声音非礼乐,则太师瑟而称不习;
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则太宰倚斗而言曰:不敢以待王太子。
”据《史记》记载,中国古代第一个对孩子进行胎教的是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效果似乎还不错,周文王生下来非常聪明。
文王的孙子周成王也是接受过胎教之后而生,长大后也是智力超常。
周朝就是这样用胎教的方法来培养一代代的理想接班人。
到了汉代,各种书籍中出现了大量胎教的内容,初步形成了胎教学说。
宋代名医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就有专篇“胎教论”。
贾谊《新书》也有专门的《胎教》篇。
《颜氏家训》也记载了相关的内容:皇后怀孩子三个月时,就要搬出皇宫,让她住在别宫里,眼不看不该看的东西,耳不听不该听的东西,所听音乐和所嗜口味等,都要按礼仪进行节制。
到了明代,胎教学说更进一步完善和全面。
清代陈梦雷等人把历代胎教学说汇集一起,立为“小儿未生胎养门”。
古人还曾这样总结过: “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真可谓,“胎教”自古不新鲜。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xssc/1/1287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