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五色和五香

五味、五色和五香 (更新时间:2004-2-1 19:51:00 本章字数: 1356)   中国菜有五味、五色和五香之说。

为什么都姓“五”?

据说,这与中国的五 行学说有关。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所构成,一 切事物无不与这五种物质相关联。

所以菜肴的色、香、味也与五行挂上了钩。

其 实,“五”字只能理解为多样化,并不限于仅此五种。

  “五味”。

味,是一种感觉,又称味觉。

中国菜以滋味胜,味是中国 菜的灵魂。

这里还要指出一种现象:中国人欣赏艺术都讲究味、韵味,无论诗文 书画,音乐舞蹈,都可以品味、玩味。

古人把甜、酸、苦、辣、咸定为五味,这 是就口感、味觉而言,也有把醋、酒、饴密、姜、盐作为五味,那是就物质而言。

当然,这仅仅是大致的划分,有人认为鲜味、涩味也应该归入“基本味”,还有 人认为苦味不宜列为烹饪中的五味之内。

可见味的种类很多,“五味”包括什么 内容还可以探讨。

五味可以调出多种复合味,则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有着很丰富的 内容。

如椒盐、酸辣、糖醋、香辣、麻辣、鱼香味、怪味等等。

古人说:“食无 定味,适口者珍。

”又说:“众口难调。

”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

有的人喜欢 原料的本味,如鸡要有鸡味,鸭要有鸭味,保持原汁原味;

有的人却欣赏复合味。

有的人主张味要纯,以清炖、清蒸为主;

有的人却别具一格,烧成“怪味鸡”、 “怪味鸭”。

有的人赞赏味浓的菜,有的人却偏爱清淡,要像吃橄榄一样,回味 无穷。

总之,所谓“五味调和”,应该包含下列几层意思:一是每一种菜肴应有 自己的独特风味;

对一桌筵席来说,各种菜肴的味道,应在总体上协调平衡,各 尽其美;

二是烹饪技术,离不开调味品;

调味品多多益善,各尽所能,投放量以 及加热过程中的先后次序,都可以促使菜肴的滋味发生千变万化,因此,调和滋 味是烹饪成败的关键;

三是作为一个高明的厨师,应该善于掌握食者的口味习惯, 在安排菜单和烹饪调味中灵活变化,忌刻板划一。

  “五色”。

中国把红、黄、蓝、白、黑作为正色,其他为间色。

饮食时 通过舌口,获得味觉,原与视觉无涉,但五彩缤纷的菜肴,同样能引起食欲,因 此,中国菜历来注重色彩鲜明、和谐、悦目。

我们中要从古人给菜肴命名中就可 以略知一二。

如《山家清供》记载:“采芙蓉花,去心、蒂,汤焯之,同豆腐煮, 红白交错,恍如雪霁之霞,名`雪霞羹'。

”可以想见,这一道菜红白相间,一定 是很美的。

又如《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有“四色荔”菜名,是用茄子、黄瓜、 萝卜、羊肉等四色拌菜,分作四碟,呈现四种颜色,也诱人品尝。

  “五香”,通常指烹调食物所用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等五种 主要香料,即芒香类调味品。

它的功能,是把有腥味、臊味、膻味的食品变得无 异味,进而使食品清香扑鼻。

食物的气味刺激人们的嗅觉,香者增强食欲,臭者 减退食欲。

虽然也有像臭豆腐那样的食品,闻闻臭,吃吃香,但总以气香味美为 佳。

福建名菜“佛跳墙”,就是因为香味四溢,能使“佛闻弃禅跳墙来”而出名, 可见香味对菜肴是何等重要!

中国传统的调味品极多,其中芳香料除上述五种外, 还有艾、草蒲、忍冬、花露、桂花、蔷薇、秋海棠、佛手、橙波、橘皮等。

色、 香、味俱全,是中国烹饪的要义,这三者都有做不尽的文章,说不尽的奥妙,全 看厨师的手段了。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xssc/1/552837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