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站国时期的绘画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春秋站国时期的绘画 (更新时间:2004-2-6 19:08:00 本章字数: 711) 春秋战国时代,楚先王庙、公卿祠堂,多画天地、山川之神,古代圣贤之像。
我国古代丝绸早已有很大的发展,帛画大概是章服上“画绘之事”派生出来的。
据《礼记·丧服大记》画帷(郑玄注:“在旁曰帷,在上曰幕。
”)画慌(huang,又读mang)。
《考工记总序》:“设色之工,画、绩、钟、筐、慌。
”都是画出来的。
目前保存下来的战国时期的帛画有:1949年,在长沙城东于弹库楚墓发现的《凤夔美女》1973年,再次清理发掘子弹库楚墓中,又出土了一件《人物御龙》帛画。
《凤夔美人》帛画,画上有一个们面姿态优美的妇女,两手前伸,合掌施礼。
她的头上左前面还画了一凤一夔相搏。
据郭沫若解释,概括起来是 (1)画中凤与夔,毫无疑问是在斗争。
(2)是善灵战胜了恶灵,生命战胜了死亡,和平成胜了灾难,是对生命胜利的歌颂,是对和平胜利的歌颂。
(3)画的意义是一位善良的女子,在幻想中祝祷,经过斗争而得到胜利。
(4)画的构思把幻想与现实巧妙的交织在一起,表现了战国的时代精神。
夔形特征,已不再似商周时代那种让人敬畏神气十足的样子,表现了人们对它的蔑视.《人物御龙》帛画,画的正中是一位有胡须的男子,侧身直立,手执缰绳,驾驭一条巨龙。
龙头高昂,龙尾上翘,龙身平伏,略似船形。
在龙尾上站着一只鹤,圆目长啄,昂首仰天。
人头上方为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
画幅左下角为鲤鱼。
所有物件,拂动方向由左向右,均趋一致,显示了进行的雄姿。
人物形象和屈原诗中“高余冠之芨芨兮,长余佩之陆离”的描写,可以互相印证。
画法用流畅的单线条勾勒为主,以平涂和渲染的色彩为辅,画龙、鹤、舆盖则用白描方法,全画中偶用金白粉色点缀。
国画画法以线条为主,其源很古,其根很深。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xssc/1/649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