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的人物画和风俗画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盛唐时的人物画和风俗画 (更新时间:2004-2-6 19:09:00 本章字数: 1320) 天宝年间,还有一大批写貌人物画家,如陈义国、殷季友、许琨、法明等。
这些画家常在内庭画人物,当时海内知名,殷黪与韦无忝合作过许多反映当时的政治肖像,如以唐高祖、大宗、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玄宗为内容的《七圣图》,以及高祖及诸王图》、《太宗自定辇上图》、《开元十八学士图》等,都是当时的政治颂歌,得到唐王朝的重视。
又如画张说等学士图,担心画工手杂,图不甚精,便令法明独貌诸学士,还要先画粉本,送呈审查。
稍后的钱国养也以画肖像著名,唐人奏蒙曾评赞他“格律自高,足为出众”。
其他肖像画的名家还有左文通、韦无踪、朱抱一、李果奴等人。
直到中晚唐,画者仍不乏其人,如周古言、李士昉、高江、车道政、常重胤等,都是名冠当代的肖像人物画家。
李贞是唐德宗(李适)时期(780一804)的肖像画家,他的《不空金刚像》,是流传至今的肖像画。
不空金刚,是真言宗的五祖之一,中国密宗佛教的第二位祖师爷,他是当时印度锡兰岛人,开元六年来中国,到大历(代宗李豫)九年(774年〕圆寂于长安大广寺。
李贞描绘的《不空金刚像》,以后被长安青龙寺的慧果和尚赠送给日本空海和尚,于元和(宪宗李纯〕元年(806年)带回日本,成为中日友好的历史文献,又是研究唐代肖像画的历史资料。
此画人物结构关系准确,肌肉坚实,富有凹凸感的面部表情生动,衣纹折叠有明有暗,线条细挺有力,是唐代肖像画流传下来的珍品。
韩幌是开元(玄宗李隆基)至贞元(德宗李适)年间的重要画家字大冲,长安人。
生于开元十一年(723年),殁于贞元三年(787年),终年六十五岁,唐德东贞元初任右丞相,后封晋国公,擅长人物、田家风俗画。
现存的《文苑图》、《五牛图》是他的代表作。
他画过田家风俗,田家移居,村社图,丰稔图,村舍醉归,村童戏蚁,集社斗牛,山村春社等。
《石渠宝籍》对他的田家风俗图,记之甚详。
画面分为九段,描写灌溉、收割、登场、持穗、扬谷、春确、筛、入仓等一系列的农家劳动过程,每段并有题句,含义深刻。
如第九段题云:“天寒牛在牢,岁暮粟入廪。
田父有余乐,奚背卧檐庶。
却愁催赋租,胥吏来旁午。
输官王事了,索饭鬼叫怒。
”这种题句真可以和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等诗文相媲美。
据《唐朝名画录》所载:“韩幌,能图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
”这说明了画家热爱生活并有高超的技艺。
他在任苏州刺史和浙江都团练时,曾深入山乡,与农民“共商濯田肥料”,指导农民治水养鱼,因为熟悉农村生活,所以画作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他的《五牛图》是以田家生活为主题的代表作。
曾收入北宋、南宋的内府。
画面布景简练,仅有一棵小树,着力地表现了牛的状貌,五头牛,各具不同姿态,或吃草,或翘首面驰,或纵蹄而呜,或回顾而舔舌,或缓步而趾行,神情生动,准确的描绘出牛的形体结构;
着色也自然,画出了牛的不同肤色,风格朴实,近似民间绘画。
《文苑图》是韩幌的名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绢本,设色。
图中四个头蹼头穿袍服的文人在创作诗文,石旁还有一童子作磨墨状。
人物造型逼真,动态似很精确。
这幅《文苑图》的风格,与《五牛图》有所不同,《文苑图》勾笔简细,微有顿挫和转折的细线,尚留张萱的圆润秀挺的笔风;
而《五牛图》却以粗拙滞重的线型见长。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xssc/1/650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