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塔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龙华塔 (更新时间:2004-2-17 13:23:00 本章字数: 806) 又名镇寺塔。

在上海市龙华镇。

相传塔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 年),唐垂拱三年至宁太平兴国二年,方始具有今天这样的规模。

而历史与文物研究工作者考证认为是五代末(公元978 年)吴越忠懿王钱淑时粉建较为可靠。

但正确的粉......更多

中国古代关于遗传育种的研究

中国古代关于遗传育种的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秉伦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植物起源中心之一。

很多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从野生动植物驯养和培育出来的。

不仅这样,许多世纪以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还通过改良营养条件、人工选择、杂交育种等实践和研究,创造性地培育了大量的动植物优良品种,积累了极其丰富的遗传育种知炽。

   古代对遗传性和变异性的认识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的普......更多

中国古代的丝绸和丝织技术

中国古代的丝绸和丝织技术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赵承泽     丝绸是中国驰名世界的传统产品。

中国古代在长期生产丝绸的过程中,曾经创造出在古代世界属于最高水平的许多纺织技术,对世界纺织科学的发展产生过相当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和世界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丝绸在中国和世界纺织产品中的地位   中国织造丝绸,历史悠久,最初用野蚕丝,后来改用家蚕丝。

使用家蚕丝的时间,有据可......更多

中国古代认识和利用微生物的成就

中国古代认识和利用微生物的成就   微生物研究所 程光胜 门大鹏     微生物,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微小的、靠肉眼难以看到或看清的生物,一般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又分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

因为它们个体很小,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并未直接认识到这些生物的存在。

但是事实上,从人类开始出现,就在许多方面和它们打交道,在利用有益微生物和防除有害微生物方面,不断地积累经验。

  几千年来,我国......更多

中国古代的天象记录

中国古代的天象记录 北京天文信 陈晓中   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早在四千年前就有可考的文字星象记载。

我国古代的天象记录,不但年代连续,而且相当丰富,其中有一些,在现代天文学问题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里,我们介绍有关古代太阳黑子、彗星、流星雨和客星的记载。

   日中有“黑气”   太阳,是我们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

我们祖先善千实践,勤干......更多

系辞下传

系辞下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

变通者,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

夫坤,聩然示人简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更多

[京津风物小记]旧时饭庄“跑堂儿的”

[京津风物小记]旧时饭庄“跑堂儿的” 崔普权 旧京,饭馆中的服务员被称为堂倌、走堂儿和跑堂儿的。

您可别小看这跑堂儿的,俗话说:“饭庄分两半,跑堂与红案”。

您瞧,一个好堂倌快顶饭馆的半个买卖啦。

这鸣堂叫菜有很多的讲究和学问,其顺序先后可分为6种: 一、引客鸣堂:见食客登门,满面春风地迎上去接引,根据经验和食客的要求,介绍本店的拿手菜、风味菜,有意识地刺激客人的食欲,使之坚定在此就餐的决心,并引......更多

[京津风物小记]民间剪纸

[京津风物小记]被忘却的市声——虎撑 崔普权 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热播的40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剧中,多次出现了白老太爷和白家二奶奶在白家祖先牌位前求告的场面,观众一定已经注意到了,在牌位后面没有一般祠堂中那朝帽官服的影像,而是幅手执虎撑的江湖行医图。

虎撑为何物,今已鲜为人知了。

“虎撑”是旧时行医者手执的一种又叫作“串铃”、“虎衔”和“报君知”的物件,是乡间市廛的一种广告形式。

从物之外观......更多

中国传统色彩名录

中国传统色彩名录 原先见过一个比较日本感的色彩图典,于是我也想作个中国色彩图典。

——真是很难啊。

现在粗略整理了一些,以后慢慢补充好了。

要是有谬误差错的地方还请高人指正。

这是平时从绘画书籍(感谢),古典文学作品(感谢)以及金山词霸^^(大感谢)中搜集而来的。

笑。

html版的也得做出来……等想干的时候再说吧。

████ 粉红,即浅红色。

别称:妃色 杨妃色 湘妃色 妃红色 ████ 妃色 妃红色:古同......更多

中国古代瓦当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中国古代瓦当 (更新时间:2004-2-6 18:57:00 本章字数: 637)   瓦当有园形和半园形两种。

据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证明,我国瓦当起源应追溯到西周时代。

当时瓦的制作是先制成园筒形的陶坯,然后剖开坯筒,入窑烧造,四剖或六剖为板瓦,对剖为筒瓦。

故“瓦解”一词即源于此。

板瓦用于屋顶,筒瓦覆盖于两行板瓦之......更多

8182838485 共143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