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

野梅参差发,旅榜逍遥归。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眼在枝上春,落地成埃尘。

不是风流者,谁为攀折人。

宁辞波浪阔,莫道往来频。

拾紫岂宜晚,掇芳须及晨。

劳收贾生泪,强起屈平身。

花下本无俗,酒中别有神。

游蜂不饮故,戏蝶亦争新。

万物尽如此,过时非所珍。

古怨别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在秋风萧瑟,满眼凄凉的季节,一双相濡以沫的夫妻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含怨辞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在这令人肝肠寸断的时刻,两人眼含热泪,面面相视,想要向对方说点什么,可尚未开口已是泣不成声。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心中早有千言万语,可是在此刻,因悲痛至极而无法诉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分别后天各一方,相思之情能与谁人说,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天涯两地共赏一轮明月,寄托无尽的相思愁苦。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飒(sà)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飒飒:形容秋风吹的声音。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相向:面对面。

气先咽:因为伤心,气塞声断讲不出话来。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心曲:心事。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唯所思:(分别后)只有互相思念。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飒(sà)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在秋风萧瑟,满眼凄凉的季节,一双相濡以沫的夫妻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含怨辞别。

飒飒:形容秋风吹的声音。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在这令人肝肠寸断的时刻,两人眼含热泪,面面相视,想要向对方说点什么,可尚未开口已是泣不成声。

相向:面对面。

气先咽:因为伤心,气塞声断讲不出话来。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心中早有千言万语,可是在此刻,因悲痛至极而无法诉说。

心曲:心事。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分别后天各一方,相思之情能与谁人说,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天涯两地共赏一轮明月,寄托无尽的相思愁苦。

唯所思:(分别后)只有互相思念。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这是一首描写情人离愁的歌。

此诗一、二句是离别的时间和环境,写的又是在秋天。

中间两联诗句内容相重,强调地描写了两人因离别而泪眼相看、欲说不能、伤心之极的情景。

最后两句写的是离别人的将来,两人只能在明朗的月光下共同想念了。

表示了他们真切、坚贞的感情。

  这首诗写的是秋日的离愁:“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交代离别时的节令,并用“飒飒秋风”渲染离愁别绪。

接下去是写一对离人的表情:“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相向,就是脸对着脸、眼对着眼;

从“含情”二字里,使人想象到依恋难舍的情景,想象到汪汪热泪对着热泪汪汪的情景;

想对爱人说些什么,早已抽抽咽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因为这两句写得极为生动传情,宋代柳永,便把它点化到自己的词中,写出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雨霖铃》)的名句。

抽抽咽咽固然说不出话来,但抽咽稍定,到能够说话之时,却反而觉得没话可说了:“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原先对“离人”或稍有不放心,想嘱咐几句什么话,或表白一下自己的心迹,但看到对方那痛楚难堪的表情,已经没有什么需要说的了。

“却难说”三字,确切地写出了双方当时的一种心境。

这一对离人,虽然谁都没说什么,但“未说一言,胜过千言”,更表现了他们深挚的爱情和相互信赖。

最后用一幅开阔的画面,写出了他们对别后情景的遐想:“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从这幅开阔的画面里,使人看到了他们在月光之下思念对方的情状,使人想象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相互祝愿。

总起来看,诗人以秋风渲染离别的气氛;

写“含情”之难舍,以“气先咽”来描状;

写“心曲”之复杂,以“却难说”来概括;

写别后之深情,以“共明月”的画面来遐想两人“唯所思”的情状。

诗人换用几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具体而动人。

特别是“悲来却难说”一句,本是极抽象的叙述语,但由于诗人将其镶嵌在恰当的语言环境里,使人不仅不感到它抽象,而且觉得连女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都表现出来了。

这正是作者“用常得奇”所收到的艺术效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游子吟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26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01-302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huī)。

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26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01-302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huī)。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26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01-302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

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

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参考资料: 1、 左成文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25-726 .

春雨后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酒德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酒是古明镜,辗开小人心。

醉见异举止,醉闻异声音。

酒功如此多,酒屈亦以深。

罪人免罪酒,如此可为箴。

出门行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长河悠悠去无极,百龄同此可叹息。

秋风白露沾人衣, 壮心凋落夺颜色。

少年出门将诉谁,川无梁兮路无岐。

一闻陌上苦寒奏,使我伫立惊且悲。

君今得意厌粱肉, 岂复念我贫贱时。

海风萧萧天雨霜,穷愁独坐夜何长。

驱车旧忆太行险, 始知游子悲故乡。

美人相思隔天阙,长望云端不可越。

手持琅玕欲有赠,爱而不见心断绝。

南山峨峨白石烂, 碧海之波浩漫漫。

参辰出没不相待,我欲横天无羽翰。

寄义兴小女子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江南庄宅浅,所固唯疏篱。

小女未解行,酒弟老更痴。

家中多吴语,教尔遥可知。

山怪夜动门,水妖时弄池。

所忧痴酒肠,不解委曲辞。

渔妾性崛强,耕童手皴厘。

想兹为襁褓,如鸟拾柴枝。

我咏元鲁山,胸臆流甘滋。

终当学自乳,起坐常相随。

送李翱习之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习之势翩翩,东南去遥遥。

赠君双履足,一为上皋桥。

皋桥路逶迤,碧水清风飘。

新秋折藕花,应对吴语娇。

千巷分渌波,四门生早潮。

湖榜轻袅袅,酒旗高寥寥。

小时屐齿痕,有处应未销。

旧忆如雾星,怳见于梦消。

言之烧人心,事去不可招。

独孤宅前曲,箜篌醉中谣。

壮年俱悠悠,逮兹各焦焦。

执手复执手,唯道无枯凋。

劝学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

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

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乃:才。

元:原本、本来。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始:方才。

道:事物的法则、规律。

这里指各种知识。

非:不是。

自然:天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运:运用。

贤:才能。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青春:指人的青年时期。

岂:难道。

长:长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

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乃:才。

元:原本、本来。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

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始:方才。

道:事物的法则、规律。

这里指各种知识。

非:不是。

自然:天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运:运用。

贤:才能。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青春:指人的青年时期。

岂:难道。

长:长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2345 共3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