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高云 文
南徐风日好,怅望毗陵道。
毗陵有故人,一见恨无因。
独恋青山久,唯令白发新。
每嫌持手板,时见著头巾。
烟景临寒食,农桑接仲春。
家贫仍嗜酒,生事今何有。
芳草遍江南,劳心忆携手。
题裴二十一新园(一作题裴固新园,又作裴周) 文
东郭访先生,西郊寻隐路。
久为江南客,自有云阳树。
已得闲园心,不知公府步。
开门白日晚,倚杖青山暮。
果熟任霜封,篱疏从水度。
穷年无牵缀,往事惜沦误。
唯见耦耕人,朝朝自来去。
送裴阐(得归字) 文
酬张二仓曹扬子所居见寄兼呈韩郎中 文
题画帐二首。山水 文
送王司直 文赏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
这是一首以送别为主题的五言绝句。
严羽《沧浪诗话·诗法》中曾说:“律诗难于古诗,绝句难于八句,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
”从逻辑角度看,严沧浪显然认为五言绝句是难中之最了。
后人对此当然难免有些争议,但其实严羽的感受是相当真实的。
杨万里《诚斋诗话》中也说:“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
”王世贞《艺苑巵言》说:“绝句固自难,五言尤甚,离首即尾。
离尾即首,而要(通腰)腹亦自不可少。
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缓。
”这就不但肯定了五言绝句的“难”处,同时也指出了五言绝句的“妙”处。
难,就难在“小”而“促”,妙,也妙在“小”而“促”。
本诗以区区二十字,写送别情怀,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堪称化“难”为“妙”的成功之作。
原诗以“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二句开头。
对偶轻盈脱俗,工稳端丽。
“西塞”是行人的目的地。
云山远隔,只在想望之中,诗人的朋友即将乘舟前往。
西塞山在湖北,浔阳江在江西,船行是由东向西,逆水而上的。
“东风”当然是顺风,可以减少逆水行船的困难。
这既是写实,也包含着作者善意的祝福。
当然,即使是一帆风顺,旅程也是漫长而艰苦的。
一句“东风道路长”,既蕴含了诗人发自内心的祝愿,又流露出诗人蒙胧的不安与深情的惜别,寥寥五字,真是言简意赅,余味无穷。
后二句“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更进一层。
既然客路工远,旅程孤寂,既然情热如火,不忍分离,那就该送上一程了,然而人不能送,因为情势不容;
江潮也不能送,因为船向西而水东流,条件也不许可。
那么,难道就让我的挚友孤雁独飞,去承受那漫漫征途中难耐的寂寞吗?不,诗人的心将时刻伴随着他,人心不比那无知的潮水,人心能超越时空的限制。
它将伴送着行人,驶过浔阳江,驶向那云山深处的西塞。
句中以“人心”与“潮水”对举,而一个“胜”字,便借流水的无情反衬出友人的多情。
音节虽促,而蕴蓄深远,耐人寻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少室山韦炼师升仙歌 文
送康判官往新安赋得江路西南永(一作刘长卿 文
上礼部杨侍郎 文
郢匠抡材日,辕轮必尽呈。
敢言当一干,徒欲隶诸生。
末学惭邹鲁,深仁录弟兄。
馀波知可挹,弱植更求荣。
绩愧他年败,功期此日成。
方因旧桃李,犹冀载飞鸣。
道浅犹怀分,时移但自惊。
关门惊暮节,林壑废春耕。
十里嵩峰近,千秋颍水清。
烟花迷戍谷,墟落接阳城。
渺默思乡梦,迟回知己情。
劳歌终此曲,还是苦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