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猪苓 释名:地乌桃。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1、伤寒口渴。用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三次。此方名“猪苓汤”。 2、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用猪苓五两,研为还想,每服一匙,熟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3、妊娠肿渴(郐、腹皆肿,小便不利)。治方同上。附方:猪苓是真菌类多孔菌科植物猪苓菌的菌核,常寄生于枫树、柞树、桦树、椴树等的树干或根部。李时珍说“猪苓淡......更多
紫参
紫参 释名:牡蒙、童肠、马行、众戎、五鸟花。气味:(根)苦、寒、无毒。 主治:1、下痢。用紫参半斤,加水五升,煎成二升。再加入甘草二两,煎至半升,分三次服。此方名“紫参汤”。 2、吐血不止。用紫参、人参、阿胶(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乌梅汤送下。又方:与上方基本相同,但减去人参。换为甘草,以糯米汤送下。 3、脸上酒刺。用紫参、丹参、人参、苦参、沙参和呈两,共为末,加胡 桃仁捣烂,和成丸子,如......更多
匾蓄
匾蓄 释名:扁竹、扁辨、扁蔓、粉节草、道生草。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1、热黄疸疾。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汤吃。 2、霍乱吐得。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圳,煮羹汤吃。 3、蛔虫病。用匾蓄十斤,锉细,加水一石煎至一斗。去渣,再次煎浓。头天晚上禁食,次日空心服一升,虫即可打下。 4、痔发肿病。用匾蓄捣烂取汁服一升。不效可再服。另取匾蓄汁和面作饼,一天吃三次。 5、恶疮痂痒。用匾蓄捣烂封患......更多
芎穷
芎穷 释名:亦名胡、川芎、香果、山鞠穷。气味:(根)辛、温、无毒。 主治:1、气虚头痛。用川芎研细,每取二钱,茶汤调服。 2、产后头痛。用川芎、天台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葱茶调下。又方:加白术,水煎服。 3、风热头痛。用川芎一钱、茶叶二钱,加水一蛊煎至五成,饭前热服。 4、偏头风。用川芎,锉细,泡酒。每日饮少量。 5、头晕目眩。用川芎、槐子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茶汤送下。又方:川......更多
芫青
芫青 释名:青娘子。气味:辛、微温、有毒 主治:主疝气,利小便,水有瘰疬,下痰结,治耳聋目翳,制犬伤毒。余功同斑蝥。
芸薹
芸薹 释名:寒菜、胡菜、薹菜、薹芥、油菜。气味:(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1、赤火丹毒。用芸薹叶捣烂敷涂。 2、天火热疮(初起如痱,渐如水泡,似火烧疮,赤色)。用芸薹叶捣滠汁。调大黄、硭硝、生铁衣等分,涂沧上。 3、风热肿毒。用芸薹苗叶根、蔓菁根各三两,研为末。以鸡蛋清调和贴上,即可消肿。无蔓莆,用商陆代,甚有效。 4、瘭疽(生在手足户背等处,累累如赤豆,剥之则汁出)。用芸......更多
芰实
芰实 释名:水栗、沙角(即通称的菱角)。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解暑,解伤寒积热,止消渴,解酒毒。
芡实
芡实 释名:鸡头、雁喙、雁头、鸿头、鸡雍、卯、子、水流黄。气味:甘、平、涩、无毒。 主治:1、小便频数及遗精。用秋石、白茯苓、芡实、莲子各二两,共研为末。加蒸枣做成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此方名“四精丸”。 2、白浊。用芡实粉、白茯苓粉。化黄蜡和蜜作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盐汤送下。此方甸“分清丸”。附方:芡茎,亦名鸡头菜、菜能止烦渴,除虚热。生食熟食均可。芡根,切片煮......更多
苜蓿
苜蓿 释名:木粟、光风草气味:苦、平、涩、无毒。主治:脾胃间邪热气、小肠各种热毒。用根捣汁煎饮,可治沙石淋痛。
荜茏
荜茏 释名:荜拨。气味:辛、大温、无毒。 主治:1、冷痰恶心。用荜茏一两研细,每服半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2、暴泄身冷(自汗,想呕吐,小便清,脉微弱)。用荜茏、内桂各二钱半,高良姜、干姜各三钱半,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3、胃冷口酸(流清口水,心连脐痛)。用荜茏半两、厚朴(姜汁浸、炙)一两,共研业要,加热鲫鱼肉,捣和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