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若神明


拼音:jìng ruò shén míng 
解释:神明:泛指神,像敬重神一样敬重对方。形容对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极点。多用作贬义。 
原文:《左传·襄公十四年》:“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妻离子散


拼音:qī lí zǐ sàn 
解释:一家子被迫分离四散。 
引用:无辜人民之死伤成千累万,~啼饥号寒者到处皆是。(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
原文:《孟子·梁惠王上》:“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清宫除道


拼音:qīng gōng chú dào 
解释:清、除:洒水扫除;宫:古代房屋的通称。打扫房屋和道路。指准备迎接贵宾到来。 
引用:吏民歌吟思汉久矣,故更始举尊号而天下响应,三辅~以迎之。(《后汉书·邳彤传》)
原文:《战国策·秦策一》:“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饮泣吞声


拼音:yǐn qì tūn shēng 
解释: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原文: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八回:“琼英知了这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思报父母之仇,时刻不忘。”

分形同气


拼音:fēn xíng tóng qì 
解释: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原文:《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承欢膝下


拼音:chéng huān xī xià
解释: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原文:《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曰严。”

光前裕后


拼音:guāng qián yù hòu 
解释:光前:光大前业;裕后:遗惠后代。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形容人功业伟大。 
引用:似这般~,一灵儿可也知不?(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
原文:南朝·陈·徐陵《欧阳頠德政碑》:“方其盛也,绰有光前。”《尚书·仲虺之诰》:“垂裕后昆。”宋·王应麟《三字经》:“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全受全归


拼音:quán shòu quán guī 
解释:封建礼教认为人的身体来自父母,应当终身洁身自爱,以没有受过污辱损害的身体回到父母生我时那样。 
原文:《礼记·祭义》:“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

身体发肤


拼音:shēn tǐ fà fū 
解释: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 
原文:《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胸无点墨


拼音:xiōng wú diǎn mò 
解释: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引用:你别看他每天滔滔不绝的,实际是个~的人。
原文: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某家本殷实,父母以独子故,甚爱之,读书十年,胸无点墨。”
1234 共3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