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耕夜诵
拼音:zhòu gēng yè sòng
解释: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原文:《魏书·崔光传》:“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
食宿相兼
拼音:shí sù xiāng jiān
解释: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
原文:汉·应劭《风俗通·两袒》:“齐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枉道事人
拼音:wǎng dào shì rén
解释:枉:违背;道:正道;事:侍奉。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后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
原文:《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一衣带水
拼音:yī yī dài shuǐ
解释: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引用:香港地方,同中国大陆相离,仅仅隔~。(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
原文:《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下气怡声
拼音:xià qì yí shēng
解释: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原文:《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游必有方
拼音:yōu bì yǒu fāng
解释:要是出游,必须要告辞去处。
原文:《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拼音:yī zé yǐ xǐ,yī zé yǐ jù
解释: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
原文:《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仰事俯畜
拼音:yǎng shì fǔ xù
解释: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引用:坐书院可~。(清·恽敬《答来卿》)
原文:《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钻穴逾墙
拼音:zuān xué yú qiáng
解释:穴:洞。逾:越过。钻洞爬墙。旧时常比喻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恋的行为。后也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窃。
原文:《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东食西宿
拼音:dōng shí xī sù
解释:比喻贪婪的人各方面的好处都要。
引用:“~”,廉者当不如是,马亦自笑无以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
原文:《艺文类聚》卷四十引《风俗通》:“俗说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