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干涉还辽

拼音:sān ɡuó ɡān shè hái liáo 首字母大写:SGGSHL五笔:dg l fggh ihh dh bp 三国干涉还辽的同义词反义词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俄国出于侵占中国东北的目的,拉拢德、法两国出面干涉。1895年5月,在三国压力下,日本同意由中国增加赔款三千万两白银后,日军撤出辽东半岛。三国以干涉有功,强迫清政府给予租借军港、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等特权。俄国乘机扩大了在中国东北的侵略势力。

桂良(1785-1862)

拼音:ɡuì liánɡ (1785-1862)首字母大写:GL(1785-1862)五笔:sff yv (1785-1862) 桂良(1785-1862)的同义词反义词
清末官员。满洲正红旗人。历任云贵总督、兵部尚书、直隶总督。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受命为钦差大臣,先后与俄、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1861年任总理衙门大臣。祺祥政变后任军机大臣。

庚子赔款

拼音:ɡēnɡ zǐ péi kuǎn 首字母大写:GZPK五笔:ovw bb muk ffi 庚子赔款的同义词反义词
简称“庚款”。帝国主义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付给各国赔款45亿两,年息4厘,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这笔赔款因1900年(旧历庚子年)义和团事件而起,故称“庚子赔款”。

康熙帝(1654-1722)

拼音:kānɡ xī dì (1654-1722)首字母大写:KXD(1654-1722)五笔:ovi ahko yuph (1654-1722) 康熙帝(1654-1722)的同义词反义词
即“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皇帝。庙号圣祖,年号康熙。顺治帝第三子。1661年八岁即位,初由权臣鳌拜等专权。亲政后,设计逮捕鳌拜,掌握大权。1681年平定吴三桂等西南三藩叛乱,1683年攻灭台湾郑氏政权,后又出兵驱逐盘踞在黑龙江流域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并派索额图等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间东段边界。继而又三次率军亲征,打败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加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他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更多

经济一体化

拼音:jīnɡ jì yì tǐ huà 首字母大写:JJYTH五笔:x iy g wsg wx 经济一体化的同义词反义词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通过缔结条约,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实现经济上某些方面不同程度的联合或共同调节。也有人称此为世界经济地区集团化。有共同市场、关税同盟和经济联盟等形式。目的在于逐步消除商品、劳务和资本等流动的壁垒,促进专业分工,加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拉美西斯二世(ramsesⅱ)

拼音:lā měi xī sī èr shì (ramses ⅱ )首字母大写:LMXSES(ramsesⅡ)五笔:ru ugdu sghg dwr fgg anv (ramses ⅱ ) 拉美西斯二世(ramsesⅱ)的同义词反义词
古代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在位时,亲率大军与小亚细亚的强国赫梯王国作战,争夺叙利亚。公元前1300年双方在卡迭石(在今叙利亚境内)发生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大战,不分胜负。后与赫梯缔结和约,为今天所知最古老的国际条约。

三国同盟

拼音:sān ɡuó tónɡ ménɡ 首字母大写:SGTM五笔:dg l m jel 三国同盟的同义词反义词
德、奥匈、意三国于1882年结成的军事集团。根据三国签订的同盟条约,缔约国中的一国如与同盟以外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发生战争,其余两国应给予军事援助。1904-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欧洲分为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1914年,意大利宣布中立,次年脱离同盟参加协约国集团。

戊戌变法

拼音:wù xū biàn fǎ 首字母大写:WXBF五笔:dgty dgd yoc ifc 戊戌变法的同义词反义词
又称“戊戌维新”。1898年(旧历戊戌年)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政治改革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后,康有为等在北京发起“公车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要求变法图强,并在各地组织学会,设立学堂和报馆,宣传变法维新。1898年6月,光绪帝引用维新人士,并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推行新政。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等维新人士,变法运动失败。参见“百日维新”(1081页)。

鸦片战争

拼音:yā piàn zhàn zhēnɡ 首字母大写:YPZZ五笔:ahtg thg hka qv 鸦片战争的同义词反义词
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18世纪末,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毒害中国人民,引起清政府财政困难。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次年6月,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战场主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以三元里人民为代表的沿海沿江人民,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对内排斥抵抗派,破坏和镇压人民的抗英斗争;对外妥协求和,使战争遭到失败。1......更多

曾纪泽(1839-1890)

拼音:cénɡ jì zé (1839-1890)首字母大写:CJZ(1839-1890)五笔:ulj xn icg (1839-1890) 曾纪泽(1839-1890)的同义词反义词
清末外交官。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人。曾国藩子。通晓外文,留心时事。任驻英、法公使,兼驻俄公使。1881年与沙俄谈判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中国伊犁领土主权。中法战争时,力主抵抗。后任海军衙门帮办、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曾撰《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先于“富国”。
12345 共13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