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

拼音:bā ɡuó lián jūn 首字母大写:BGLJ五笔:wt l bu pl 八国联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华联军。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帝国主义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出兵,以瓜分中国。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掠夺财物,残杀人民。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不久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侵略军增至十万人。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外,其余撤回本国。

草签

拼音:cǎo qiān 首字母大写:CQ五笔:ajj twgg 草签的同义词反义词
也称“缩写草签”或“临时签署”。由谈判代表在条约的草案上签字。表示谈判双方对草案中的条款已取得了一致意见,但草签的条约并不等于双方政府已经同意,条约只有在正式签字后才能生效。

草约

拼音:cǎo yuē 首字母大写:CY五笔:ajj xq 草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亦作"艹约"。 2.未正式签字的契约或条约。 3.方言。以草绳子捆扎东西。

慈禧太后(1835-1908)

拼音:cí xǐ tài hòu (1835-1908)首字母大写:CXTH(1835-1908)五笔:uxxn pyfk dy rg (1835-1908) 慈禧太后(1835-1908)的同义词反义词
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清末同治、光绪两朝实际的统治者。咸丰帝妃,同治帝母。满族。叶赫那拉氏。为人阴险毒辣,善于玩弄权术。1861年咸丰帝死,同治帝继位,她发动祺祥政变,实行“垂帘听政”,掌握清廷实权。同治帝死后,立载b141(即光绪帝)为帝,仍由她听政。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她把持朝政四十余年,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更多

道光帝(1782-1852)

拼音:dào ɡuānɡ dì (1782-1852)首字母大写:DGD(1782-1852)五笔:ut ig yuph (1782-1852) 道光帝(1782-1852)的同义词反义词
清代皇帝。即爱新觉罗·旻宁。庙号宣宗,年号道光。满族。1820-1850年在位。统治期间,政治腐败。1838年因外国大量输入鸦片,引起财政危机,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鸦片战争爆发后,他时战时和,最后妥协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后病死。

大沽之战

拼音:dà ɡū zhī zhàn 首字母大写:DGZZ五笔:dd idg pp hka 大沽之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三次战斗。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进攻大沽口,攻占炮台后进逼天津,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次年,英法联军蓄意挑衅,轰击大沽炮台,清军发炮击沉、击伤敌舰多艘。1860年英法联军又大举进犯大沽炮台,直隶提督乐善率部奋战牺牲,炮台遂告陷落。不久天津被攻占,清政府被迫乞和。

多边

拼音:duō biān 首字母大写:DB五笔:qq ep 多边的同义词反义词
由三个或更多方面参加的,特指由三个或更多国家参加的:~会谈ㄧ~条约ㄧ~贸易。

东交民巷

拼音:dōnɡ jiāo mín xiànɡ 首字母大写:DJMX五笔:ai ur n awn 东交民巷的同义词反义词
1.街巷名。在北京市正阳门东侧。原名东江米巷,讹为东交民巷。清代为各国使馆所在地。辛丑条约后划为公使馆界,各使馆自置军队,界墙设置炮位,曾经一度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和外国人特别居留地。

订立

拼音:dìnɡ lì 首字母大写:DL五笔:ys uu 订立的同义词反义词
双方或几方把商定的事项用书面形式(如条约、合同等)肯定下来:~卫生公约ㄧ两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了贸易协定。

凡尔赛和约

拼音:fán ěr sài hé yuē 首字母大写:FESHY五笔:wyi qi pa t xq 凡尔赛和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1919年6月在巴黎和会上由英、法、美、意、日等战胜国同战败国德国签订的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条约。规定德国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其殖民地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由英、法、日三国瓜分,支付巨额赔款,限制军备。和约无理决定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12345 共13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