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仪

拼音:chánɡ yí 首字母大写:CY五笔:ipk wyr 常仪的同义词反义词
1.通常的仪式。 2.人名。上古黄帝臣。 3.人名。上古帝喾妃。娵訾氏女,帝挚母。 4.人名。同"嫦娥"。神话传说中的奔月者。"仪"与"娥"古同音通用。

藏剧(zàng-)

拼音:cánɡ jù ( z à n g -)首字母大写:CJ(ZàNG-)五笔:aau ndj ( z à n g -) 藏剧(zàng-)的同义词反义词
藏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西藏拉萨和日喀则、昌都等地。14-15世纪僧人汤东结布用跳神仪式和民间歌舞创造藏剧募化造桥。17世纪,五世达赖罗桑嘉错组成职业剧团。旧时每年藏历7月雪顿节,各藏剧团须到拉萨支差。演出分“顿”(开场式)、“雄”(正戏)、“扎西”(结尾的集体歌舞)三部分。以前人物大多戴面具,现已有面部化装。剧目有《文成公主》、《朗莎雯波》、《洛桑王子》等。

传代

拼音:chuán dài 首字母大写:CD五笔:wfn wa 传代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亦作"传袋"。旧时婚俗,新妇进入大门的仪式。新妇舆轿临门,男家以袋铺地,新妇踏在上面进门,取传宗接代的吉兆。亦有用褥或席铺地的,故又称"传席"﹑"转席"。 2.代代相传。

春官

拼音:chūn ɡuān 首字母大写:CG五笔:dwj pn 春官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官名。颛顼氏时五官之一﹐为木正。见贾公彦《序》引《左传.昭公十七年》汉服虔注。又为《周礼》六官之一﹐掌礼法﹑祭祀。见《周礼.天官.小宰》。唐﹑宋﹑明﹑清司天官属有春官正﹑夏官正等五官。明太祖立春夏秋冬官﹐谓之四辅。见《旧唐书.职官志二》﹑《宋史.律历志》﹑《明史.安然传》。 2.唐光宅年间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 3.旧俗在迎春仪式中扮演导牛者的角色。

传胪

拼音:chuán lú 首字母大写:CL五笔:wfn ehn 传胪的同义词反义词
1.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殿试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布,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卫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 2.明代称科举第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

尺二圭

拼音:chǐ èr ɡuī 首字母大写:CEG五笔:nyi fgg fff 尺二圭的同义词反义词
1.即镇圭。古代天子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

传席

拼音:chuán xí 首字母大写:CX五笔:wfn oa 传席的同义词反义词
1.旧时婚俗中新妇进门的仪式。

次祀

拼音:cì sì 首字母大写:CS五笔:uq pynn 次祀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代指对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的祭祀。因其仪式次于祭天地﹑宗庙的大祀﹐故称。

次宴

拼音:cì yàn 首字母大写:CY五笔:uq pjv 次宴的同义词反义词
1.天子寿辰仪式后所设的宴席。

赐告

拼音:cì ɡào 首字母大写:CG五笔:mjq tfkf 赐告的同义词反义词
1.汉律,官二千石者病满三月当免。"赐告"谓皇帝优赐其假,准其带印绶僚属归家治病。 2.给假;准予告假。 3.宋代皇子纳妻的一种仪式。见《宋史.礼志十八》。
678910 共32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