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说
拼音:dà lù piāo yí shuō 首字母大写:DLPYS五笔:dd bgb isf tqq yuk 大陆漂移说的同义词反义词
一种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1912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认为较轻的硅铝质大陆硬壳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硅镁层上面,中生代以前大陆是一块统一的整体(称为“联合大陆”),后由于天体引潮力和地球自转等作用,联合大陆破裂成几块,并且在硅镁层上作水平漂移,并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曾遭到许多人反对,20世纪60年代后才重新引起重视。
第三国际
拼音:dì sān ɡuó jì 首字母大写:DSGJ五笔:txh dg l bf 第三国际的同义词反义词
又称“共产国际”。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性组织。随着第二国际的破产和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三十个国家的工人政党和组织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共产主义代表大会。大会通过列宁起草的《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宣告共产国际的成立。凡参加第三国际的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第三国际在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反法......更多
大同
拼音:dà tónɡ 首字母大写:DT五笔:dd m 大同的同义词反义词
儒家在《礼记·礼运》中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其特征为“天下为公”,即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众人之天下,反对君主专制。表现在民众道德水平高,和睦相处,没有罪恶,社会安定。这种思想对以后进步思想家、社会改革家有一定启发,康有为、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大同”思想的影响。
大教学论
拼音:dà jiào xué lùn 首字母大写:DJXL五笔:dd ftbt ipb ywx 大教学论的同义词反义词
副题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捷克夸美纽斯著。1632年出版。共三十三章。反对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系统阐述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的目的、作用、制度、内容和途径。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并论证教学的“简易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等原则。为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典论·论文
拼音:diǎn lùn · lùn wén 首字母大写:DL·LW五笔:maw ywx · ywx yygy 典论·论文的同义词反义词
文论。三国魏文帝曹丕撰。曹丕著有《典论》,已亡佚,现有辑本,《论文》为其中一篇。文中评论了当时文人的作品,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主张,反对文人相轻,并强调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全文反映了文学在汉魏进入自觉时代的新观念。
德意志宗教改革
拼音:dé yì zhì zōnɡ jiào ɡǎi ɡé 首字母大写:DYZZJGG五笔:tfl ujn fn pfi ftbt nt af 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同义词反义词
16世纪上半期德意志以改革天主教会为表现形式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是16世纪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517年10月由马丁·路德发动,得到德意志各阶层的广泛支持。反对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天主教的繁琐仪式,反对教皇对各国教会事务的干涉,要求建立民族教会。改革运动导致1524-1525年的德国农民战争。后信仰新教的诸侯与坚持天主教的诸侯发生宗教战争,新教诸侯获胜,1555年双方订立《奥格斯堡......更多
都俞吁咈
拼音:dōu yú xū fú 首字母大写:DYXF五笔:ftjb wgej kgfh kxjh 都俞吁咈的同义词反义词
皆为古汉语叹词。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论政问答,融洽雍睦。
独立宣言
拼音:dú lì xuān yán 首字母大写:DLXY五笔:qtj uu pgj yyy 独立宣言的同义词反义词
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独立的纲领性文件。由杰弗逊等起草。1776年7月4日在大陆会议上通过。宣告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组成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以后,7月4日成为美国国庆日。
俄土战争
拼音:é tǔ zhàn zhēnɡ 首字母大写:ETZZ五笔:wtr ffff hka qv 俄土战争的同义词反义词
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的战争。从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两国进行了十余次战争,俄国胜多负少,相继夺得黑海沿岸、高加索地区和巴尔干半岛大片土地。俄国力图控制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两海峡,因遭英、法等国反对,未能成功。
封建论
拼音:fēnɡ jiàn lùn 首字母大写:FJL五笔:fffy vg ywx 封建论的同义词反义词
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封建”指奴隶社会分封国土、建立诸侯国的分封制度。作者分析了这种制度的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其弊病,论述了它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意在反对唐中期的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的统一。措词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古代议论文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