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分

天人之分的同义词反义词
tiān rén zhī fēn1.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与"天人合一"说相对立。强调"天道"与"人道"之别﹐亦即自然与人为的区分﹐认为"天"是自然﹐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主宰人间的治乱吉凶。战国时荀子首先提出这种理论。

天命论

天命论的同义词反义词
tiān mìng lùn/lún主张“天”即上帝的旨意和命令主宰人世一切的唯心主义哲学理论。

季羡林(1911- )

季羡林(1911- )的同义词反义词
jì xiàn lín (1911- )翻译家,学者。山东清平(今临清)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德国,获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著有《印度简史》、《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及散文集《朗润集》,译有《沙恭达罗》、《罗摩衍那》、《五卷书》等。 

奥林匹克主义

奥林匹克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ào lín pǐ kè zhǔ yì指导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由顾拜旦所提倡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生哲学。其宗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体育运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主张体育运动与教育、文化相结合。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cún zài zhǔ yì现代西方哲学学说和流派之一。把存在当作哲学的对象,认为个人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代表人物有海德格尔、萨特等。这一学说对现代西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艺方面,影响很大。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yòng zhǔ yì现代西方哲学学说和流派之一。认为存在就是有用,把知识当作适应环境的工具,把真理等同于“有用”。主要代表有詹姆斯和杜威等。实用主义曾被胡适介绍到中国,在当时有一定影响。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zhèng zhǔ yì1.近代资产阶级哲学派别之一,认为认识的对象只是实际存在的事实,科学只是主观经验的描写,事物的本质是不可能认识的。

客体

客体的同义词反义词
kè tǐ/tī/bèn①哲学上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②法律上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品、行为等。

庄子

庄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zhuāng z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属河南)人。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是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人将老子与他合称为“老庄”。认识到事物都在变动中,但忽视了事物性质的稳定和差别,成为相对主义。他的哲学思想达到了很高的思维水平,对后世影响很大。文章想像丰富,富有表现力。著作有《庄子》。

康德

康德的同义词反义词
kāng dé1. (1724—1804) 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678910 共28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