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节烈
忠孝节烈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g xiào jié liè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g chén bù shì èr jūn,liè nǚ bù gēng èr fū忠臣绝不辅佐两个朝代的君主;贞烈的妇女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这是封建时代的伦理道德。比喻忠诚坚贞,绝无二心。
性善论
性善论的同义词反义词
xìng shàn lùn中国古代的一种人性论。与“性恶论”相对。由孟子首先提出。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善的,人的仁义礼智等品德是天生固有的,封建伦理道德是天赋给人的本性。人的为恶是由于后天环境影响和主观不努力造成的,由此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
执德
执德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í dé1.固守仁德;遵守道德规范。
抱德炀和
抱德炀和的同义词反义词
bào dé yáng hé抱:怀抱,引申为坚持;炀:熔化,引申为蕴育。坚持道德实质,蕴育和平气息。 指行仁政,搞团结。
损德
损德的同义词反义词
sǔn dé1.有损道德的行为。
效果论
效果论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ào guǒ lùn/lún在道德评价中主张根据行为的后果来确定行为的道德意义的理论。与“动机论”相对。认为人的行为善恶取决于效果;判断和评价行为的善恶,不必考察动机,只要看它的效果。这种理论割裂了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片面的。
教育伦理学
教育伦理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jiào/jiāo yù lún lǐ xué①研究教育过程中的道德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教育活动中的道德问题,揭示教师道德的本质、特点和作用,总结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以及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等。②研究道德教育的专门理论。内容包括道德教育的一般理论和原则、过程、方法,教育活动的道德规范等。
文德
文德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n dé1.指礼乐教化。与"武功"相对。 2.写文章的道德。
文思
文思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n sī/sāi1.指才智与道德。古代专用以称颂帝王。 2.犹文才。 3.文章的意境或思想。 4.作文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