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俱胝

(菩萨)七俱胝佛母尊也。

七方便

(名数)小乘之七贤位也,是为入见道之圣位之方便行位。

故曰方便。

【参见: 七贤】。

【又】天台涉于诸教立二种之七方便:第一为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藏教之菩萨乘,通教之菩萨乘。

别教之菩萨乘。

此七方便依药草喻品三草二木之意而立者。

法华玄义六曰:“章安云:或以七方便根性为七子,谓人天二乘三教菩萨。

”第二为藏教之声缘二人,通教之声缘菩三人与别教之菩萨,圆教之菩萨也。

是在断见思二惑上立之。

见七帖见闻。

七毗尼

(术语)七灭诤也。

南山戒疏一上曰:“以七毗尼,用殄四诤。

七灭诤

(名数)比丘具足戒八篇之第八为灭比丘诤论之戒律也。

比丘之诤有四事:一、言诤,此由谈论法相是非而起之诤也。

二、觅诤,求觅比丘所犯之罪而起之诤也。

三、犯诤,缘比丘犯罪之虚实轻重而起之诤也。

四、事诤,依他行羯磨之事,或云如法,或云不如法之诤也。

灭已上四诤,有七种之毗尼,应用此七种之毗尼可灭之也。

一、现前毗尼Sammukhavinaya,或使双方对决于现前,或于现前引证三藏之教法而决之,或于现前引证戒律之......更多

七珍万宝

(杂名)七珍者,七种可珍重之宝也。

与所谓七宝同。

万宝者,指一切之财宝而言。

七种自性

(名数)如来有七种之性自性,性者即不变迁之义,此不变迁之性即为如来之自性,故名性自性。

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其性自性,即是万善聚集之因,是约于圣而论。

故经曰:即三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也。

二性自性,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而各有自性存于内,故名性自性。

三相性自性,可见而分之,谓之相。

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而各有自相现于外,故名相性自性。

四大种性自性,大种者即地水火风四大之种子也。

无处不在,故曰大。

......更多

七聚

(名数)于前六聚中分突吉罗罪之一为恶作恶说,即身口二业,而第六为突吉罗,第七为恶说。

行事钞中一曰:“言七聚者:一波罗夷,二僧残,三偷兰遮,四波逸提,五提舍尼,六突吉罗,七恶说。

”\n\n(术语)戒律之七聚也。

【参见: 五篇及篇聚二】

七觉

(名数)【参见: 七觉分】

万境

(术语)一切之境界也。

万法一如

(术语)万法由因缘而生,为自然之法,因缘生之法,无有自性,无自性故空,即以空为性也。

万法各有一空性,谓之一如。

一者不二之义,如者相似之义,以万法空性不二而相似也。

对万之言而云一如,若对妄之言,则曰真如,如者正指空性之理体而言。

往生十因曰:“而今觉知法界唯真,万法一如,无烦恼可断。

烦恼即菩提,无生死可厌,生死是涅槃。

106107108109110 共3092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