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苦
(名数)一内苦,此有二种:四百四病为身苦,忧愁嫉妒等为心苦,合此二者,谓之内苦。
二外苦,此亦有二种:一恶贼虎狼等之害,二风雨寒热等之灾,合此二者,谓之外苦。
见智度论十九。
二衣
(名数)一制衣,五条七条九条之三衣佛制使比丘必畜之,不服则受罪。
二听衣,百一资具粪扫衣等,计土地寒温人体消长,而为佛之开许者,不用亦无罪。
行事钞下一曰:“二衣总别编。
”\n\n(名数)一、制衣,如僧众之三衣,尼众之五衣,如来制使必受持者。
二、听衣,如长衣,百一资具,如来特应于机缘而听蓄之者。
制衣不受持之则得罪,听衣不畜之则无罪也。
二观
(名数)一、事观,观因缘所生之事相,二、理观,观万法之实性也。
诸宗之观法,各分此二观,如天台一家,以占察经所说唯识实相之二观为事理之二观,唯识观为事观,实相观为理观。
二谛观
(术语)台家三观中空观之异名也,空观成就,不但成空谛,复以俗谛历然显现之故,故云二谛观。
二超
(名数)竖超横超也,圣道门之顿教,即身是佛即身成佛等之教,谓之竖超。
净土门之顿教,选择本愿之念佛,谓之横超。
二轮
(名数)以车之二轮譬定慧。
止观五曰:“驰二轮而致远,翥两翅以高飞。
”同辅行五曰:“二轮远运,譬定慧横周。
”【又】食轮与法轮也。
大会必有说法,说法即转法轮也。
又必行斋食,因法轮而谓为食轮。
又此二者必相属而转,犹如车之两轮,故云二轮。
元亨释书会仪志曰“牟尼觉王之御于西印也,嘉都之大会也。
一说也,梵释圣凡沓沓而听矣。
一餐也,菩萨声缘排列而食矣。
是曰二轮,必于会焉二者相转属,所谓食轮法轮也。
”
二部戒本
(书名)比丘之戒本与比丘尼之戒本也。
行事钞说戒篇曰:“僧祇云:若诵戒时,应诵二部律。
”
二重曼荼罗
(术语)胎金两部之曼荼罗,各有浅略秘密之两重。
在胎藏界者,大日经具缘品所说,大日住阿弥陀三摩地所现之加持境界也。
是于三部中为莲华部之曼荼罗,浅略曼荼罗也。
疏六曰:“青色是无量寿色,既到金刚实际即以加持方便,普现大悲曼荼罗,如净虚空中具含万德故。
”又秘密品所说者,为毗卢遮那本地之境界,三部中之佛部曼荼罗即是秘密曼荼罗也。
在金刚界者,教王经,略出经所说之大日,住阿[门@(人/(人*人))]三摩地,诵吽......更多
五住
(名数)五住地之略。
五佛宝冠
(物名)又名五佛冠,五智冠,五智宝冠,五宝天冠,略称宝冠。
冠中有五化佛,表五智圆满之德,故有此名。
诸佛境界摄真实经中所谓“顶有五宝天冠,天冠中有五化佛,结跏趺坐”者是也。
是盖为大日如来及诸佛顶尊所戴之宝冠,冠中之化佛,即五智五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