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鹿
(杂语)【参见: 鹿】
五苦
(名数)一、生老病死苦。
即合四苦为一苦也。
二、爱别离苦。
离别亲爱者之苦也。
三、怨憎会苦。
与憎恶者会合之苦也。
四、求不得苦。
求欲者不得之苦也。
五、五盛阴苦。
亦云五阴盛苦。
五阴者,身心之总体,心身炽盛生长之诸苦也,又心身盛受一切苦也。
\n\n(名数)一、生老病死苦,八苦之中,开之而为四苦。
二、爱别离苦,与所爱者离别之苦也。
三、怨憎会苦,常与憎恶者会合之苦也。
四、求不得苦,不得所求之苦也。
五、五阴盛苦,......更多
五蕴譬喻经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
对于五阴而说沫泡焰蕉幻之五喻。
亦出杂阿含经第十卷。
五蕴论
(书名)具名大乘五蕴论。
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
明大乘所说之五蕴,摄有为法九十四法,又明十二处十八界而摄百法。
查询
五行
(名数)一布施行,二持戒行,三忍辱行,四精进行,五止观行。
是于六度之中合定慧之二度而为止观之一者。
见起信论。
【又】一、圣行,菩萨修戒定慧之三业也。
二、梵行,梵者清净之义,以净心而运慈悲,为众生拔苦与乐也。
三、天行,天为四天中之第一义天,即天然之理也。
菩萨由天然之理,而成妙行,是为天行。
四、婴儿行,婴行譬人天小乘。
菩萨以慈悲之心示现人天小乘小善之行也。
五、病行,菩萨以大慈悲和于一切众生,同有烦恼,同......更多
五论十支
(名数)无著菩萨之五部本论及世亲菩萨之十部末论。
皆显法相瑜伽之理者,【参见: 五分十支】
五轮三摩地
(术语)观地等五轮之三摩地也。
尊胜轨明二种:一正报观,一器界观。
正报观如[8779][87BB][87A9][87A6][874A]之次第,[8779]者顶上,[87BB]者眉上,[87A9]者心上,[87A6]者脐上,[874A]者腰下也。
依报观反之,最下者[8779],次上者[87BB],次上者[87A9],次上者[87A6],次上者[874A]也。
五轮际
(术语)谓最下之虚空轮也。
璎珞本业经上曰:“下至五轮际。
”
五部母
(名数)金刚界五部之部母。
主各生当部功德之德之尊也,如典藏主。
一佛部,佛眼尊也(【参见: 佛眼尊】)。
但秘藏记,谓此部之部主为大日如来,是乃究竟之本源,故更无部母。
秘藏记钞八会之不依能生之义立之,由养育之义而立之。
二金刚部,金刚波罗蜜菩萨也。
三宝部,宝波罗蜜菩萨也。
四莲华部,法波罗蜜菩萨也。
五羯磨部,羯磨波罗蜜菩萨也。
是则为四波罗蜜。
据出生四佛之义而立之。
见诸部要目,秘藏记末。
五部灌顶
(名数)谓金刚界之灌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