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经
(术语)摩怛理迦(Ma%tr!ka),译言本母,一曰母经。
毗奈耶杂事三十七曰:“众多苾刍,皆持经持律持母经。
”【参见: 摩怛理迦】
母那摩奴沙
(术语)【参见: 母陀摩奴沙】查询
母陀摩奴沙
(术语)母娜摩拏史也Mr!ta-manus!ya,又作母那摩奴沙。
母陀译为死,摩奴沙译为人,即死尸也。
底哩三昧经曰:“黑月八日夜,于寒林中取母那摩奴沙,坐其上念诵满一万遍,彼摩奴沙即动身,必不得怕。
彼即开口出大开敷莲华,即便把取,能令己身如十六童子,发如连环,升空游于梵天,得大明王主。
”
母陀罗
(术语)Mudra,又作母捺罗,目陀罗,慕捺罗。
译曰印或封。
契约之印也。
以手表示之,曰结印,手印。
楞严经二曰:“汝今见我母陀罗手。
”梵语杂名曰:“母捺罗,封又印也。
”查询
每怛利末那
(杂语)Maitri^manas,译曰慈意。
见玄应音义六。
缘中
(术语)缘中乃指心之所缘之境中也。
故大智度论二十一曰:“初学系心缘中,若眉间,若额上,若鼻端。
”此是所缘之境。
非缘中亦是境之名目。
若缘中亦是境之名目。
下当云及。
不当用若字。
小止观曰:“尔时当系念鼻端,令心住在缘中,无分散意。
”可知系念鼻端,即是心住缘中。
若谓缘中是境,则一心系念两境,岂不心境分张,何由成定?
故智度论虽说三境,毕竟止缘其一,故一一皆用若字。
道家以两目齐平之中间,谓之缘中。
此乃附会之词......更多
毗播迦
(术语)Vipa%ka,译曰异熟。
第八识之异名也。
第八识为无记性,与业因之善性恶性相异而成熟者,故曰异熟识。
唯识述记二末曰:“毗播迦,此云异熟。
毗者异也,播迦者熟义。
”
沓婆
(人名)沓婆摩罗之略,罗汉名。
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境界经上曰:“达啰弊夜摩罗弗多啰Dravya mallaputra,隋云物力士子,旧云沓婆摩罗子者。
”可洪音义四上曰:“[路-各+(合/羽)][月*葛]骠,亦名达罗弊,亦名陀[月*葛]骠,亦沓婆摩罗子,此云财力士也。
”
沙禅里
(杂语)译曰合十指。
即叉十也。
见梵语杂名。
法紧那罗王
(天名)法华经会座所列,四紧那罗王之一。
法者是其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