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阴阳类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藏最贵?

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藏最贵。

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最贵,其下也。

雷公致斋七日,旦复侍坐。

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藏终始。

三阳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

雷公曰:受业未能明。

帝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更多

素问·异法方宜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

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

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

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

故毒药者......更多

素问·经脉别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

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

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

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

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

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

惊而夺精,汗出于心。

持重远行,汗出于肾。

疾走恐惧,汗出于肝。

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更多

素问·宝命全形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

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

弦绝者,其音嘶败;

木敷者,其叶发;

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

......更多

素问·热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

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

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更多

素问·评热病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

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帝曰:愿闻其说。

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

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

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

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

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

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更多

素问·厥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

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

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盛则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

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盛,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

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更多

素问·六微旨大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呜呼!

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

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

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

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

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

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

阳明之右,太阳治之;

太阳之右,厥阴治之;

厥阴之右,少阴治之......更多

素问·气交变大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顷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

是明道也。

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

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

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

岐伯曰:请遂言之也。

《上经》......更多

素问·解精微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

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

请问有毚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

帝曰:大矣。

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

帝曰:在经有也。

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出也。

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更多

12345 共8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