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纪·周纪三

作者: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起重光赤奋若,尽昭阳大渊献,凡二十三年。

慎靓王 ◎元年辛丑,公元前三二零年 卫更贬号曰君。

◎二年壬寅,公元前三一九年 秦伐魏,取鄢。

魏惠王薨,子襄王立。

孟子入见而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更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chēn)胀。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

清阳实......更多

水部·半天河

作者: 李时珍 本草纲目

释名亦称上池水。

指取自竹篱头或空树穴的水而言。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鬼疰(疰,音住,意亦同住。

鬼疰,是病人感到自己体内有“鬼”居住。

现认为是肺结核之类的疾病),扫邪气、恶毒、蛊疾(“心志惑乱之疾”,神经失常,大便时常拉出鸡肝样的血块。

现认为是“虫积”之症)等。

洗各种恶疮、疥痒,亦有效。

身上长白斑,可取树木孔中的水来洗,捣烂桂末和唾液敷上,有效。

明诗

作者: 刘勰 文心雕龙

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

”圣谟所析,义已明矣。

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

诗者,持也,持人情性;

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昔葛天乐辞,《玄鸟》在曲;

黄帝《云门》,理不空弦。

至尧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风》之诗,观其二文,辞达而已。

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

太康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

自商暨周,《雅》、《颂》圆......更多

雍也篇

作者: 佚名 论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子曰:“雍之言然。

”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更多

子路篇

作者: 佚名 论语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

”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更多

十二本纪·夏本纪

作者: 司马迁 史记

夏禹,名曰文命。

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原帝试之。

”於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於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更多

十二本纪·秦本纪

作者: 司马迁 史记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

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

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

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

已成,帝锡玄圭。

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

”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皁游。

尔後嗣将大出。

”乃妻之姚姓之玉女。

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

舜赐姓嬴氏。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

二曰若木,实费氏。

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

费昌当夏桀之......更多

十二本纪·吕太后本纪

作者: 司马迁 史记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後,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吕后兄二人,皆为将。

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吕台为......更多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 「荀」源出: 一、出自姬姓。

以国为氏。

据《姓苑》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之子受封于郇国,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说在今山西省新绛县),晋武公灭郇国,以赐大夫原氏,是为郇叔。

后代将"郇"字去邑旁加草头,遂为荀氏。

二、出自姬姓。

以邑名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荀氏,晋之公族也。

隰叔之后。

荀邑在降州正平西十五里,本侯国,姬姓。

晋灭之以为邑。

家族名人 荀淑(公元83-149年) 字季和,......更多

678910 共7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