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春感 朝代: 宋 作者: 刘辰翁 体裁: 词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1],山中岁月[2],海上心情[3]。注释注释:[1]:指临安繁盛是热闹繁华的风光。[2]:指作者在山中度过的寂寞隐居岁月。[3]:引忠臣苏武牧羊海上不忘故国之典。作者以之自况。对作者来说,大宋被蒙古灭亡后,故国重游,已物是人非,别是一番愁苦在心头。“山中岁月”是其身之所在;“辇下风光”是其心之所......更多 江城子 癸酉春社 朝代: 宋 作者: 王炎2 体裁: 词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淆,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注释注释:春社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节日之一,时间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这时,天气转暖,万物复苏,蛰伏了一冬的人们,无不想走出家门,到自然界里去感受春天的气息 。农事即将开始,村民们也纷纷集会祷祝,祈求一年的农事顺利,家庭幸福。因此,......更多 庆清朝慢/庆清朝 踏青 朝代: 宋 作者: 王观 体裁: 词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则个,阴则个,餖飣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注释注释:这首词以工丽、尖新的笔触,从春日里天气的变化和姑娘们的踏青活动两方面入手来描绘春景,将两者和谐地组合成一幅风流楚楚 、生意盎然的春景图。全词在铺叙与描写的......更多 摸鱼儿 次韵谢张古愚 朝代: 元 作者: 程文海 体裁: 词 又山亭、一番春老,归迟黄鹤何许。殷勤天上乘槎客,还记渚鸥沙鹭。憔悴处。奈青镜难藏,一一都呈露。空庭细步。念一笑三年,相思千里,他日看嵇吕。西门柳,烟雨千条万缕。人夸张绪风度。谁知耸壑昂霄意,春树漫摇柔翠。杯满注。愿回寿松乔,一曲清如水。壶中得趣。问日丽扶桑,风来阊阖,应许共遐翥。采黄花、自斟清醑,南山人在何许。浮生聚散云萍似,消得几番寒暑。些个路。*不断情,惟有春天树。停歌罢舞。更说甚悲欢,从教......更多 曲江 朝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体裁: 七律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注释注释:曲江,是唐代长安最大的名胜风景区,“开元中疏凿为胜境……花卉环周,烟水明媚。都人游赏,盛于中和上已之节”(康骈《剧谈录》)。安史乱后荒废。唐文宗颇想恢复升平故事,于大和九年(835)二月派神策军修治曲江。十月,赐百官宴于曲江。甘露之变发生后不久,下令罢修。李商隐......更多 红豆 朝代: 唐 作者: 王维 体裁: 五绝 类别:静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注释注释:又名"相思"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2、采撷:采摘。韵译: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评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更多 绮罗香 咏春雨 朝代: 宋 作者: 史达祖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在。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注释注释:通篇字字都是写《春雨》。注释①做冷欺花:春寒多雨,妨碍了花开。②将烟困柳:春雨迷濛,如烟雾环绕柳树。③尽日冥迷:整日春雨绵绵。④钿车:华......更多 维扬郡西亭赠友人 朝代: 唐 作者: 卢殷 体裁: 七绝 萍飒风池香满船,杨花漠漠暮春天。玉人此日心中事,何似乘羊入市年。出处全唐诗:卷470-13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朝代: 唐 作者: 卢仝 体裁: 杂言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更多 鹊桥仙 夜闻杜鹃 朝代: 宋 作者: 陆游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释注释:乾道八年(1172)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 ,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 。据夏承焘《 放翁词编年笺注》,此词就写于这段时间 。杜鹃,在蜀也是常见的暮春而鸣。它又名杜宇、子规、鹈鴂,古人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人更把它编成了一个哀凄动人的故事 。(《成......更多 12345 共8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