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汉江 朝代: 唐 作者: 宋之问 体裁: 五绝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作者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更多 满庭芳 朝代: 宋 作者: 徐君宝妻 体裁: 词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後,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注释注释①汉上:泛指汉水至长江一带。②江南人物:指南宋的许多人才。③宣政:宣和、政和都是北宋徽宗的年号。这句是指南宋的都市和人物,还保持着宋徽宗时流风余韵。④烂银钩:......更多 贺新郎 赋琵琶 朝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体裁: 词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栊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注释注释:①此词赋琵琶而累用故实。或谓其“运典虽多,却一片感慨,故不嫌堆垛”(《白雨斋词话》);或谓其“大气足以......更多 一翦梅 朝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体裁: 词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注释注释①漠漠:寂静无声。②眠三:即三眠。③柘:亦名“黄桑”,叶可饲蚕,故多桑柘并用。④樯:船上桅杆。樯燕:旅燕。⑤梁燕:房中梁上之燕。⑥篝灯:把灯烛放在笼中。评解此词写春日对江南的怀念。暮春时节,风雨交加;春蚕将老,桑柘满篮。这是作者思念中的江南春景。燕......更多 伊州歌 朝代: 唐 作者: 益嘉运 体裁: 五绝 类别:闺情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注释注释:又作"春怨",金昌绪作1、辽西:东北辽宁省等地。韵译:快赶走树上的黄莺,别让它在枝头长啼;啼声会惊破我好梦……害我梦不到那辽西。评析:这是春闺望夫诗。正面似写儿女情,实则却写征妇怨。诗意连绵,环环相扣。首句写“打起黄莺”,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的。如此连绵......更多 听筝 朝代: 唐 作者: 柳中庸 体裁: 七律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岐路洛阳城。注释注释:注释: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汉侯瑾《筝赋》)。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其格局和表现技巧,别具一格,别有情韵。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筝的长方形......更多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朝代: 唐 作者: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注释裴迪,关中(今陕西省)人,早年隐居终南山,与王维交谊很深,晚年入蜀作幕僚,与杜甫频有唱和。蜀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二句赞美裴迪咏早......更多 和李尧俞韵 朝代: 宋 作者: 冯时行 海头归到峡江滨,新岁残年只并邻。梅自多情工恼客,月如知己辄亲人。江山纵肯容吾老,猿鹤应嫌不自珍。从此扁舟须驾阁,名教鲁史续书麟。 垂老别 朝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乐府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注释在平定安史叛......更多 寒食 朝代: 唐 作者: 孟云卿 体裁: 七律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注释注释: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更多 678910 共16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