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从弟仲德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在数竟未免,为山不及成。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注释[说明]从诗中“衔哀过旧宅”句看,此诗与《还旧居》大约作于同一时期,即晋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五十三岁。这首诗是诗人回条桑旧居......更多 悲愤诗 朝代: 魏晋 作者: 蔡琰 体裁: 五古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更多 惜馀春/踏莎行 朝代: 宋 作者: 贺铸 体裁: 词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有子惜馀春,春归不解招游子。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注释注释:此词老题新做,将天涯游子惜春恨别的情怀抒写得别有一番韵味。全词语言凝炼,意境精警,颇具匠心。上片起首三句,紧扣题面中“余春”二字,爱惜之情,溢于言外,景色描绘中,蕴含着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涟漪。枝头繁花,乃春天之象征,而“急雨”摧花,扫尽春艳,故言“收春”......更多 拟挽歌辞 其三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注释注释:(1)嶕峣:很高的样子。(2)幽室:指坟穴。(3)向来:刚才。(4)或余悲:也许有些人还有悲伤。亦已歌:也开始唱歌了。(5)何所道:有什么可说的呢?山阿:山陵。-------......更多 文禅人临衰北堂 朝代: 宋 作者: 释智愚 卷衣东去泪沾巾,兰谷见香二月春。天地豁空舒笑眼,不知谁是报亲人。 春日闲赋 朝代: 宋 作者: 许月卿 数行竹树鸣春雨,一簇人家带晓烟。省事山丹自篱落,亲人海燕并庭檐。楼高思远天无极,酒罢歌阑月正圆。新茗一瓯香一篆,与君清坐看风帘。 月夜忆舍弟 朝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注释注解: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3、长:一直,老是。韵译: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平时寄去书信,常......更多 望月怀远 朝代: 唐 作者: 张九龄 体裁: 五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注释注解: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韵译: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月光虽美难采......更多 木兰花 朝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体裁: 词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注释注释:这首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它受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发端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更多 杂诗三首 朝代: 唐 作者: 王维 体裁: 五绝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注释《杂诗三首 》,是王维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 。第一首:“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描写闺人怀远以及盼望音书的心情。第三首:“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写思妇给丈夫回......更多 678910 共16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