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文翻译
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
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
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
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
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
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
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
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
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
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
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
战乱的繁鼓声,惊破霓裳羽衣的轻歌曼舞,海棠春睡的亭北,骤然一阵凄风苦雨。
歌断宴残,一片凄惶的玉啼金哭,这北掳一去是何等的不堪悲苦?
骆驼背上,摇摇晃晃泪眼模糊,押解的铁骑,一路巡防一路催逼,惊悸不定从朝到暮。
故都啊,城外一席冷宴,辞别得那么仓皇急促,北上的锦帆龙舟,空载衰残的春色归去。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
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
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
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
远望江南如画的半壁江山,可叹江淮两岸拱手相送,已非吾土。
受降城下如茫茫秋霜白草干枯,北去的残余生涯将是无尽的凄凉酸楚。
这狭窄舟中粉拥红围,夜深时疲困睡熟。
又怎能分辨哪是高贵的殡妃,哪是卑贱的奴仆?
只有瘦影伶俜的她一怀羁愁对一点渔火,犹自将难言的凄哀在琴声中低诉。
参考资料: 1、 喻朝刚,周航主编.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 宋词观止 十 注释 解说 集评: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04:第1625页 2、 范晓燕著.宋词三百首赏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10:第663-664页
鼓鞞(pí)惊破霓(ní)裳(cháng),海棠亭北多风雨。
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
驼背模糊,马头匼(kē)匝(zā),朝朝暮暮。
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lǎn),空载得、春归去。
战乱的繁鼓声,惊破霓裳羽衣的轻歌曼舞,海棠春睡的亭北,骤然一阵凄风苦雨。
歌断宴残,一片凄惶的玉啼金哭,这北掳一去是何等的不堪悲苦?
骆驼背上,摇摇晃晃泪眼模糊,押解的铁骑,一路巡防一路催逼,惊悸不定从朝到暮。
故都啊,城外一席冷宴,辞别得那么仓皇急促,北上的锦帆龙舟,空载衰残的春色归去。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等。
双调一百零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鞞:同“鼙”,军中小鼓。
霓裳:即《霓裳羽衣舞》,唐代宫廷乐舞。
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词中是以安史之乱比喻元军入侵,攻破临安,并兼寓谴责南宋统治者沉溺酣歌艳舞,从而导致亡国之意。
海棠亭:即唐代皇宫中的沉香亭。
因唐玄宗在沉香亭上曾将杨贵妃比为睡起之海裳,故称。
玉啼金泣:指被俘北行的后妃、宫女、王孙等临行时痛哭流涕。
驼背模糊,马头匼匝:化用杜甫《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马头金匿匝,驼背锦模糊”诗句,描写北上途中羁旅行役的苦状。
匼匝:环绕。
龙艘锦缆:指被俘北上人员所乘龙船。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
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
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
对渔灯一点,羁(jī)愁一搦(nuò),谱琴中语。
远望江南如画的半壁江山,可叹江淮两岸拱手相送,已非吾土。
受降城下如茫茫秋霜白草干枯,北去的残余生涯将是无尽的凄凉酸楚。
这狭窄舟中粉拥红围,夜深时疲困睡熟。
又怎能分辨哪是高贵的殡妃,哪是卑贱的奴仆?
只有瘦影伶俜的她一怀羁愁对一点渔火,犹自将难言的凄哀在琴声中低诉。
受降城:本为汉代接受匈奴贵族投降而筑的土城,故址在今内蒙古阴山北。
词中是指宋朝向元朝投降的临安城。
粉阵红围:指被掳的宫女。
一搦:一把。
参考资料: 1、 喻朝刚,周航主编.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 宋词观止 十 注释 解说 集评: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04:第1625页 2、 范晓燕著.宋词三百首赏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10:第663-664页
望江南·幽州九日 文赏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
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和泪捻琵琶。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
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和泪捻琵琶。
词牌后小标题:“幽州九日”,将这首小令的写作时间、地点,以及作词的缘由都交待得很清楚。
“幽州”是元大都的所在地,即现在的北京一带。
作者在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的初秋,随同太皇太后谢道清被遣送到了这里。
“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这时,汪元量他们到大都大约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
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逢此日,人们都要怀念远出在外的游子,异地做客的游子也思念家乡的父老兄弟。
中国古代诗人也屡屡在诗中表达重阳节思亲的情怀。
如杜甫有《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脍炙人口之作。
而汪元量由重阳节感发的就不仅仅是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更为深情的,是对故国的无限眷恋。
小令分上下片。
上片主要是对思念故国的情绪和气氛的渲染。
开头:“官舍悄,坐到月西斜。
”“官舍”,本指衙门和官吏的住宅,这里指作者在大都的住所。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而作者心绪如麻,不能成寐,面对一弯明月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汪元量举头望月的所思所想就不仅仅是故乡,而要广泛、深沉得多。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
这两句紧承上面,进一步表达一种悲痛的情怀。
长夜漫漫,角声时起,给人一种绝域苍茫的肃杀气氛,在这阴森恐怖的陌生之地,作者只有悲愤地喃喃自语,聊以排遣内心的痛苦于万一。
这种悲痛的来源就是对“家”的无限思念。
这个“家”主要是指已经沦丧于蒙古铁蹄之下的南宋王朝,一个大“家”,当然其中也包含有自己的小“家”。
“南北各天涯”。
从南宋临安到元大都,重山叠水,遥距数千里,真可谓天各一方。
即作者对故国、对家乡的怀念,正是在这样的近乎绝望的境地中,才显得更加悲壮,更加沉重。
词入下片,作者对故国、对家乡的思念,由抽象的情绪变为具象的行为。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作者虽有回天之愿,却无回天之力。
作者思念国家、以至肝肠寸断,却只能以搔首长叹作结。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这只是一种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的举动。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这两句涉及到了作者思家的具体内容。
“美人”当指南宋宫廷中的嫔妃、宫娥,只有这些人才能有象牙床,寒玉枕。
黄花,乃菊花,重阳节时菊花已盛。
作者想到,往年南宋宫中那些拥金枕玉的美女们,在重阳节总是开怀畅饮,醉赏菊花,尽情欢笑。
而今国破家亡,她们就不能象往年那样了。
即使她们陪着征服者饮酒赏花,强颜欢笑,但由于物是人非,她们的心情也一定是十分痛苦的。
末句“和泪捻琵琶”再次把内在感情化为具体行动。
悲愤交集,热泪长流,但又不能跃马扬鞭,奋战沙场,只能捻动琵琶。
弹上一曲曲悲歌。
在这如泣如诉的琵琶曲中,会有多少作者不敢或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情感。
后人在评价汪元量的诗词时说:“唐之事记于草堂,后以‘诗史’目之,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其诗亦鼓吹草堂者也。
其愁思壹郁,又可复伸,则又有甚于草堂者也。
”(李珏《书汪水云诗后》)确实,汪元量诗词中对国破家亡的沉痛感,比之杜甫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因为,南宋灭亡这段历史,比起安史之乱来更为沉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锦瑟清商引 文
玉窗夜静月流光。
拂鸳弦、先奏清商。
天外塞鸿飞呼,群夜渡潇湘。
风回处,戛玉铿金,翩翻作新势,声声字字,历历锵锵。
忽低颦有恨,此意极凄凉。
炉香帘栊正清洒,转调促柱成行。
机籁杂然鸣素手,击碎琳琅。
翠云深梦里昭阳。
此心长。
回顾穷阴绝漠,片影悠扬。
那昭君更苦,香泪湿红裳。
莺啼序·重过金陵 文翻译
忆王孙 文
瑶花 文
天中树木,高耸玲珑,向濯缨亭曲。
繁枝缀玉。
开朵朵九出。
飞琼环簇。
唐昌曾见,有玉女、来送春目,更月夜、八仙相聚。
素质粲然幽独。
江淮倦客再游,访后土琼英,树已倾覆,攀条掐干,细嗅来、尚有微微清馥。
却疑天上列燕赏,催汝归速。
恐后时、重谪人间,剩把铅华妆束。
六州歌头(江都) 文
绿芜城上,怀古恨依依。
淮山碎。
江波逝。
昔人非。
今人悲。
惆怅隋天子。
锦帆里。
环朱履。
丛香绮。
展旌旗。
荡涟漪。
击鼓挝金,拥琼璈玉吹。
恣意游嫱。
斜日晖晖。
乱莺啼。
销魂此际。
君臣醉。
貔貅弊。
事如飞。
山河坠。
烟尘起。
风凄凄。
雨霏霏。
草木皆垂泪。
家国弃。
意忘归。
笙歌地。
欢娱地。
尽荒畦。
惟有当时皓月,依然挂、杨柳青枝。
听堤边渔叟,一笛醉中吹。
兴废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