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玉·别情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自从那天送你远去,我心里总是对你难分难舍,一点相思情在心中萦绕不绝。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栏杆目送你远行。我用衣袖拂去如雪的杨花,以免妨碍视线。然而你的身影已看不见了,只见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遮住了你远行的道路,我才意识到心上的人,真的走远了。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3-64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61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绝:断。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3-64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61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自从那天送你远去,我心里总是对你难分难舍,一点相思情在心中萦绕不绝。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栏杆目送你远行。我用衣袖拂去如雪的杨花,以免妨碍视线。然而你的身影已看不见了,只见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遮住了你远行的道路,我才意识到心上的人,真的走远了。绝:断。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3-64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61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用代言体写男女离别相思,从语言、结构到音情都有值得称道之处。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自从送别以后,心中万分难舍,一点相思之情,绵绵不断,不知何时能停止?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曲从别后说起,口气虽平易,然送别的当时,既觉“难舍”,过后思量,心绪自然无法平静。说“相思”只“一点”,似乎不多,但又不知“几时”能绝。这就强调了别情缠绵的一面,比起强调别情沉重的那一面,似乎更合情理,此即所谓藕断丝连。“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的中心,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使之成为全篇描写和抒情的基调,也使前三句显得十分形象。   “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有二重意味:首先点明季节为暮春(杨花如雪)时候,此时节容易动人离思,句中或许还含有“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少年游》)那种暗示别离情景的意味;二是点明处所系有阑干处,当是高楼;与此同时也就点明了女主人公是独上高楼,她在楼上站了很久,以致杨花飞满衣襟,须时时“袖拂”。   末尾三句“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分明是别时景象,它与前数句的关系不甚确定。可有多种解会。可作顺承看,女主人公既在“凭阑”,不免由望情人的去路而引起神伤,“人去也”是痛定思痛的口吻。另一种是作逆挽看,可认为作者在章法上作了倒叙腾挪,近乎小山词所谓“从别后,忆相逢”(晏几道《鹧鸪天》)的写法。两种解读都可以,就造就了作品的多义性和启发性,体现了作品之妙。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3-64

大德歌·夏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

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

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我那俏冤家,远在天涯,你怎么在外边贪恋新欢,怎么偏偏只有外边才能留得住你?

懒洋洋地坐南窗下,每每对着清风想念他。

细长的眉毛淡了教谁来描画?

脸瘦得不像样子,羞得不敢戴上那石榴花。

参考资料: 1、 李雁 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20-23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

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我那俏冤家,远在天涯,你怎么在外边贪恋新欢,怎么偏偏只有外边才能留得住你?

懒洋洋地坐南窗下,每每对着清风想念他。

细长的眉毛淡了教谁来描画?

脸瘦得不像样子,羞得不敢戴上那石榴花。

俏冤家:此指在外远游的爱人。

“偏那里”句:偏是那里的绿杨树能够拴住你的马?

此系怨词,恨爱人久离不归。

数:每每。

蛾眉:弯而长的眉毛。

瘦岩岩:瘦骨嶙峋貌。

带:即“戴”。

参考资料: 1、 李雁 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20-23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

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这支小令写少妇对远方情人的猜疑和抱怨,相思之情写得大胆泼辣。

开头一句“俏冤家”,传神至极。

“冤家”本是妇女对情人的昵称,已经够可爱了,又冠以一个“俏”字,更令人迷恋。

可如今他却远走天涯,一去不归,不能不叫人怀疑。

“偏那里绿杨堪系马”,更明显地由怀疑流露出抱怨的情绪。

“偏”在这里用作副词,表示发生的事,与所期待的恰好相反。

一个“偏”字,把少妇爱极而怨深的感情反映得淋漓尽致。

此句一语双关,既点明夏日的时令,又比喻滞留异乡、拈花惹草的负心郎。

曲子前三句,把爱与恨交织在一起,表面上埋怨“绿杨”,骨子里却怨恨爱人不知早归,不珍惜爱情。

  其实,在远方的情人未必如她所猜想的那样,这或许是少妇的“多虑”。

而“多虑”正是一种情深爱笃的表现,故虽抱怨,却并未弃绝。

因此第四、五两句“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表现为万般慵懒、无所事事,只有一次次面对清风倾吐自己对远人的情思,大有“不思量,自难忘”、摆不脱、丢不开之苦。

这两句虽看似平淡无奇,但词浅意深,清风和美,情思更浓,它进一步刻画出少妇对远人思之弥深、爱之弥笃的感情。

  第六句“蛾眉淡了教谁画?

”借用汉代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来表现出少妇对夫妻恩爱生活的回味与渴望。

然而好事难成,希望终无由实现,以致愁得“瘦岩岩羞带(戴)石榴花”。

“瘦岩岩”比“憔悴”状瘦弱不堪之状,更具体,更形象。

“羞”字是尤为传神之笔,它既含戴花与体貌不相称的自我嘲讽之意,又表露出戴花无人欣赏的寂寞。

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这里暗化此意,且更形象生动,活画出少妇难以言状的复杂心理状态。

  曲贵新奇,然而,这支曲子蕴藉含蓄,辞尽意未休,具有词的风格。

其中首句“俏冤家”是统领全篇的关键句。

少妇的思念、怀疑及抱怨都由此而发;

少妇对过去美满生活的回味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为悦己者容”的心理,也是以此为依据。

故全篇所言少妇的表现,都和这句“俏冤家”紧紧挂钩,句句落实,没有一句是闲笔。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74-75

大德歌·秋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寒风飘飘,冷雨潇潇,就是那能睡的陈抟也睡不着。

说不完的烦恼和愁苦伤透了心怀,伤心的泪水扑簌簌地像断线珍珠飞抛。

秋蝉烦噪罢了蟋蟀又叫,渐渐沥沥的细雨轻打着芭蕉。

参考资料: 1、 王学奇 等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75-76 .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360 .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寒风飘飘,冷雨潇潇,就是那能睡的陈抟也睡不着。

说不完的烦恼和愁苦伤透了心怀,伤心的泪水扑簌簌地像断线珍珠飞抛。

秋蝉烦噪罢了蟋蟀又叫,渐渐沥沥的细雨轻打着芭蕉。

便做:就算,即使。

陈抟(tuán):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名“希夷先生”,曾修道于华山,常一睡百天不醒。

这句是说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

扑簌簌:流泪的样子。

蛩:蟋蟀,又名促织。

这句是说:白天秋蝉不断地鸣叫刚罢,蟋蟀接着在夜间又叫个不停。

淅零零:形容雨声。

参考资料: 1、 王学奇 等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75-76 .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360 .

【仙吕】桂枝香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因他别后,恹恹消瘦。粉褪了雨后桃花,带宽了风前杨柳。这相思怎休?这相思怎休?害得我天长地久,难禁难受!泪痕流,滴破芙蓉面,却似珍珠断线头。【不是路】万种风流,今日番成一段愁。泪盈眸,云山满目恨悠悠。谩追求,情如柳絮风前斗,性似桃花逐水流。沉吟久,因他数尽残更漏,恁般僝僽!恁般僝僽!【木丫叉】雾锁秦楼,雾锁秦楼。云迷楚岫,御沟红叶空流。偷香韩寿,锦帐中枉自绸缪,蹙破两眉头。小蛮腰瘦如杨柳,浅淡樱桃樊......更多

杂剧·诈妮子调风月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第一折(老孤、正末一折)(正末、卜儿一折)(夫人上,云住)(正末见夫人住)(夫人云了,下)(正末书院坐定)(正旦扮侍妾上,云)夫人言语,道有小千户到来,教燕燕伏侍去。"别个不中,则你去。"想俺这等人好难呵!【仙吕】【点绛唇】半世为人,不曾教大人心困。虽是搽胭粉,只争不裹头巾,将那等不做人的婆娘恨。【混江龙】男儿人若不依本分,一个抢白是非两家分。壮鼻凹硬如石铁,教满耳根都做了烧云。普天下汉子尽教都先......更多

【正宫】白鹤子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花边停骏马,柳外缆轻舟。

湖内画船交,湖上骅骝骤。

【正宫】白鹤子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

春意两丝牵,秋水双波溜。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正宫】白鹤子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

澄澄水如蓝,灼灼花如绣。

【正宫】白鹤子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

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2345 共9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