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


拼音:lue

症状:头痛,疲劳,低热,恶心。突然寒战,而且有时剧烈地颤抖。令发热可达41度。并伴随呼吸急促。令满身大汗。

治疗: 诊断与检查 如果你的医生怀疑你患有疟疾,则采血样检查是否有疟原虫,如开始时涂片呈阴性而仍怀疑是疟疾,那么就应连续在3天内每隔12-14小时验血1次。 治 疗 如不治疗,恶性疟可导致死亡,及时适当的常规治疗可以快速并彻底恢复,其他种类的疟疾很少引起死亡,但仍需治疗,以避免并发症和恢复过慢。 常规治疗 如果你传染上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应口服氯喹三天。为避免潜伏的间日疟和卵形疟两种疟原虫复发,应口服磷酸伯氨喹(抗疟药)14天以上。因为磷酸伯氨喹可以破坏红细胞(少数特异质者)并对胎儿构成威胁,不可以给孕妇服用,如果你怀孕,可以用氯喹。 如果你在未对氯喹产生抗药性地区染上恶性疟,你将被用这种针剂治疗。否则,你将服用奎宁四环素或奎宁及奎宁和一种合成制品(乙胺嘧啶,周效碘胺)一殴时间。如果你呕吐或有严重的并发症,只能静脉注射奎尼丁,直到能够使用其他药物。 辅助治疗 可以治疗疟疾并帮助身体恢复的防疟药物,也可引起一些不适,尽管是暂时的副作用,如恶心、发困、腹泻、耳鸣、皮疹。所有的方法应结合常用药物治疗或遵医嘱。

相关信息: 预防 当你要去疟疾流行的地方,几周前就应告诉你的医生,医生会教你使用甲氟喹、长效土霉素、氯喹的方法;如果你去的地方疟疾很严重,注意下面几点。 1.在旅行前、中、后使用防疟药物。 2.睡在蚊帐里并使用杀虫剂。 3.住在有空调的有玻璃门窗的建筑内。 4.黄昏和清晨不出门,上述时间是蚊子觅食时间。 5.如果你晚上外出,要穿长裤子和长袖衫。 6.防蚊措施:用防蚊剂喷衣服,用浓度为30%-40%的驱蚊剂;喷洒暴露的皮肤。

疟疾的早期症状包括头痛、疲劳、低热和恶心,在不到24小时内,此病将发展为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是寒战期,特征是突然地寒战,而且有时剧烈地颤抖,将持续1-2小时。

第二阶段高热期,标志是发热,可热到41℃,有时伴随呼吸急促,将持续3-4小时。

紧接着大汗期,2-4小时,浑身大汗。

病 因 疟疾是雌性疟蚊叮咬传染病,也就是通过叮咬将疟原......更多

屈光参差


拼音:qu

症状: 屈光参差是指两眼屈光度数不等。轻度的屈光参差无意义。超过2.5D的屈光参差可因两眼视网膜物像大小悬殊而引起融合困难,破坏了双眼单视。

治疗: 屈光参差是指两眼屈光度数不等。轻度的屈光参差无意义。超过2.5D的屈光参差可因两眼视网膜物像大小悬殊而引起融合困难,破坏了双眼单视。因此,视力较差眼的物像常被抑制而导致弱视和废用性斜视。屈光参差原则上应充分矫正,经常戴镜可保持双眼单视,且消除症状。如患者不能适应这种眼镜时,应尽量对屈光程度较轻的一眼作充分矫正,而对另一眼只作适当的低度矫正,使其既能保留一定视力又不至于对另一眼产生干扰。屈光参差过大用一般镜片无法补偿时,应考虑配戴隐形眼镜。

相关信息:

职业性中毒(二硫化碳中毒)


拼音:zhi

症状: 二硫化碳是一种全身性神经毒物,人造纤维和橡胶工人吸人其蒸气可致其中毒。低浓度长期接触可引起角膜视觉减退,视物障碍、视物变色、变形、复视、瞳孔强直及视网膜微动脉瘤等。治疗主要应脱离接触,全身给维生素B族,y-酪氨酸1-2g,静滴,每日1次。

治疗: 治疗主要应脱离接触,全身给维生素B族,y-酪氨酸1-2g,静滴,每日1次。

相关信息:

外耳道炎


拼音:wai

症状: [诊断和治疗] 可分为急性、慢性和坏死性外耳道炎三种。 一、急性外耳道炎 主要为耳痛,牵拉耳廊和压耳屏时加重。可见外耳道皮肤弥漫性充血、肿胀、糜烂,有少量稀薄分泌物,若炎症波及耳膜则有听力下降。治疗应用青霉素钠80万U,肌注,每天2次,3%硼酸液清洁外耳道,然后滴0.5%新霉素氢化可的松液,外耳道肿胀、渗液较重者用5%-8%醋酸铝纱条敷塞外耳道,每日更换1次。 二、慢性外耳道炎 仅有不适和痒感,可有少量分泌物,听力稍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覆有痂皮,有时见外耳道狭窄。去除病因,局部应用合抗生素如多粘菌素、新霉素与激素类的合剂、霜剂成粉剂等换药、涂敷或吹人。 三、坏死性(或恶性)外耳道炎 多发生于糖尿病或抵抗力低下者。表现为耳痛剧烈,耳周组织肿胀、明显压痛,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外耳道皮肤坏死。有肉芽组织增生,病变可侵犯腮腺、下颌间隙、颅底脑神经,导致瘫痪,甚至颅内感染。加强对全身疾病的治疗,给予羧节青霉素钠每次1s,肌注,每日4次,联用庆大霉素每次8万U,肌注,每日2次。

治疗: [诊断和治疗] 可分为急性、慢性和坏死性外耳道炎三种。 一、急性外耳道炎 主要为耳痛,牵拉耳廊和压耳屏时加重。可见外耳道皮肤弥漫性充血、肿胀、糜烂,有少量稀薄分泌物,若炎症波及耳膜则有听力下降。治疗应用青霉素钠80万U,肌注,每天2次,3%硼酸液清洁外耳道,然后滴0.5%新霉素氢化可的松液,外耳道肿胀、渗液较重者用5%-8%醋酸铝纱条敷塞外耳道,每日更换1次。 二、慢性外耳道炎 仅有不适和痒感,可有少量分泌物,听力稍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覆有痂皮,有时见外耳道狭窄。去除病因,局部应用合抗生素如多粘菌素、新霉素与激素类的合剂、霜剂成粉剂等换药、涂敷或吹人。 三、坏死性(或恶性)外耳道炎 多发生于糖尿病或抵抗力低下者。表现为耳痛剧烈,耳周组织肿胀、明显压痛,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外耳道皮肤坏死。有肉芽组织增生,病变可侵犯腮腺、下颌间隙、颅底脑神经,导致瘫痪,甚至颅内感染。加强对全身疾病的治疗,给予羧节青霉素钠每次1s,肌注,每日4次,联用庆大霉素每次8万U,肌注,每日2次。

相关信息: [预防] 纠正挖耳习惯,游泳、洗澡后及时拭净污水,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

外耳道炎也称弥漫性外耳道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弥漫性炎症。

[病因] 挖耳、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等引起发病。

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龋 病


拼音:qu

症状: [诊断] 一、分类 按牙体破坏程度,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三度,依病变进展情况,可分为慢性龋、急性龋、静止龋三期,还有继发龋。 二、症状 (一)分度 1.浅龋:牙体破坏仅限于釉质层,有点隙裂沟或邻面,呈墨浸样或白垩色。很少有症状,患牙常有牙齿敏感。 2.中龋:龋蚀侵及牙本质浅层,多已形成龋洞,患牙对科、酸或对冷、热刺激有敏感表现。 3.深龋:龋蚀侵及牙本质深层,继续发展即可引起牙髓病,对食物嵌塞和温度刺激均有激发痛。

治疗: (二)分期 1.慢性龋:一般情况下龋蚀呈慢性进行性发展。 2.急性龋:也称猖撅龋,多发生于儿童和久病体弱者。龋病同时累及多数牙齿和牙齿多数牙面,且病情较重,龋蚀进程较迅速。 3.静止龋:龋病发展到某一 阶段,龋损停止,不再发展。龋洞在粮面,洞形敞开呈浅碟状,牙本质底呈黄褐色,质硬而光亮,对温度刺激不敏感。 4.继发龋:已修复过龋洞在其充填物边缘又发生龋蚀。 [治疗] 浅龋应将龋坏组织彻底除去,然后行严密充填,窝沟封闭法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药物治疗适用于易于清洁牙面的浅龋,常用氨硝酸银溶液和氟化钠甘油糊剂。中龋患牙需进行牙体修复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充填法,也可用嵌体修复。深龋患牙需进行牙体修复,充填法和嵌体是最常用的修复方法。

相关信息: [预防] 增强宿主抗龋力,控制菌斑,限制糖食,饮水中加氟、口服氟化物。洁牙剂加氟,用葡聚糖酶和变聚糖酶含漱,用百分之零点二洗必泰液漱口,食用糖代用品等。

龋病是一种牙体硬组织逐渐毁坏崩解而形成实质缺损的疾病。

其发生率高,分布极广,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病因] 本病与细菌、食物、宿主、时间因素有关。

主要致龋菌有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放线菌,食物以及碳水化合物,尤其蔗糖为主要致龋食物,宿主牙齿结构有缺陷、排列拥挤、重叠,缺微量元素氟、钒、锶、钼等,龋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缓慢过程。

牙齿敏感症


拼音:ya

症状: [诊断] 主要表现为激发痛,刺激除去后疼痛即消失,其中以机械刺激最显著。用探针尖在牙面上寻找一个或数个敏感点或敏感区,可引起病人特殊的酸、软、痛症状。

治疗: [治疗] 一、病因治疗 治疗相应的牙体疾病,覆盖暴露的牙本质,调磨过高的牙尖。 二、脱敏治疗 胎面个别敏感点用麝香草酚熨热脱敏,胎面多个敏感点或区用碘化银、氨硝酸银或酚醛树脂脱敏,牙颈部敏感区用含氟糊剂如70%五氟化钠甘油糊剂涂擦脱敏,全口多个牙颌面或牙颈部敏感,可用氟离子和钙离子导人法脱敏。也可咀嚼茶叶,生核桃仁或大蒜,或用含氟牙膏涂擦,可有脱敏效果,采用激光脱敏也有一定疗效。

相关信息:

牙齿敏感症是指牙齿上暴露的牙本质受到机械、化学或温度刺激时,产生一种特殊的酸、软、痛的症状。

[病因] 龋病、磨损、酸蚀症、楔状缺损、牙隐裂、牙折等可引起本病,还与妇女月经期、妊娠期、神经衰弱、头颈部放射治疗等有关

急性胃炎(细菌性胃炎)


拼音:ji

症状: 由于摄人污染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引起,常为肉食和蛋类,数小时后即可发生胃炎或胃肠炎,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及其毒素是常见的病原。常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常有发冷、发热、腹.痛、恶心及呕吐,吐出不消化的食物,继而腹部疼痛,开始大便稍稀,以后为水样便,每日数次至十数次。重者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胃镜下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有出血点及脓性分泌物。

治疗:治疗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对症治疗为主;应给予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每次8万U加水10毫升,每日3次,或氟哌酸每次0.3克,每日4次,口服;轻者给予口服补液盐,重症要静脉补液。

相关信息:

再生障碍性贫血


拼音:zai

症状: [诊断] 一、分期 可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 障两种类型。 二、发病 本病以青壮年患者居多,男 性略高于女性。 三、症状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体表及内脏出血、发热、反复感染。 (一)急性再障 起病急,进展迅速,病程短。常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表现。发病初期贫血常不明显,随病情进展,贫血、出血呈进行性加重,多有内脏出血,有消化道出血,泌尿及生殖系出血,常因颅内出血而致死,皮肤粘膜广泛严重出血。有高热,发热原因均系感染,以败血症、口咽部感染和肺炎最为常见,感染以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二)慢性再障 起病、进展缓慢。贫血为首要表现。出血多不严重,多限于皮肤粘膜如牙龈、口腔、鼻。常有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不规则低热,个别患者急性发作时,贫血、出血、感染加重。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骨髓象、骨髓活检、99mTcS或777INCI3-核黄素骨髓扫描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和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饮食。加强保护性隔离措施,注意皮肤、口腔卫生。 二、病因治疗 去除病因,忌用阿斯匹林类药物。 三、药物治疗 (一)雌激素 常给丙酸睾丸酮每次50~100毫克肌注,每日1次;或康力龙每次2~4毫克,每日3次;或达那唑(炔睾醇)每次200毫克,每日3次。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 适用于有出血倾向或免疫因素的再障。常用强的松每次10毫克,每日3-4次;严重者可予氢化可的松,每日100-200毫克,静滴。 (三)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有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严重再障。常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每日15~20毫克/千克,与氢化可的松100毫克或地塞米松20毫克,同时静滴,连用4-5日;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也可选用环孢菌素A每日5-12毫克/千克;或左旋咪唑每次50毫克,每日3次,每周用药3日。 (四)一叶秋碱和茛菪类药物 一叶秋碱每日8~24毫克,肌注,连用1~2个月。莫着类药物女口654-2每日0.5~2毫克/千克,静滴,1个月为一疗程;茛菪浸膏片每次20~40毫克开始,每日3次,每日递增10-20毫克,直至200-300毫克;调微一号每次0.09毫克,每日3次。 (五)氯化钴 对儿童患者疗效较好。每次30毫克,每日3~4次。 四、对症治疗 当出血严重,血红蛋白小于60克/升应予输血。可给输成分血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对并发感染者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对致病菌有效,对造血功能无损害的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皮肤及粘膜出血。可用止血敏、止血环酸,每日输入血小板悬液,月经过多者可口服避孕药如炔诺酮。 五、中医中药 中医补肾疗法合并雄激素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常用中药为鹿角胶、仙茅、仙灵脾、生熟地、首乌、当归、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阿胶等。 六、手术治疗 骨髓增生尚可,有溶血现象,网织红细胞、溶血指数较高,脾脏稍大而需大量反复输血;慢性再障半年以上积极治疗无效反而恶化者,应行脾切除术。近年来对急性严重型再障,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显著减少者采用骨髓与胎肝移植有一定疗效。从外周血分离造血干细胞,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也用于重型再障治疗。

相关信息: [预后] 急性再障预后较差,多于发病1年内死亡,多数病例死于颅内出血和感染。慢性再障经治疗约有30%-50%的病例得以治愈。骨髓移植的成功提高了再障的治愈率。 [预防] 滥用药物特别是对造血系统有害的药物是再障的重要原因,必须提高警惕。工农业生产中造成环境污染值得重视,尤其是在对造血有害物质的生产中必须遵守防护措施,提高卫生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尽量减少接触有害造血的物质。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及不明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症。

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

本病的年发病率为0.47/10万,急性再障为0.14/10万,慢性再障为0.6/10万。

[病因] 原发性再障稍多于继发性再障。

一、药物和化学物质 在继发性再障中以药物引起者较常见。

引起再障的药物有抗癌药如氮芥类、白消安、环磷酰胺、氨甲喋呤、6-硫基......更多

接触性皮炎


拼音:jie

症状: [诊断] 有接触外界某些物质史,在接触部位发病。皮疹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严重者有水疱和大疤,界限清楚。去除病因后皮疹很快消退。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三期。确定本病可疑致敏物可作斑贴试验,但须在皮疹消退并停用脱敏药物1-2个星期周后进行。

治疗: [治疗] 一、病因和一般治疗 应尽快去除病因,避免再接触,避免搔抓及肥皂和热水烫洗。 二、全身治疗 抗组胺类药如赛庚啶每次2-4毫克,每日3次;特非那丁每次60毫克,每日2次;或克敏能、仙特敏等;以上药物任选1-2种。维生素C每次0.2克,每日3次。皮损较重或广泛时可选用强的松,每次10-15毫克,或地塞米松1.5~3毫克,每日3、4次。 三、局部治疗 以消炎、止痒、预防感染为主。急性期有红斑、水肿、小水疱、无糜烂渗出时,选用酚炉甘石洗剂或乐肤液;有渗出时选用0.1%雷夫奴尔溶液或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期皮损红肿减轻,渗出减少,可选用雷夫奴尔糠馏油乳剂、皮炎平霜或肤轻松霜等。慢性期皮肤有浸润、肥厚时选用去炎松尿素软膏、黑豆馏油软膏、糠馏油糊膏、肤疾宁硬膏或防裂护肤霜等。

相关信息: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外界某些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病因] 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原发性刺激物和致敏物。

分为动物性如动物毒素、昆虫毒毛等;

植物性如某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等或其产物;

化学性物质为主要原因,如镍、铬等金属及其制品,肥皂、洗衣粉、皮革等日用品,化妆品、外用药物、杀虫剂及除臭剂、化工原料等。

湿 疹


拼音:shi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一)各期表现 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三期。 1.急性湿疹:起病急在红斑、水肿的基础上,出现米粒大的丘疹或小水疱。因水疱破裂可出现糜烂、渗出、结痂,皮疹融合成片,中心较重,渐向外扩展,界限不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对称分布。自觉瘙痒。 2.亚急性湿疹:急性炎症减轻后,皮疹以小丘疹和结痂为主,有少量疱疹及糜烂,伴轻度浸润,表面有少许鳞屑。 3.慢性湿疹:由急性、亚急性湿疹演变而来,皮损主要为皮肤粗糙、抓痕、血痂、浸润肥厚、苔藓样变,伴色素沉着。 (二)特定部位表现 1耳部湿疹:以红斑、渗液、结痂为主。 2.乳房湿疹:皮疹呈棕红色斑、糜烂,表面有薄痂,有皲裂,瘙痒伴疼痛。。 3.外阴、阴囊湿疹:多奇痒 皮损以红肿、糜烂、浸润肥厚、色素沉着为主。 4.手部湿疹:以皮肤粗糙、干燥、皲裂为主,冬季加重。

治疗: [治疗] 同本节接触性皮炎部分。

相关信息:

湿疹是一种具有多形性皮疹及渗出倾向,伴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

[病因] 本病是由内因如过敏体质、慢性感染、内分泌紊乱、精神、神经因素等;

外因如搔抓、化妆品、肥皂等刺激,吸人花粉、尘螨等,或吃鱼虾、蛋类食物等引起。

678910 共5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