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拼音:hua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经过六到八个星期不愈者即转变为慢性。 二、分型 可分为三型。 (一)单纯型 最常见。耳流脓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轻度传音性聋,X线乳突摄片无骨质破坏。 (二)骨疡型 中耳常有肉芽及息肉,多伴骨质侵蚀,可引起并发症。耳流脓多为持续性,纯脓性,量不多,有臭味,偶带血丝。听力呈传音性或混合性聋,X线乳突摄片异常。 (三)胆脂瘤型 可导致一系列的颅内、外并发症。耳内长期流脓,量不多,有恶臭。耳聋重,多为混合性聋。X线乳突摄片异常。 三、分期 可分为四期。 (一)活动期 中耳持续流脓,或间歇流脓的间歇期不超过六星期,鼓室粘膜潮湿,随时可再流脓。 (二)静止期 中耳间歇流脓,干耳时间维持六星期以上,但不超过半年。 (三)非活动期 中耳流脓停止达半年以上,但穿孔未愈合。 (四)愈合期 穿孔的鼓膜已自行愈合,或手术修补后愈合,中耳不再流脓。

治疗: [治疗] 一、单纯型 耳部有大量脓液者可用3%双氧水清洗,或用吸引法吸引,多用0.5%氯霉素、0.3%氟哌酸、3%洁霉素滴耳液。感染轻而难以干燥者用3%硼酸酒精、3%酚甘油或5%氯霉素甘油滴耳。粉剂只用于鼓膜穿孔较大而脓液不多的患者。 二、骨疡型 引流尚好者用棉签蘸少许10%-20%硝酸银液烧灼肉芽,或用微型刮匙及环钳刮除肉芽,并应注意防止感染和面神经损伤。 三、胆脂瘤型 应采取手术治疗,但胆脂瘤较小者可先用上鼓室冲洗术,而后复查。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中耳粘膜、骨膜甚至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病因] 多由急性迁延而来。

致病菌常为变形杆菌、金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等。

慢性单纯性龈炎


拼音:man

症状: 患牙龈炎时游离龈和龈乳头呈鲜红或暗红色,重者炎症充血可波及附着龈,牙龈组织肿胀,龈缘变厚,牙间乳头圆钝与牙面不再紧贴,点彩消失,表面光亮,牙龈变得松软、脆弱,缺乏弹性,日久牙龈变得坚硬、肥厚,龈沟可达3mm,牙龈溢脓,轻触即出血。

治疗: 治疗应消除菌斑、牙石及可造成菌斑滞留的因素及其他刺激因素。

相关信息:

慢性单纯性龈炎也称慢性龈缘炎,是最常见的牙龈疾病几乎每个成年人在一生中均可发生本病。

单纯性牙周炎


拼音:dan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本病常见于30-50岁,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病情也愈重。 二、症状 牙龈炎性肿胀,牙龈缘和龈乳头红肿广泛、严重,或组织松软,颜色改变,表现为刷牙出血,甚至出现自发性出血。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牙龈退缩。常无疼痛,但牙根暴露的牙齿当温度变化、食物和触及时可引起敏感。食物嵌塞于深部、咬合创伤、咀嚼时或咀嚼后钝痛,牙周脓肿形成后可有跳痛和叩痛,或吃甜食、温度变化可引起疼痛。可有牙槽骨吸收和骨破坏。

治疗: ***分度 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一)轻度 牙周袋小于等于4mm,牙周附着丧失小于等于2m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 (二)中度 牙周袋小于等于6mm,牙周附着丧失小于等于5mm,X线片显示牙槽骨水平型或角型吸收超过根长的1/3,但小于1/3,根分歧区可有轻度病变。 (三)重度 牙周袋大于6mm,牙周附着丧失大于5mm,X线片显示牙槽骨的水平型或角型吸收超过根长的1/2。有根分歧病变,牙齿多已松动。 [治疗] 一、局部治疗 控制菌斑,彻底清除牙石,牙周袋及根面可用复方碘液或抗菌药物,经上述治疗仍有较深牙周袋或根面牙石不易清除时则行牙周手术,松动牙行固定术,调股,拔除不能保留的病牙。 . 二、全身治疗 除非出现急性牙周症状,一般不用抗生素,严重者可口服甲硝唑,每次0.2g,每日3-4次,共用1周,选用牙周宁、中药、维生素类,控制全身疾病如糖尿病、贫血、消化道疾病、神经衰弱及消耗性疾病。

相关信息:

单纯性牙周炎也称慢性成人牙周炎或慢性牙周炎,约占牙周炎的95%。

[病因] 局部刺激因素如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是发生的主要原因,全身因素对发病也有影响。

血吸虫病


拼音:xue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有在流行区与疫水接触史。流行区渔民在接触疫水后5-15小时,在尾蚴侵人处出现有痒感的红色点状丘疹,数天后自退。可引起咳嗽、咯血。潜伏期20-60日。 二、症状 (一)急性血吸虫病 发病多在夏秋季节,常有许多人感染。发热持续15-16日,毒血症症状不明显。出现荨麻疹,伴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生急性结肠炎而有腹痛、腹泻、大便带血或粘液。肝脾肿大、压痛。咳嗽、胸痛等轻微,少数可见蛋白尿。 (二)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 小量反复感染多表现为慢性,可无急性病史。轻者仅有乏力和血吸虫性结肠炎。形成血吸虫性肝纤维化者上消化道出血发作间歇期长,出血病死率低,几乎无黄疸,肝昏迷罕见,肝功能多正常。 三、辅助检查 粪便沉淀镜检及孵化,乙状结肠镜检查,直肠粘膜活检,免疫学方法如皮内试验、环卵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辅助诊断。 四、并发症 可合并肝门脉高压症、阑尾炎。不完全性肠梗阻,甚至结肠癌。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应卧床休息,保证营养。肝纤维化者可参考肝硬化的治疗措施。 二、病原治疗 急性者应用吡喹酮,总量120毫克/千克,分几次四日服完。慢性与晚期患者也用吡喹酮,总量40毫克/千克,顿服或分2次服用;或用左旋吡喹酮治疗,剂量可减少一半;应采取中西医结合、内外科结合、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相关信息: [预后] 预后大多良好。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及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预防] 流行区的病人、病牛进行治疗。采用土埋法或氯硝柳胺等药物杀灭钉螺。加强个人防护,以脂肪酸为基质加碱皂化后掺人氯硝柳胺和松节油制成的防护剂有杀死尾蚴作用。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引起的疾病。

我国流行区分布于长江两岸及其湖沼地带。

[病因] 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有五'种。

我国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

传染源为病人、感染的牛、猪和鼠类。

人接触含血吸虫尾蚴的"疫水"时,尾蚴即侵入皮肤或粘膜。

凡有钉螺存在的地区均为本病流行区。

接触性皮炎


拼音:jie

症状: [诊断] 有接触外界某些物质史,在接触部位发病。皮疹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严重者有水疱和大疤,界限清楚。去除病因后皮疹很快消退。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三期。确定本病可疑致敏物可作斑贴试验,但须在皮疹消退并停用脱敏药物1-2个星期周后进行。

治疗: [治疗] 一、病因和一般治疗 应尽快去除病因,避免再接触,避免搔抓及肥皂和热水烫洗。 二、全身治疗 抗组胺类药如赛庚啶每次2-4毫克,每日3次;特非那丁每次60毫克,每日2次;或克敏能、仙特敏等;以上药物任选1-2种。维生素C每次0.2克,每日3次。皮损较重或广泛时可选用强的松,每次10-15毫克,或地塞米松1.5~3毫克,每日3、4次。 三、局部治疗 以消炎、止痒、预防感染为主。急性期有红斑、水肿、小水疱、无糜烂渗出时,选用酚炉甘石洗剂或乐肤液;有渗出时选用0.1%雷夫奴尔溶液或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期皮损红肿减轻,渗出减少,可选用雷夫奴尔糠馏油乳剂、皮炎平霜或肤轻松霜等。慢性期皮肤有浸润、肥厚时选用去炎松尿素软膏、黑豆馏油软膏、糠馏油糊膏、肤疾宁硬膏或防裂护肤霜等。

相关信息: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外界某些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病因] 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原发性刺激物和致敏物。

分为动物性如动物毒素、昆虫毒毛等;

植物性如某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等或其产物;

化学性物质为主要原因,如镍、铬等金属及其制品,肥皂、洗衣粉、皮革等日用品,化妆品、外用药物、杀虫剂及除臭剂、化工原料等。

湿 疹


拼音:shi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一)各期表现 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三期。 1.急性湿疹:起病急在红斑、水肿的基础上,出现米粒大的丘疹或小水疱。因水疱破裂可出现糜烂、渗出、结痂,皮疹融合成片,中心较重,渐向外扩展,界限不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对称分布。自觉瘙痒。 2.亚急性湿疹:急性炎症减轻后,皮疹以小丘疹和结痂为主,有少量疱疹及糜烂,伴轻度浸润,表面有少许鳞屑。 3.慢性湿疹:由急性、亚急性湿疹演变而来,皮损主要为皮肤粗糙、抓痕、血痂、浸润肥厚、苔藓样变,伴色素沉着。 (二)特定部位表现 1耳部湿疹:以红斑、渗液、结痂为主。 2.乳房湿疹:皮疹呈棕红色斑、糜烂,表面有薄痂,有皲裂,瘙痒伴疼痛。。 3.外阴、阴囊湿疹:多奇痒 皮损以红肿、糜烂、浸润肥厚、色素沉着为主。 4.手部湿疹:以皮肤粗糙、干燥、皲裂为主,冬季加重。

治疗: [治疗] 同本节接触性皮炎部分。

相关信息:

湿疹是一种具有多形性皮疹及渗出倾向,伴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

[病因] 本病是由内因如过敏体质、慢性感染、内分泌紊乱、精神、神经因素等;

外因如搔抓、化妆品、肥皂等刺激,吸人花粉、尘螨等,或吃鱼虾、蛋类食物等引起。

坠积性皮炎和淤积性溃疡


拼音:zhui

症状: [诊断] 本病主要发生于经常站立或下肢用力过多的成人。发病前有患侧下肢静脉曲张史。多发于小腿胫前中部与内踝以上部位。水肿为最早的局部症状,呈凹陷性。渐出现淡黄色至黄褐色沉着斑,表面可有鳞屑伴肥厚、苔藓样变,称为坠积性皮炎。发生湿疹样变时称为坠积性湿疹。损害日久,轻微外伤或严重者可见溃疡,称为淤积性溃疡。常为少数孤立、圆形、椭圆或不规则形,钱币大小,边缘坚实削直,基底水肿有暗红色肉芽组织,其上覆有浆液或腐物,有时表面形成坏死,周围皮肤坚硬、紧张,溃疡一般表浅,但也有深达肌肉者。自觉瘙痒,溃疡者可伴痒痛。腹股沟淋巴结常肿大。经过缓慢,常迁延数月或长年不愈。

治疗: 适当休息,抬高患肢,避免长期站立及外伤。芦丁每次20毫克,每日3次;或复方丹参片等活血化瘀的中药。维生素C每次0.2克,每日3次。维生素E每次0.2克,每日3次。硫酸锌每次200毫克,每日3次。局部皮炎或湿疹样损害者可外涂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如肤轻松、去炎松霜或雷夫奴尔松馏油乳剂等。溃疡者可用5%红降汞软膏、复方硝酸银软膏、紫草膏等常规换药。静脉曲张轻者可包扎弹性绷带或穿弹性医疗袜,严重者可考虑外科手术。

相关信息:

坠积性皮炎和淤积性溃疡 是由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血液循 环淤滞所致的局限性慢性皮肤 炎症及溃疡。

前者为早中期表 现,后者为最终结局。

痤 疮


拼音:zuo

症状: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病因] 本病主要与雄性激素增多、微生物如痤疮棒状杆菌有关,遗传、饮食、胃肠功能障碍、毛囊虫感染也起一定作用。 [诊断] 一、寻常性痤疮 多见,常见于青年,好发于颜面、肩部、前胸、后背等处。早期损害为毛囊性圆锥形丘疹,顶端为黄白色,部分毛囊口为黑色,称黑头粉刺。炎症较重者可变成小脓疱,周围有红晕。部分形成皮下大小不等的淡红或暗红色坚硬结节,高出于皮面,可有黄豆或杏核大小囊肿,继之有波动感,破后流出粘稠脓液。多呈慢性经过,多数青春期过后皮疹自然消退,但有时留下萎缩性或增生性瘢痕。 二、聚合性痤疮 较严重,除累及面部、前胸、后背外,还累及腹部、四肢近侧端。损害以脓疱、囊肿、脓肿为主,常互相融合,溃破后流出恶臭脓性浆液,常形成瘘管,愈后常留下增生性瘢痕。常伴低热、乏力等。 三、坏死性痤疮 又称痘疮样痤疮,多见于20-50岁,男性稍多。易发生在前额、颈部和头皮前缘。皮损初为褐红色、成簇的毛囊性丘疹和脓疱,中央有脐凹,以后发生坏死,表面有出血性痂皮,痂脱后留下萎缩性瘢痕,常融合成网状。 四、婴儿痤疮 罕见,常发生在3个月-2岁以内,有明显家族史。皮疹为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等,偶有结节和囊肿。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每日用温水流黄皂洗脸3-4,少食脂肪、糖类食物,忌刺激性饮食。 二、全身治疗 四环素每次0.25克,每日4次,1个月后每半月递减0.25克,最后每日0.25克,连服2-3个月。或用红霉素、美满霉素或甲硝唑等。皮脂溢出较多、炎症较重者可选用13-顺维甲酸每千克0.5-1毫克,分3-4口服,连用1-2个月。可并用维生素B6、硫酸锌等。严重者可给己烯雌酚,每日1毫克,连用2-3周,女性患者应于经后第14日开始服用,至下次经前1日止。 三、中医中药 清泄肺胃湿热,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有效,大便燥结者加大黄,感染重者加地丁、公英。 四、局部治疗 外涂复方硫磺洗剂、0.5%维甲酸霜、5%-10%过氧苯甲酸溶液对黑头粉刺、炎症有效。去炎松混悬液0.5-1毫升(含去炎松每毫升10毫克)结节或囊内注射,每星期1-2次。表浅性瘢痕可用磨削整容法治疗,增生性瘢痕可用液氮冷冻治疗。

相关信息:

酒渣鼻


拼音:jiou

症状: 一、发病 常见于40-50岁中年妇女,而男性患者病情往往较重。 二、症状 以鼻尖、前额、两颊、下颌多见,对称分布。可分为三期。 (一)红斑期 主要为鼻尖、面颊潮红,为暂时性,常遇冷热刺激、情绪激动时发生,日久红斑持续不退,并伴毛细血管扩张。 (二)丘疹期 在红斑基础上有成批发生的红色丘疹、脓疱,少数结节血管扩张更明显,部分毛囊孔扩大。 (三)鼻赘期 鼻端部位结节增大,往往数个结节融合在一起,使鼻尖肥大突出,表面凹凸不平,皮脂腺也增生肥大,毛囊口显而易见,形成鼻赘。

治疗: 禁食辛辣饮食,避免精神紧张,保持消化道正常功能,用硫磺皂勤洗脸。全身治疗可用四环素,每次0.25克,每日3次;甲硝唑每次0.2克,每日3次;可同时并用维生素B6、硫酸锌等。中医中药宜用批杷清肺饮加减,鼻赘期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水煎服用,每日一剂。局部外涂氯柳酊或复方硫磺洗剂,每日2次。严重鼻赘期患者可施行整形手术或浅部X线放射治疗。

相关信息:

酒渣鼻是发生于鼻及其附近皮肤的一种慢性皮肤病。

[病因] 尚不明了。

可能与患者血管舒缩神经调节失调,引起血管长期扩张,并与皮脂增多、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食刺激性饮食、毛囊虫感染有关。

呼吸心跳骤停


拼音:hu

症状: 面部苍白或青紫.胸廓无起伏运动.没有心跳或脉搏.意识丧失.没有呼气.

治疗: 1.使病人处于水平仰卧位。 2.清除口腔异物。注意:如果见到异物卡于患者的喉部,不要试图取出他,以免他更深地嵌入气道。此时查看窒 息一病。用手指清除成人的口腔异物。压住舌头,下按下颏,用食指伸人口腔清除口腔内的游离物体。 3.开放患者气道。轻轻后仰患者头部,并牵拉下颏。 4.看、听并感觉呼吸的存在。一定要把你的耳朵贴近患者的嘴部,单纯有胸部运动并不意味着有呼吸。 5.如果患者没有呼趿要立即开始人工呼吸。观察每次人工呼吸后胸部的抬高。在胸部下降后再给第二次人工呼吸 。如果胸廓无抬高,应轻轻将患者头部再后仰,并给两次较慢的人工呼吸。如果胸廓仍不抬起,应,按窒息一病 处理。注意:如果使头部过度后仰或后仰程度不够均将不足以使气道充分开放。对成人进行人工呼吸时,要握紧 患者鼻孔,口对口给两次慢的人工呼吸,在两次呼吸中间应将你的嘴移开。 6.检查脉搏:检查成人的脉搏。轻轻地将食、中指按在喉结旁的颈侧部以感觉脉搏是否存在。 7.如果没有脉搏,开始胸部按压。对成人如何选择好你放手的位置。将你的中指放在肋骨与胸骨底会合的切迹处 ,食指紧临中指并处于中指的上方,把你另一只手的根部靠近食指并放在其上方,移开手指并将这只手放在另-只 手上,两手交叉按压胸部。对成人行胸部按压。将你的手臂重合,使你的肩直处于水平上方,向下按压使胸部下 移5-6厘米。放松压力,但不要将手移开,按压15次并用口记数"1、2、3"。注意:不要上下摇动。 8.重复第3、4、5步。如果患者为婴儿或8岁以内的儿童,每次仅给一次人工呼吸。 9.给予胸部按压、人工呼吸并重新检查脉搏。对于,成人及8岁以上儿童,每进行15次心脏按压和4次人工呼吸后检查脉搏是否存在。对于婴儿或8岁以内儿童,每5次胸部按压给一次人工呼吸。如此重复10次以后检查脉搏。重复以上胸部按压及人工呼吸直至患者自己有呼吸或有脉搏存在,或医务人员赶到。 10.如果患者无呼吸但有脉搏,开始人工呼吸。对 于成人或8岁以上儿童,每5秒给一次人工呼吸,每12次人工呼吸后检查脉搏。对于1-8岁儿童,每4秒给一次人工呼吸,每15次人工呼吸后检查脉搏。对1岁以内婴儿每3秒给一次人工呼吸,每20次人工呼吸后检查脉搏。持续以上动作直至救援人员到来。

相关信息: 婴儿呼吸心跳骤停处理法 (1岁以内): 清理口腔,人工呼吸,数脉搏。 清理口腔:抓住舌头,下移下颏部。如果你见到异物并认为可以较容易地将其取出,用你的小指伸人口腔内将异物取出。 人工呼吸:用一只手向下牵下颏,用嘴将患儿的口鼻包住,先给两次人工呼吸,然后给下一次。在两次人工呼吸之间应将嘴移开。人工呼吸时应用力,但用力不能太大,以免气体进入患儿的胃里。 检查脉搏:用拇指以外的两个手指轻轻放在颈部侧方喉结旁以感觉是否有脉搏存在。 手的位置:把食指放在乳头连线上方胸上方胸前央的胸部,将中、环指放在食指下方,然后移开食指,用另一只手帮助患儿头部后仰。 胸部按压:稍屈肘,用手指垂直向下指压,向下按压使患儿胸部下移1-3厘米。去除压力,但勿移开手指。给5次胸部按压同时数"1、2、3"。 注意:不要前后摇动。 儿童(1-8岁): 清理口腔,人工呼吸,数脉搏。 清理口腔:抓住患者舌头下移下颏部,将食指贴面颊放入口腔将游离异物取出。 人工呼吸:握住患者的鼻腔,用您的唇轻轻包住患者的口腔,给两次缓慢的人工呼吸,然后给下一次。两次人工呼吸之间将嘴移开。 检查脉搏:将食、中指压在患者颈部的一侧喉结管,检查一下脉搏。 胸部按压:将右手的两个手指放在肋骨与胸骨底会合处。左手掌临近右手食指按在胸骨上。手指应离开胸壁,然后移开左手,用右手放在相应的位置,而左手用来维持其头部后仰。 开始胸部按压。保持双臂垂直,你的眉部位于儿童的上方,下压胸骨3-5厘米。然后放松压力但不要将手移开。给予5次按压,并同时数"1、2、3…"。 注意:不要前后摇动。

678910 共5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