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


拼音:gou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本病我国以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多见,8-9月为发病高峰,青少年和壮年发病率高,80%为男性。患者夏秋季参加农业生产或家畜饲养、与疫水接触或新进人流行区,或进食被鼠污染的食品史。潜伏期2-20日,一般7-14日。 二、症状 多数患者病程为良性、自限性,类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治而愈。经10日以内的败血症期后,多数趋向恢复,少数于热退后1-5日进人后发症期。 (一)败血症期 各型发病3日内均有畏寒、发热、全身酸痛、衰弱无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疼痛和淋巴结肿大,常在3-10日后出现多系统损害。有类似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流感型,有大咯血为待征的肺大出血型,还有脑膜脑炎型、黄疸出血型和肾功能衰竭型。各型间症状常相互重叠并可相互转化。 (二)后发症期 在第1次发热退后1-5日,第2次发热,热度一般在38度左右,持续1-3日。眼后发症有全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神经系统后发症有时为本病唯一表现,周围神经损害有颅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炎、脊神经根炎,脊髓损害有脊髓炎,脑损害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闭塞性脑动脉炎。两胫骨前皮肤出现结节样红斑,伴发热。 三、辅助检查 采血、脑脊液、尿液作钩体培养,或作动物接种具有确诊价值。也可作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红细胞凝集或溶解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检测抗体。近年来有乳胶凝集抑制试验、反向血凝试验、荧光抗体染色等检测抗原可作早期诊断。 四、并发症 少数病人可出现后发热、反应性脑膜炎、闭塞性脑动脉炎及眼的后发症。

治疗: [治疗] 一、一般及对症治疗 绝对卧床休息。进易消化饮食。保证水、电解质平衡。烦躁及出血者应给镇静剂,如安定10毫克,肌注,或异丙嗪25-50毫克,肌注。高热时物理降温。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脑膜脑炎、循环障碍等表现时,应按有关疾病处理。肺大出血者除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K及其他止血药外,应保持气管通畅,吸氧,必要时输新鲜血。有明显肺出血、中毒症状严重或严重后发症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每日30-60毫克,或氢化可的松每日200-500毫克。 二、病原治疗 首选青霉素,应尽早使用。40万U,肌注,每日3-4次,疗程七日;用药同时或稍前给氢化可的松200-300毫克静滴。如青霉素过敏可改用庆大霉素,每日16-24万U,分2次肌注;或四环素每日1.5-2克,分4次服用,疗程7日。 三、后发症治疗 后发热一般对症治疗,必要时可用短疗程肾上腺皮质激素。眼后发症除眼科处理外,可局部或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神经系统后发症宜采用较大剂量青霉素C,每日240-1000万U,疗程10日,或氢化可的松100-300毫克,静滴;可用扩血管药及碘化钾;也可用神经营养和细胞激活药。抗钩体血清对同型或特殊血清群钩体有效,应与青霉素一起使用。

相关信息: [预后] 轻者多数可自愈;病情重者病死率较高。 [预防] 管理猪、犬,灭田鼠。易感者皮下注射钩体多价疫苗,每年2次,间隔7-10日。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为钩体病,是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

[病因] 本病由致病钩端螺旋体引起。

传染源主要为田间野鼠的黑线姬鼠、家畜中的猪和狗和病人。

皮肤粘膜接触带菌宿主尿液污染的水,进食污染的饮食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疟 疾


拼音:nue

症状: [诊断] 一、分类 疟疾有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和恶性疟四种。 二、病史 有疟疾流行区旅居史。潜伏期间日疟、卵形疟14日,三日疟80日,恶性疟12日。间日疟易于复发,可引起暴发流行。 三、症状 间日疟与三日疟的典型发作为周期性定时发作的寒战、高热和大汗,恶性疟热型不规则,无明显间歇或有凶险发作。发作寒战时,常伴头痛、恶心、呕吐,持续约30分钟;接着出现高热,体温39.5-40度,烦躁不安。重者出现谵妄,约持续3-8小时;而后进入出汗期而大汗淋漓。全程发作6-10小时,间歇期无症状。数次发作后可有脾肿大,发作次数越多质地越硬,尚有贫血和肝脏肿大。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周围血、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有助于诊断。 五、并发症 可并发黑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症。

治疗: [治疗] 一、抗疟治疗 磷酸氯喹第1次1克,6小时后再服0.5克,第2-3日每日0.5克,共2.5克。硫酸奎宁第1-2日每次0.45-0.6克,每日3次;第3-7日,每次0.3-0.6克,每日2次。儿童可用无味奎宁,每日30毫克/千克,分3次服,疗程7日。盐酸氨酸喹林第一日0.75克,第2-3日每日0.5克。哌喹首次0.6克,8-12小时后0.3克(恶性疟0.6克)。 二、防止复发 常采用联合抗疟法,磷酸伯喹连服四日,前3日与氯喹合用,每日52.8毫克。 三、耐药性疟疾的治疗 磺胶-三甲氧吡嗪加甲氧苄氨嘧啶,前者每日0.5克,分2次服,疗程2-3日,后者首剂0.5克,继之每次0.1-0.2克,每日2次。磷酸咯萘啶总量1.2-1.6克,每3日口服。青蒿素第1次1克,6-8小时后0.5克,第2-3日每日0.5克。 四、凶险发作的抢救 (一)快速高效抗疟药 二盐酸奎宁0.5克,静滴,12小时后重复,第二日仍可重复,清醒后改为口服。青蒿素100毫克,肌注,第一日2次,第2-3日每日1次,疗程3日。磷酸氯喹第一日1.5克,第2-3日各0.5克,静滴,疗程3日。 (二)对症治疗 高热惊厥者用物理及药物降温,有脑水肿者可用20%甘露醇,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水肿、休克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应进行相应的治疗。

相关信息: [预后] 间日疟与三日疟预后良 好。恶性疟脑型凶险发作和黑尿热的病死率高。 [预防] 根治疟疾病人。防蚊、灭蚊,高疟区与暴发流行区的人群,可预防性口服乙胺嘧啶或氯喹。疫苗尚在研究中。

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一组疾病。

[病因] 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和恶性疟分别由四种不同的疟原虫引起。

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无症状带虫者。

由雌性按蚊叮咬人体时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人人体。

钩虫病


拼音:gou

症状: 二、症状 钩蚴可引起皮肤和呼吸道症状。侵入部皮肤初有奇痒和烧灼感,继而出现出血点、丘疹或疱疹,抓伤可继发细菌感染,局部淋巴结肿大。受染后1星期常有咳嗽、喉痒、声音嘶哑、重者呈剧烈干咳和哮喘发作,痰内可有血丝,持续数日后消失。成虫可引起上腹隐痛或不适,后期常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出现异嗜症。感染后10-20星期出现贫血,长期严重贫血可引起贫血性心脏病。儿童重症可影响生长发育。 三、辅助检查 粪便中检查钩虫卵,培养钩蚴可帮助确诊。

治疗: [治疗] 一、一般及对症治疗 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宜进高蛋白、易消化饮食,补充铁剂,必要时输血。钩虫性皮炎可用左旋咪唑搽剂或用15%甲苯咪唑软膏外涂患处,每日3次,连用1-2日。 二、病原治疗 丙硫苯咪唑每日400毫克,顿服,10日后再服1次;或每日200毫克,连服3日。甲苯咪唑每次100毫克,每日2次,连用3日。复方甲苯咪唑(速效肠虫净)每次1片,每日2次,连月3日。双萘羟酸噻嘧啶0.3-0.5克,睡前1次顿服,间隔一星期可反复应用。复方噻嘧啶每次3片,每日2次,连服2日。

相关信息: [预防] 尽量避免赤足与污染土壤密切接触,防止钩虫幼虫从皮肤侵入。

钩虫病是钩虫寄生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

[病因] 本病由钩虫引起。

传染源为钩虫病患者和钩虫感染者。

赤足或手接触时,丝状蚴即迅速钻入皮肤,也可经口感染。

[诊断] 一、病史 本病以青壮年为多。

有接触污染钩蚴土壤或生食污染钩蚴的蔬菜史。

蛔虫病


拼音:hui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一)蛔蚴引起的症状 幼虫通过肺脏时可引起蛔蚴性肺炎,如咳嗽、气喘、高热、紫绀、血瘀等。虫体异性蛋白可致过敏症状如荨麻疹样皮疹。 (二)成虫引起的症状 成虫寄生在小肠内可刺激肠壁引起腹痛、营养不良、消瘦、贫血、情绪不安等。蛔虫有游走钻孔的习性,常可引起肠梗阻、胆道蛔虫或蛔虫性阑尾炎、肝蛔虫病等。 1.蛔虫性肠梗阻:发病较急,有阵发性腹痛、呕吐,呕吐食物、胆汁、甚至蛔虫。腹部可摸到蛔虫包块或痉挛肠管,严重者有腹膜炎、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 2。胆道蛔虫症:阵发性右上腹剧烈绞痛,疼痛时屈体弯腰、冷汗、面色苍白.常伴呕吐.可呕出胆汁和蛔虫。腹痛虽严重,但腹部体征不多,只在剑突下或右上腹有局限性压痛,多无肌紧张。 3.肠穿孔及腹膜炎:多发生在回盲部,继发于外伤或蛔虫性肠梗阻,可有持续性腹痛、呕吐频繁、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二、辅助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粪便涂片检查蛔虫卵有助于诊断。 三、并发症 可并发胆绞痛、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肝脓肿、机械性肠梗阻、腹膜炎等。

治疗: [治疗] 一、驱虫治疗 驱蛔灵(枸橼酸哌嗪)每日3-3.5克,分2-3次口服,连服2日;或使君子5-7粒,干炒或煮熟,晨间空腹口服,连服3日;或左旋咪唑每次150毫克,睡前顿服或早晚2次服用。也可用丙硫苯咪唑、甲苯咪唑、复方甲苯咪唑、双萘羟酸噻嘧啶、复方噻嘧啶等。 二、对症治疗 腹痛可用阿托品、颠茄合剂等,或针灸、足三里、内关、中脘等穴位治疗。 三、并发症治疗 蛔虫性肠梗阻应禁食、输液、解痉、止痛等,症状好转后可驱虫,完全性肠梗阻应手术治疗。胆道蛔虫症应解痉、止痛、驱虫、抗感染,或口服食醋30-60毫升,或乌海丸煎服。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差。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菜与未洗净的瓜果,不随地大便。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

[病因] 本病由蛔虫引起。

蛔虫病病人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经手人口,亦可随灰尘飞扬被吸人咽部吞下感染。

蛲虫病


拼音:nao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多见于幼童。可在家庭和集体儿童机构中引起流行。 二、症状 最主要的症状为肛门周围瘙痒,常影响夜间睡眠,可半夜突然惊哭,多烦躁不安、精神不振、食欲欠佳、消瘦。个别可有呕吐、恶心、腹痛等。偶有蛲虫爬人女性生殖系统及尿道引起阴道炎、尿路感染等。 三、辅助检查 患儿夜间入睡后在肛周、会阴部检查蛲虫,刮取污物镜检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驱虫治疗 甲苯咪唑100毫克,顿服或连服3日;或复方甲苯咪唑一片,顿服;或丙硫苯咪唑400毫克,顿服或分2次服用;或双萘羟酸噻嘧啶10毫克/千克,顿服或连服2-3日;或噻乙吡啶250克,顿服;或扑蛲灵250克,顿服。由于蛲虫容易自身感染,在治疗后2-3星期应复治1次,以获根治。 二、对症治疗 肛门瘙痒或有炎症者用2%白降汞软膏、10%氧化锌软膏或10%硫黄软膏局部外擦,直至痊愈。

相关信息: [预防]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淋浴洗澡,勤换内衣裤。不吸吮手指。患儿每天早晨用肥皂与温水清洗肛门周围。

蛲虫病为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

[病因] 本病由蛲虫引起。

蛲虫病患者为传染源。

虫卵通过肛门-手-口传播,为自身感染的重要途径,也可经污染的衣物、尘埃传给他人。

有时虫卵可在肛周皱褶内孵化为幼虫,由肛门爬回直肠、结肠而引起逆行感染。

肠绦虫病


拼音:chang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有生食猪、牛肉史,尤其少数民族地区;或生食被绦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史。潜伏期2-3月。 二、症状 多属轻微,以大便中发现虫体节片最为常见,约占98%,腹痛见于1/3-1/2的病例,呈上腹部或脐周隐痛。短膜壳绦虫感染患者有时酷似十二指肠溃疡。 三、辅助检查 粪便检查,粪便检查虫卵,免疫学检查如皮内试验、环状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乳胶凝集试验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吡喹酮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15-25毫克/千克,顿服。甲苯咪唑每次300毫克,每日2次,疗程3-5日;或丙硫咪唑每日800-1200毫克,连用2-3日。硫双二氯酚3克,空腹分2次服完。灭绦灵可作为次选药物,每日2克,分2次空腹服用,间隔4小时,药片宜嚼碎,服药后2小时给服硫酸镁导泻。巴龙霉素每日30-35毫克/千克,连用1-5日。槟榔及南瓜子联合疗法,空腹口服50-90克南瓜子仁粉或带皮南瓜子80-125克,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干燥细片80克加水500毫升煎成滤液)150-200毫升,一般在8小时内见效。

相关信息: [预防] 不生食肉类,饮食器具应生熟分开。

肠绦虫病是由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

[病因] 国内寄生于人体的肠绦虫有四种,即带绦虫、膜壳绦虫、细粒棘绦虫和裂头绦虫。

我国所见的肠绦虫病主要是从感染的猪肉或牛肉而来,多因生食或未煮熟含囊尾蚴的猪肉、牛肉所致。

急性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拼音:ji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有过量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史,或现场有残余药物、药瓶存在。 二、症状 由于服药量的差异,可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开始嗜睡,反应迟钝,言语不清;逐渐出现昏睡、昏迷,四肢肌肉松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重者呼吸表浅、不规则,尿量减少,血压下降,休克,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重型中毒者表现瞳孔缩小,临终前可散大。 三、辅助检查 呕吐物、尿液、血液巴比妥类浓度测定有助于确诊。

治疗: [治疗] 一、一般处理 立即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力求彻底洗净,洗胃后注入硫酸镁20-30克导泻,吸氧。 二、促进药物排泄 输液;应用20%甘露醇250毫升,或速尿40-60毫克;碱化尿液可用5%碳酸氢钠200毫升,静滴;重型中毒行血液透析治疗,疗效确切。 三、呼吸兴奋剂治疗 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呼吸衰浅不规则时可应用中枢兴奋剂,如美解眠50毫克,静注或静滴;尼可刹米(可拉明)每小时0.375~0.75克,静注;印防己素3毫克,静注。上述药物不作常规治疗。

相关信息: [预后] 轻度中毒无须治疗即可恢复;中度者经精心护理和适当治疗也可较快恢复;重度可能需数天才能恢复意识,死亡率低于5%。 [预防] 镇静药和催眠药不能随意使用;防止药物依赖;长期大量用药患者不能突然停药,应渐减量。

急性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系一次过量服用巴比妥类药所致的急性中毒。

[病因] 本类药物包括苯巴比妥、异戊比妥、速可眠、硫喷妥钠等,这些药物具有镇静催眠、抗癫痫作用中毒作用为中枢神经的抑制。

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


拼音:ben

症状: 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包括安定、利眠宁、舒宁等药物中毒。本类药物具有镇静、抗惊厥和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应用相对安全,常规剂量副作用小,大量误服可致中毒。其毒性作用主要为脑脊髓抑制。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共济失调,反应迟钝,言语不清,嗜睡,重者休克、昏迷。经一般处理多能康复,死亡者不多。

治疗: 治疗对误服中毒者应立即洗胃、导泻,静脉补液应用速尿以促进毒物排泄,最好行血液透析疗法。可用氟马西尼每次0.2毫克,缓慢静注。深度昏迷,呼吸不规则时可应用中枢兴奋剂。注意防治感染,处理并发症。预后和预防同急性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相关信息:

有机磷农药中毒


拼音:you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有接触、误服、误用有机磷农药史。 二、症状 表现有毒蕈碱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视物不清、大小便失禁;烟碱样症状有肌力减退、肌肉震颤、痉挛或麻痹;脑脊髓症状为头晕、头痛、乏力、失眠或嗜睡、烦躁不安、谵妄。衣服、皮肤。呼吸道或呕吐物可嗅到大蒜样特殊气味,瞳孔缩小,肌束震颤或痉挛,流涎、大汗、口鼻喷白沫,急性肺水肿,心音弱速或心动过缓,严重者出现休克。 三、分度 轻度中毒血液中胆碱酯酶活力降至原有活力的50%-70%;中度中毒为30%-50%;重度达30%以下。 四、辅助检查 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可助诊断及其分度。

治疗: [治疗] 将患者迁离现场。尽早清除毒物,用肥皂水反复彻底清洗皮肤、毛发、甲缝等,敌百虫中毒应避免用碱性液冲洗。禁用热水或酒精擦洗,以免加速毒物吸收。眼睛受污染应迅速用3%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连续冲洗,并用1%阿托品滴眼。口服中毒者应立即彻底洗胃,洗胃液可用2%碳酸氢钠或五诘倍高锰酸钾溶液,毒物不明者用清水或生盐水。

相关信息:

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为抑制胆碱酯酶,引起横纹肌、平滑肌和腺体等兴奋增加、活动增强的中毒症状,最后转入抑制状态。

[病因] 中毒途径为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及粘膜吸收人人体内。

淹 溺(溺水)


拼音:yan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有坠人淡水、海水、粪坑、污水池和化学贮槽史及现场。 二、症状 常表现昏迷,皮肤粘膜苍白和紫绀,口鼻充满泡沫、污泥或杂草。腹部常隆起。呼吸停止、心跳微弱或完全停止。在复苏过程中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部感染等。

治疗: [治疗] 一、通畅呼吸道 出水后立即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倒出胃和呼吸道的水,将患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向下,随即按压背部迫使水倒出。倒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延误心肺复苏时间。 二、心肺复苏 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行心肺复苏,尽快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此时吹气量要大,吹气后按压胸部加大呼出量,尽量增加呼吸道气量。若无效则尽早气管插管行辅助人工呼吸,间断正压呼吸或呼气末正压呼吸,改善供氧和气体交换。 三、处理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及时处理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水肿、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相关信息:

淹溺是指水或水中污泥、杂草而窒息。

等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换气障碍。

[病因] 人淹没于水中,反射性喉、气管、支气管痉挛,或水中污泥、杂草堵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

不慎跌人粪坑、污水池和化学物贮槽时,可引起皮肤和粘膜损害及全身中毒。

1112131415 共29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