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舞蹈病


拼音:xiao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本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女性多见。约1/4的患者病前有风湿热表现,如关节病、红斑、紫绀、频繁喉病或风湿性心脏病等。 二、症状 起病缓慢,仍可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舞蹈样不自主运动,肌张力低下。 早期表现多不明显,仅为易于激动,兴奋不安或情绪不稳,注意力涣散,学习退步,病情明显或加重至出现舞蹈样动作时才引起注意。 舞蹈样动作为一种快速、不规则、无目的、幅度较大的表现,各关节交替出现不自主的伸直、屈曲、扭转动作。多起于上肢,为四肢对称的以两上肢为严重的不自主运动。同时多伴挤眉弄眼、噘嘴吐舌,严重者谈话、吞咽、走路也受影响。遇紧张、刺激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肢体肌肉收缩力降低,易于疲劳。随意运动时呈现共济失调,深浅感觉正常,可伴躁动、幻觉、失眠等精神症状。可有发热。 三、辅助检查 白细胞增多,血沉快,抗链球菌"O"滴度增高。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声、光刺激,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 二、抗风湿治疗 水杨酸制剂为无心脏炎患者的首选药物,应用6-12周。阿斯匹林每日4-6克分4-6次口服;或水杨酸钠每日6-8克,分4-6次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有心脏炎或其他抗风湿药物无效者,初给强的松,每日40-60毫克,1-2周后病情好转可开始递减,用6-9周停药。用青霉素或其他有效抗生素控制链球菌感染,一般用2-14日。 三、舞蹈症的治疗 轻症患者可应用镇静剂如安定,每次2.5毫克,每日3次;或鲁米那每次0.01-0.03克,每日3次;或氯丙嗪每次12.5-21毫克,每日3次;或氟哌啶醇每次0.5-2毫克,每日2次。氯丙嗪与鲁米那合用疗效快而显著。重症患者对镇静剂效果不满意时,可用中等量冬眠I号或冬眠Ⅱ号,或与鲁米那合用,或氟哌啶醇每次1-5毫克,每日2-3次。

相关信息: [预后] 一般在6周-6个月后自行缓解。

小舞蹈病是风湿热在神经系统的最常见的表现。

地方性斑疹伤寒


拼音:di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在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区有鼠蚤叮咬史。 二、症状 受染后一到两星期突发头痛、乏力、纳差,为期1-2日。主要为特征发热和皮疹。体温呈梯状上升,于1星期左右达高峰,最高40度左右,多为弛张热,伴头痛、乏力及全身酸痛;发热9-14日后,体温缓慢下降。约70%患者于病程第2-8日出现皮疹,由胸腹部逐步遍及背、肩、四肢等,数量较流行性斑疹伤寒少,直径1-4毫米,出血性皮疹少见,持续约7-10日消退。大多有头晕、头痛、失眠,极少有意识障碍,重者可出现心动过缓,血压偏低,烦躁,昏睡甚至昏迷。有轻度脾肿大。 三、辅助检查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查和病原体分离可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鉴别。

治疗: [治疗] 同流行性斑疹伤寒。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预后好。 [预防] 主要是灭鼠灭蚤,病人隔离治疗。

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斑疹伤寒,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病因] 本病由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引起。

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经鼠蚤为媒介传播。

恙虫病


拼音:yang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本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6-9月为高峰。流行地区大多为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杂草丛生的田野或丛林中。患者有恙螨或鼠类接触史。潜伏期4-21日,平均12日。 二、症状 发病急,体温迅速于2-3日内升至39.5-40.5,偶有寒战,剧烈头痛,全身酸痛,乏力。恙螨幼虫叮咬处可出现无痛性小红丘疹,3-10毫米大小;继之形成水疱,1-2日后中央坏死、出血,结褐色焦痂;痂皮脱落形成小溃疡,底平坦,灰白或淡红色,周围略高起,伴红晕;多见于腋窝、腹股沟、外阴、肛门等处,无痛痒。第2-8日,70%患者出现皮疹,多见于躯干、四肢,少数见于颜面,呈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严重者可呈出血性,无痛痒,不脱皮,5-7日后渐消退。焦痂附近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轻度肿大,有压痛,可移动,不化脓。约40%患者脾肿大,少数肝肿大。患者有表情淡漠、脉搏徐缓、结膜充血、畏光、耳鸣、耳聋,严重者烦躁、谵妄,甚至抽搐、昏迷,可有脑膜刺激征。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心音弱,并可出现心律失常、咳嗽、胸痛、气促等。两肺可闻及湿性哕音,少数可出现鼻衄、眼底出血及便血。 三、辅助检查 外裴试验、免疫荧光检查、补体结合试验,血液分离立克次体有助于诊断。 四、并发症 可合并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心力衰竭等。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食物。高热及中毒症状明显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和相应的处理。 二、药物治疗 氯霉素对本病有特效,每次0.25克,每日4次,热退后剂量减半,再用3-4日。也可用四环素,剂量、用法同红霉素。或强力霉素每次200毫克,每日2次,连服5-7日。少数可有复发,复发后再次治疗仍然有效。

相关信息: [预后] 绝大多数患者可在短期内康复,老年人、孕妇或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病死率已降至1%-5%。 [预防] 主要是灭鼠。目前尚无理想的疫苗。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病因] 本病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

传染源主要是鼠类,恙螨作为传染媒介。

跖疣


拼音:tuo

症状: 寻常疣发生于足跖部称跖疣。多单侧发生。皮疹初为米粒大小质硬的丘疹,渐变大,由于压迫形成淡黄或褐色胼胝样斑块,边界清楚。表面常有小黑点,刮去角质层,可见角质软芯,皮损有明显压痛。治疗参照寻常疣的治疗。

治疗: 皮损稀发者可冷冻、电灼、激光治疗,皮损多发者用中药木贼、银花各30克,香附20克,乳香、没药各15克,煎浓汤擦洗患处,每日2-3次。

相关信息:

光泽苔藓


拼音:guan

症状: 光泽苔藓是多数帽针头大小具有光泽的小丘疹,散在分布或密集不融合。 [诊断] 皮疹为针头至粟粒大小,稍高出皮面的扁平坚实丘疹,圆形或多角形。正常皮色、淡白色或褐黄色,闪烁发光,不融合,可有同形反应,无自觉症状。好发于阴茎、龟头、下腹部、臀部及肘、膝屈侧。病程缓慢,损害可持续数年,可自然消失。组织病理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维生素A每次2.5-5万U,每日3次。肤轻松霜、去炎松尿素霜、5%雷琐辛软膏、5%水杨酸软膏外用。少数孤立的损害可行电灼或冷冻治疗。

相关信息:
51 共5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