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拼音:zu

症状: [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鼾声大) 本症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有打鼾、嗜睡、头痛,或晨起头晕、夜尿增多、性功能障碍,严重者伴反复憋气,每小时睡眠至少呼吸暂停10次左右,每次憋气持续10-20秒钟以上,憋气长者可持续1——2分钟之久。

治疗: [治疗] 一、保守治疗 避免喝酒及使用镇静药,肥胖者降低体重,调整睡眠姿势。睡眠时应用扩鼻器或扩口器。鼻持续正压呼吸。 二、手术治疗 可根据情况行鼻中隔矫正术。外伤中隔脱位整复术、鼻息肉摘除或肿瘤切除术,腭扁桃体摘除术或腺样体刮除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舌根部分切除术或永久性气管切开术。

相关信息:

人们在熟睡期发出轻微的鼾声是正常现象。

鼾声大于60dB,影响同室者睡眠,伴不同程度的憋气现象,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病因] 常见原因有肥胖、小颌畸形、鼻塞、舌体肥大、声带麻痹、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

患儿多有扁桃体肥大及腺样体肥大。

诱因有饮酒、吸烟等。

先天性喉蹼(先天性喉蹼)


拼音:xian

症状: [诊断] 症状始于出生时,喉蹼大或成区时可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如不及时治疗多引起死亡,喉中度大时出现声音嘶哑及吸气期四凹症,喉践较小者可无明显症状,或哭声弱而低哑,无呼吸困难。较大儿童或成年人可行间接喉镜检查,婴幼儿须行直接喉镜检查而确诊。

治疗: [治疗] 新生儿因喉践或喉膈发生窒息应立即插入支气管镜,吸出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给氧,行人工呼吸。婴幼儿症状不显著者可不治疗,若有症状时应尽早治疗,常在直接喉镜下用喉扩张器反复扩张,最初可4~5日扩张1次,数周后间隔时间渐延长,直至症状消失。

相关信息:

在喉的发育过程中因受障碍于喉腔间遗留有膜样物,占喉腔一部分者称喉蹼,占喉腔大部分者称喉隔。

小儿急性喉炎


拼音:xiao

症状: [诊断]小儿急性喉炎 本病多见于3个月-3岁婴幼儿。起病急进展迅速,主要表现为发热、声嘶和咳嗽,咳嗽呈"空"、"空"样哮吼音。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四凹征,甚至发绀、面色苍白、呼吸乏力、心衰,直至昏迷、抽搐、窒息。多需行直接喉镜检查助诊。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注意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给镇静剂如异丙嗪、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等,出现喉梗阻时要给氧及应用强心药,以防心力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应行气管切开术。 二、药物治疗 给足量抗生素如青霉素、菌必治等,以肌注或静脉给药为好。加用类固醇激素如地塞米松每日0.2mg?kg,肌注或静滴,以消除水肿。 三、雾化吸入 雾化液中可加入1%-2%麻黄素、o-糜蛋白酶、抗生素及类固醇激素等,可降低喉阻塞的气管切开率。

相关信息:

小儿急性喉炎也称急性声门下喉炎,是喉部粘膜弥漫性卡他性炎症。

易并发喉阻塞,若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

[病因] 多继发于鼻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

可为流行性感冒、肺炎、麻疹、水痘、百日咳、猩红热等病的前驱疾病。

6 共5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