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ei
症状: [诊断] 一、分型 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三种类型。 吸人性肺脓肿有口腔手术、昏迷呕吐、异物吸人史。 血源性肺脓肿有皮肤创伤感染,疖、痈等化脓性病灶,脓毒栓子经血循环至肺而引起。 继发性肺脓肿继发于肺部其他疾病如金葡菌肺炎,肺部邻近器官化脓性病变如膈下脓肿穿破至肺,也可形成脓肿。 二、症状 多发生于壮年,男多于女。起病急剧,高热,恶寒,常呈弛张热,头痛伴全身无力。咳嗽,开始咳少量白粘痰,5~6日后咳脓性痰,痰量多,部分有恶臭味,带血。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x线检查、痰细菌培养、血培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病因治疗 对口腔感染病灶须加以根治。 二、一般治疗 加强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以及进行小量间断输新鲜血等。 三、抗生素治疗 有条件者可根据痰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急性期使用大剂量。疗程一般1-2个月。 (一)全身应用 吸人性肺脓肿和继发性肺脓肿选用下列一种抗生素即可,对血源性肺脓肿的治疗,可联合应用下述抗生素。青霉素严重者每日240-1000万U静滴;轻者每日160-240万U,分2~3次肌注。洁霉素病情严重者每日1.8克,静滴;或每次0.6克,每日2-3次肌注;较轻者每次0.5克,每日3-4次口服。氯林可霉素每次0.15"0.3克,每日4次。甲硝唑每次o.5克,静滴,每8小时1次。红霉素对嗜肺军团菌所致的肺脓肿有良好疗效。丁胺卡那霉素与青霉素类合用于绿脓杆菌感染可起协同作用,一般用0.4-0.6克,静滴,每日1次;或每次0.2-0.3克,肌注,每日2次。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先锋v)、头孢拉定(先锋Ⅵ),头孢孟多(头孢羟唑)、头孢呋肟(西力欣),头孢哌酮(先锋必)、头孢噻甲羧肟(复达欣)等均有较高疗效。 (二)局部应用 在全身用药的基础上,可用局部治疗。有雾化吸人、纤维支气管镜滴药或鼻导管气管内滴药等方式。常用青霉素40-80万u,或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希普欣)等,疗效较佳。滴药后按脓肿部位采取适当体位,静卧1小时。 四、痰液引流 痰浓稠者可用气道湿化如蒸气吸人、超声雾化吸人,每日3次,每次15~30分钟,以利痰液的引流。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发热不高者,体位引流可助脓液的排出,使脓肿部位处于高位,轻拍患部,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有明显痰液阻塞征象者,可经纤维支气管镜冲洗并吸弓I。 五、手术治疗 慢性肺脓肿经内科治疗3个月,脓腔仍不缩小;感染不能控制或并发脓胸、支气管胸膜疾、支气管扩张;大咯血危及生命时,需作手术治疗。
相关信息: 加强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以及进行小量间断输新鲜血等。 [预防] 应重视口腔、上呼吸道慢性感染,以杜绝污染分泌物误吸人下呼吸道、诱发感染的机会。进行口腔和胸腹手术的病人,要认真地做好术前准备,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中的血块和分泌物,加强术后口腔呼吸道护理,如慎用镇静、镇痛、止咳药物,重视呼吸道湿化、稀释分泌物、鼓励患者咳嗽,及时吸出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的引流通畅,从而有效地防止呼吸道吸人性感染。积极治疗皮肤疖、痈或肺外化脓性病,不挤压疖、痈,可防止血源性肺脓肿的发病。
肺脓肿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
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
自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肺脓肿的发生率已大为减少。
[病因] 常为混合感染,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其中厌氧菌感染更为多见。
近年国外报道嗜肺军团菌所致肺炎,约有25%形成脓肿。
拼音:yuan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刺激性咳嗽,持续性痰中带血,局限性喘鸣,不规则胸部钝痛或隐痛。肿瘤的局部压迫症状可有胸闷、气急、发热、消瘦、恶液质。有的患者还可出现一些肺外表现。 二、辅助检查 X线、痰脱落细胞、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活检或经皮肺穿刺活检、淋巴结活检、CT及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分类 目前,多数按细胞分化程度和形态特征分为鳞状上皮细胞癌(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小细胞癌)、大细胞未分化癌(大细胞癌)和腺癌。 [治疗] 目前国内外多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中医中药、免疫疗法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 一、手术治疗 为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尤其非小细胞癌的手术疗效比较好,术后平均5年生存率为25%-40%。原位癌或隐性肺癌经手术切除可获根治。鳞癌切除机会多,5年生存率高,腺癌次之,小细胞癌最差。 二、放射治疗 单纯放疗效果不满意,若同时辅以化疗,则可提高疗效。小细胞癌放疗加化疗5年生存率可达7%-32.3%,若有脑转移可考虑预防性脑放射治疗。 三、化学治疗 合理选用药物,可提高化疗的疗效。小细胞癌对化疗敏感,鳞癌次之,腺癌最差。目前国内、外多倾向于间歇、短程和联合用药。目前常用的化疗方案如下: (一)小细胞癌 CAO方案即环磷酰胺(CⅨ)、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Comvp)方案即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氨甲喋吟(MTX)、鬼臼乙叉甙(VP-16)。如无鬼臼乙叉甙,也可用环己亚硝脲(CCNU)。 (二)鳞癌 BPM方案即争光霉素(B升M)、卡铂(CBP)、丝裂霉素(MMC)。如无卡铂,可用顺铂(DDP)。COMN方案即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氨甲喋吟、争光霉素。 (三)腺癌 MFV方案即丝裂霉素、5-氟脲嘧啶(5-fu)、长春新碱。COMF方案即环己亚硝脲、长春新碱、丝裂霉素、5-氟脲嘧啶。 (四)大细胞癌 目前成熟方案不多。环磷酰胺加氨甲喋呤,长春新碱加争光霉素加阿霉素。或争光霉素加环磷酰胺加长春新碱加氨甲喋呤。 (五)肺癌合并癌性胸水 先抽出胸水后注入丝裂霉素、5-氟脲嘧啶或卡铂,注后要转换体位,使药充分接触胸膜。 (六)肺癌脑转移 环己亚硝脲,或阿霉素加环己亚硝脲加六甲嘧胺(HMM)方案。 四、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 治疗晚期肺癌疗效较显著,使生存期延长。 五、免疫治疗 为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提高化疗耐受性,曾试用非特异性免疫剂如干扰素、左旋咪唑、转移因子等,但皆无肯定结论。白细胞介素-2(1L-2)作为一种肿瘤的辅助疗法临床应用日渐增多。近年来国内有报道,肿瘤坏死因子(TNF)具有显著的直接抗各种肿瘤作用。还有IL-6、LAK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总之,合理地联合应用TNF和IL-2、IL-6、LAK细胞可取得最佳效果。
相关信息: [预后] 预后取决于早期发现,及早治疗。隐性肺癌早期治疗可获痊愈。一般认为鳞癌预后较好,腺癌次之,小细胞未分化癌较差。近年来采用综合治疗后小细胞未分化癌的预后也有很大的改善。 [预防] 一方面减少或避免吸人含有致癌物质污染的空气和粉尘,另一方面对高发病人群进行重点普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又称肺癌,为最常见的恶性肺肿瘤。
组织细胞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35个国家肺癌巳居男性恶性肿瘤之首。
我国东北、华北、华东沿海等几个较大工业城市和云南等地的矿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增长。
[病因] 一般认为,肺癌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吸烟 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纸烟中含有各种致癌物质......更多
拼音:xin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具有上述原发性疾病的病史。 二、症状 有心慌、气短及各种程度的呼吸困难如劳累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端坐呼吸,可咯出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有发绀、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舒张期奔马律、瓣膜杂音、两肺底湿性罗音,或肝脏肿大、浮肿、腹水等。 三、辅助检查 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静脉压测定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根据心功能情况应适当限制体力活动,以不出现症状为原则,重者应卧床休息。吸氧,限制钠盐摄人,防治便秘。应用双氢克尿塞每次25-50克,每日3次。同时补钾如氯化钾每次1克,每日3次;或氯噻酮每次50毫克,每日3次。它们与氨苯喋啶或安体舒通联用效果良好。 二、增加心肌收缩力 (一)洋地黄类制剂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若要快速使用洋地黄时,可用西地兰0.4-0.8毫克,静注;或毒毛花甙K0.125-0.25毫克,缓慢静注。若要缓慢或维持使用洋地黄时,可用地高辛0.25毫克或洋地黄毒甙0.1毫克口服,均每日1-3次,共用2-3日。 (二)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 女口多巴胺每次25-50毫克,静滴;或多巴酚丁胺每次40-80毫克,静滴。 三、氨茶碱 每次0.1-0.2克,每日3次,口服;或0.25-0.5克,人液静注或静滴。 四、血管扩张药 硝酸甘油0.3-0.6克,舌下含化;或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含服。酚妥拉明(瑞吉亭)每次10-20毫克,静滴;或硝普钠每次5-10克,静滴。 五、降低心脏作功 心力衰竭患者心率每分钟大于100次以上,除给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外,可选用心得安,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或心得静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或心得平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或心得舒每次25-50毫克,每日3次;或心得乐每次20毫克,每日3次。其他还有美多酰安、氨酰心安、醋丁酰安或萘羟心安。 六、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应用转换酶抑制剂如开搏通,每次6.25-12毫克,每日2次;或依那普利每次2.5-5毫克,每日3次。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预后不良。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在男性为1.7年,女性为3.2年。5年存活率在男性为25%,女性为30%。***心功能状态分级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日常活动和工作出现症状。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稍微活动即出现症状。 Ⅳ级,一切体力活动均受限,休息时仍有症状。
充血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收缩障碍或心脏负荷过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充分排出心脏,从而导致静脉瘀血及动脉血灌注不足而出现的症候群。
它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病因] 基本病因为高血压,心脏扩大,心肌损伤如各种严重心肌病、冠心病等,心脏瓣膜病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等。
诱因有感染,心律失常,水、电解质紊乱,体力过劳、精神压力过重、情绪激动,环......更多
拼音:xin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可导致左室充盈不足,引起左室排血量降低,肺循环阻力增高,动脉系统来灌注现象。并有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心源性休克。急性右心扩张导致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及肝一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上腹胀痛,紫绀。 二、辅助检查 右心室充盈压增高而左心室充盈压正常或偏低,或两者增高不成比例。
治疗: [治疗] 一、急性右心梗塞的治疗 可快速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直至血压上升和灌注症状改善。禁用利尿剂。如同时存在左室梗塞者则不宜盲目扩容,此时如动脉压不过低,可小心给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每次5-10毫克,静滴,也可在扩容时给血管扩张剂。在充分提供前负荷而血压仍低者,可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二、急性大片肺梗塞的治疗 (一)吗啡或杜冷丁 吗啡5~10毫克,静注;或杜冷丁50~100毫克,静注。 (二)吸氧 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每分钟6-8升。 (三)溶栓疗法 常用尿激酶,首剂400U/千克,静注或注入肺动脉内,然后以每小时400U/千克,持续静滴,连用12~24小时。 (四)抗凝治疗 肝素首剂1万U,然后以每小时100U,持续静滴,连用5-7日,停药后改用华法令,首剂9-20毫克,以后每日2-8毫克,维持2-3个月。 (五)手术治疗 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可手术治疗。 (六)应用强心剂 见心力衰竭相关内容。
相关信息:
急性右心衰竭较少见,一旦发生,处理比较棘手。
[病因] 本病见于大片肺梗塞或急性大面积右心梗塞。
拼音:guo
症状: ***早搏症状 一般无明显症状,新近发生而又敏感者常有心跳异常的感觉,如突然感到1次心跳或心跳后有间歇等。早搏频繁时,除心悸外,可伴有胸闷、憋气、头晕和乏力等症状。可发现在规则的心律中有提前的搏动,随后有较长的间歇。 三、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可确诊。 四、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时常可诱发室速和室颤引起心脏骤停而猝死。
治疗: [治疗]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可分别作以下处理。 一、正常人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偶发的早搏且无症状者,无须特殊冶疗。除消除诱因外,必要时可给安定,每次2.25毫克,每日3次。 二、病因难确定 若早搏较多,症状明显,病因一时又难以确定者,除服安定外,可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减轻症状。 三、慢性疾病 慢性冠心病(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恢复期以及其他慢性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早搏,除病因治疗外,可根据早搏的类型选用下列口服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一)室早 首选美西律,每次110-200毫克,每日3-4次。无效可选用心律平(普罗帕酮)、莫雷西嗪(乙吗噻嗪)、普鲁卡因胺、心得安(普萘洛尔)或乙胺碘呋酮等。以上几种药物单独应用疗效不佳者,可联合用药。美西律、心律平常与心得安联合应用疗效较好。 (二)房早 异搏定(维拉帕米)每次40-80毫克,每日3次。也可用心律平、乙胺碘呋酮、奎尼丁或心得安。地高辛仅适用于有心力衰竭而又非洋地黄中毒所引起的房早。 (三)交界性早搏 先按房早用药,无效可试用治疗室早的药物。首选心律平。 四、急性疾病 凡急性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急重症心肌炎,严重低血钾或洋地黄等药物中毒引起的室早,应按急诊处理。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均须静脉给药,迅速控制、预防室速、室颤发生。利多卡因为首选药物,50-100毫克,静注或静滴,稳定后改用美西律口服维持疗效。也可用普鲁卡因胺或心律平。氯化钾适用于低血钾或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早,加用利多卡因静滴有协同作用,待血钾纠正后改为口服。
相关信息:
过早搏动简称早搏,以往称期外收缩或期前收缩,是指心脏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冲动引起的一次心脏搏动。
最为常见。
[病因] 一、生理性早搏 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青年人中室早尤为常见,常可找出诱因如神经衰弱、失眠、劳累紧张、情绪激动、吸烟、饮酒和喝浓茶等。
二、病理性早搏 也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和心肌病更易发生。
......更多
拼音:xin
症状: [诊断] 一、分类 房颤常表现为阵发性和慢性持续性两种形式。后者多见,约占90%。 二、症状 症状取决于病程的长短、心室率的快慢和原有心脏病情的轻重。慢速(每分钟小于100次)或慢性持续性房颤可无明显症状。若新近发生、阵发性或持续性快速(大于每分钟100次)房颤,则常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老年患者有时发生晕厥。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因此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肺水肿、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律绝对不整,心音强弱不等,常有脉搏短绌。 三、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可确诊。 四、并发症 心功能不全和严重栓塞。
治疗: [治疗] 一、阵发性房颤 主要是针对病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心肌心包炎等的治疗。多数原因不明者在短暂发作后可自行消失,若发作时间较长、症状明显者,用毛花甙丙(西地兰)缓慢静注可望转复。平时可口服地高辛、普萘洛尔(心得安)、普罗帕酮(心律平)、维拉帕米(异搏定)或乙胺碘呋酮等药物预防发作。 二、慢性持续性房颤 (一)控制心室率 慢性持续性房颤大都并发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不宜除颤。心室率增快时(每分钟大于100次),不论有无心力衰竭,均应用毛花甙丙(西地兰)0.2-0.4毫克,缓慢静注,以后可改为地高辛,每日0.25毫克,口服维持,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宜适当减量。无明显心力衰竭者可同时口 服普萘洛尔(心得安),每次10 毫克,每日3次。 (二)除颤 除颤疗法一般只适用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发的持续性房颤。同步直流电除颤应列为首选。药物除颤首选奎尼丁,每次0.2克,每日1-5次;近年来用口服普罗帕酮(心律平),每次150"200毫克,每日3次,或乙胺碘呋酮每次o.2克,每日3-4次,也常奏效。 (三)抗凝治疗 一般房颤口服阿斯匹林每日0.1-0.3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严重、左心房重度扩大,超声诊断左心房内有血栓或有血栓栓塞史及人工心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应在监测凝血时间的同时,使用华法令每次2.5-5毫克,每日1-4次,或新抗凝片每次2-4毫克,每日1-4次。
相关信息:
心房颤动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仅次于早博。
是指心房产生极快而又极不协调的颤动,不能有效的收缩,失去了舒张期对心室的充盈作用。
[病因] 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原因未明,预后良好,称为特发性或良性房颤;
部分为器质性心脏病慢性持续性房颤的前期表现,少数为预激综合征或病窦综合征所引起。
慢性持续性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拼音:guan
相关信息: [预防] 一、合理的膳食 膳食总热量匆过高,以维持正常体重力度,40岁以上者尤应预防发胖。 超过正常标准体重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食用低脂(脂肪摄人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动物性脂肪不超过10%)、低胆固醇(每日不超过500毫克)膳食,并限制酒、糖及含糖食物的摄入。 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无异常,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肥肉、肝、脑、肾、肺等内脏,牡蛎、鱿鱼、墨鱼、骨髓、猪油、蛋黄、蟹黄、鱼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 如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增高,应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如鱼肉、鸡肉、各种瘦肉、蛋白、豆制品等。 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在可能条件下,尽量以豆油、菜子油、麻油、玉米油、茶油、米糠油等为食用油。 预防本病应从儿童期开始,即儿童也不宜进食高胆固醇、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也应避免摄食过量,防止发胖。 已确诊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制食盐的摄入。 二、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 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裨益,是预防本病的积极措施。体力活动量应根据原来身体情况,原来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来决定,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活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每日1小时,分次进行),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等一些不剧烈的健身活动。 三、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 四、抽烟和饮酒 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但少量低浓度酒有提高血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作用。则可以考虑。 五、积极洽疗与本病有关的疾 如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肝病、肾病综合症和有关的内分泌病等。 [分型] 一、发病 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 二、分型 本病可分为五种类型: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猝死型。 (一)心绞痛 见心绞痛相关内容。 (二)心肌梗死 见心肌梗死相关内容后。 (三)隐匿型 也称无症状型。患者无症状,但静息时或负荷试验后有S-T段压低,T波减低、变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病理检查无异常组织形态改变。 (四)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 表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除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方可确诊。 (五)猝死型 也称冠心病猝死。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原发性心脏骤停而死亡。主要由于心肌缺血、心电不稳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所致,时间要求在1小时之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或冠状动脉持久性痉挛而引起的心脏病。
本病在西方国家极为常见,美国约有700万人患本病,每年约50余万人死亡,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6%。
在我国发病有所增多而年龄前移,占心脏病的第二位。
急性心肌梗死中1/2-2/3的病人来不及住院而猝死在院外。
[病......更多
拼音:yuan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中、青年发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 二、症状 起病缓慢,自觉症状如乏力、心慌、气短于体力活动时加重,体力劳动明显受限。晚期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心率快达每分钟100-110次以上,常有第三心音、第四心音、奔马律、心律失常。常见各种早搏或传导阻滞,个别因心室颤动而猝死。可有多种心律失常并存,而构成复杂的心律失常。心脏呈普大型。20%患者有脑、心、肾和肺等处栓塞。 三、辅助检查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低盐饮食,卧位休息,减轻心脏负担,休息至心力衰竭控制。 二、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者首选强心剂,早期有较好反应。难治性心力衰竭可用硝普钠,5-15毫克/千克,静滴,每日1次。有心律失常者选用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动过速可用异搏停,每次40-80毫克,每日3次。改善心肌代谢可用维生素C、辅酶Q,。、ATP、辅酶A、肌苷、维生素趴等。有栓塞者选用阿斯匹林,每日0.3-0.6克;或/和潘生丁每次25-50毫克,每日3次。改善微循环可选用克郎宁(冠脉苏),每次0.045-0.135毫克,每日3次,有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忌用或慎用。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时能获得良好效果。 三、手术治疗 心脏移植术可成功治疗心肌病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预后不良。死亡原因多为心力衰竭和严重的心律失常。一般认为,症状出现后的5年生存率为40%,10年生存率在22%左右。
病因不明。
病毒性心肌炎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有遗传、代谢障碍及中毒等。
拼音:ke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在克山病流行地区连续住3个月以上。 二、症状 表现有易变、突变、多变的特点,以心肌受损为主要表现,如心脏扩大而搏动减弱、奔马律、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 三、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四、分型 (一)急性型 突然发病,或在潜在型、慢性型的基础上于冬季受寒、精神刺激或感冒等诱因后突然急性发作,常迅速地出现心源性休克、明显心律失常或急性左心衰竭。常有血清转氨酶升高。 (二)慢性型(渗型) 主要表现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由急性转变而来,也可无急性发作史,部分患者可在慢性心衰基础上呈急性发作。 (三)潜在型 有心肌损害表现,但多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在轻度或重度劳动时可有轻度头晕、心悸或呼吸困难,心脏可轻度、中度增大;同时有早搏。
治疗: [治疗] 一、急性型的治疗 必须紧急处理。 (一)吸氧 (二)维生素C 维生素C5~10克,缓慢静注,连用1周。 (三)冬眠疗法 混合液一号为杜冷丁0.1克、异丙嗪(非那更)50毫克、氯丙嗪50毫克加5%葡萄糖250毫升,静滴。混合液二号为杜冷丁0.1克、异丙嗪50毫克、乙酰普吗嗪20毫克加5%葡萄糖250毫升,静滴。 (四)血管活性药 凡有休克者,在补液的基础上可酌情选用多巴胺、间羟胺、酚妥拉明等。 (五)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酌情选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静滴。 (六)心力衰竭 选用强心剂。 (七)有心律失常 选用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 二、慢性型的治疗 主要为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防止感染、过劳、受寒及避免任何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必要时酌情给予强心、利尿及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关信息: [预后] 急性克山病若能早期合理抢救,治愈率可达85%以上,有20%左右可转变为慢性型,死亡多为心源性休克或猝死。慢性型者10年生存率约为50%左右,患者多死于心力衰竭和猝死。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地方性心肌病。
主要流行于我国由东北到西南的一条过渡地带上16个省市,即黑、吉、辽、内蒙、冀、豫、晋、鲁、陕、甘、川、滇、藏、黔、鄂、皖等农村地区。
日本、朝鲜、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也有散发病例的报告。
目前,其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占0.3。
[病因] 病因不明。
有的人以为低硒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也有人认为,病毒尤其是肠道病毒或食物真菌毒素中毒引起。